美文网首页文化·传承拾梦园经典·灵魂
行走千年|01.换个视角读历史,走进风景看文明

行走千年|01.换个视角读历史,走进风景看文明

作者: 天眼官微x江湖布衣v西天禾 | 来源:发表于2017-10-19 08:26 被阅读169次
    西天禾图文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是与古代巴比伦、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并称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中文明延续到今天而不衰的唯一国度。从遥远的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到三皇五帝,从夏商周的奴隶制时代到汉唐盛世,从元明清的封建帝国到新中国的成立以及现代的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21世纪,中华文明已经走过了漫长的五千多年,积累了五千多年,沉淀了五千多年。在这五千多年间,无论是滔滔大河还是涓涓细流,中国文化都有着持久的芳香,永恒的魅力。

    中国,从古至今既是一个稳固的民族与国度,也是一个善于行走的民族与国度。无论是由于躲避灾荒战乱的求生的奔波游走,还是帝王将相寻欢作乐的巡游,无论是为了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之旖旎风光,还是为了有血游说的文化之旅,无论是为了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而进行的四处勘察,还是为了文化的传播而南北奔走的传经布道,世世代代的先贤们都风尘仆仆,甚至穷其一生不辞辛劳地行走于风沙慢慢的长途上。他们有着“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豪迈;有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有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坚强。中华文明就在他们的行走中,一点一滴的积累,由滴水而成溪流,由溪流而成江河,由江河而成茫茫大海,从而造就了中华文化今天的辉煌。

    尽管西部有巍峨高山的阻隔,东部与南部有茫茫大海的间壑,北部有万里长城和苍茫的酷寒地带的缓阻,但中华民族从来就不是一个封闭的民族,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开放的国度,而中华文明也是一座开放的天堂,那里景色迷人,风情万种,而我们,也正应该去走一走,看一看。而当你走得远了,看得多了,就会发现,仿佛每一个地方都蕴藏着不老的传奇,辉煌的历史,或者和历史上的某位传奇人物有着永远无法割断的缘源,或者和某一历史传说历史事件有着千绕百回的纠葛。任何一个村庄,任何一个角落,都像是一个文化的磁场,承载着厚重的历史,都有着属于它自己的人物和故事;每一处青山,每一处绿水,都像一首古老的歌谣,歌喉婉转而悠扬不绝,都有着属于它自己的述说和典故。我们行走在风光无限的路上,就是在听它们来述说来吟唱,就是在追索它们的优雅舞姿与魅影。

    西天禾图

    这,让我们意识到,中国的山水,中国的风景,不仅仅是自然的造物,更是一个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在它身上还暗藏着历史与人文的一面。当你到一些古人曾逗留的地方,或者古人走过的道路,看着周围已经变迁的或者没有变迁的风景时,看着他们留给我们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迹时,自然会想象他们生活的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他们所度过的是一个怎让的人生,他们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怀着怎样的心情走过了这里,自然会想象他们在这里都做过什么事情,吟过什么样的诗词,喝过什么样的酒,有过什么样的饮食……此时,我们就仿佛又回到了他们的时代,走进了他们曾经生活的世界,看到了他们曾经看到过的花开花落,世事变迁,听到了他们曾经听过的风声雨声和鸟声,心中定会有抒不尽的情怀,发不完的感慨和言不尽的感悟。

    文明是旅行轨迹的凝结,旅行则是文明的命运与传奇,文明和旅行从来就是合为一体的,从来就是不分家的。漫漫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文明与旅行如影之于形,始终不离不弃,文明与旅行如河水之于河床,或张或驰,但却始终相济。漫漫历史,悠悠五千年,无数先贤的脚步,无数先贤的背影共同镌刻着共同描绘着中华文明的丰碑;苍苍岁月,拨开历史的尘封,我们还能依稀看到先贤们满面的风尘和苍老的容颜;几度花开花落,历史中的旅行风潮也起起落落,几经反复。

    史前风尘,这一时期是旅行的传说时期,而且也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活动。之所以说这一时期是传说时期,一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旅游记载多数都源自神话传说,缺乏真实可信的历史记载;二是这一时期传说中的旅行活动的主体主要是几个被后世神话的部落领袖,其活动参与的社会成份非常有限;三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旅游还完全是原始自发性质的,还没有达到社会性自觉,或者说还处于一个“胚胎“阶段,其活动主要表现为原始部落的迁徙以及几个传说中的英雄人物的生存探险与探索,还不具备旅游的特性,甚至旅行的性质也不够充分。

    夏商周风韵,这一时期是旅游的孕育时期。 夏商周是我国古代的奴隶制社会时期。作为曾经不辞辛劳而游走天下治理洪水勘定九州的英雄人物大禹的儿子,夏朝的开国之君夏启尽管也曾经游行天下,但他的游行目的与其父为天下苍生社稷完全不同,而是为了其自己的淫乐,而后来的夏桀、商纣、周穆王、周幽王则更是因游幸天下荒淫无度的亡国之君。这一时期社会各个阶层的旅行旅游业仍然是以贵族和君主为核心,旅行的性质较前一个时期具有了更多的旅游特性。但这一时期的这些君主贵族的旅行仍然带有很大的神秘性,多数都还属于传说性质,而缺乏真实可靠的历史记载。

    春秋风采,这一时期是旅游的萌芽时期。在中国古代的文献典籍中,五经之首的《易经》中就已经出现“观国之光”的旅游词汇,《诗经》中也有不少反映贵族甚至平民的旅游休闲活动的诗歌。先人们在旅游活动的目的内容、形式等多个方面都作了一定程度的探索,这些探索为后世人们的旅游活动作出了示范,提供了很多十分宝贵经验。例如,孔子为推销治国理论,实现政治抱负,带领学生周游列国。他发表了一系列的对旅游看法,并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命题。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的实践教学方法,也影响了后世文人的“游学”式旅游。庄子的一篇《逍遥游》曾经让多少人浮想连翩,后世的道家、道士,甚至隐士,都是老庄思想的继承者,他们的旅游活动显然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而到了战国时期,则更是有诸如邹衍、郭隗、庞煖、宫之奇、公孙衍、范雎、蔺相如、苏秦、张义等大批的游走策士与政治家,竟成为中国文化史与政治史上的一大奇观。

    秦汉风潮,这一时期是旅游的起步时期。秦始皇灭六国后,“亲巡天下,周览远方。登泰山,上瑯琊,临会稽,过云梦,浮江渡淮,祷山岳,祭大禹,祀舜陵,封禅刻石。”巡游虽非秦始皇所发明,但秦始皇的这些做法对后世帝王产生了影响,世后帝王的巡游、封禅在很大程度上模仿了秦始皇。汉代,司马迁为编纂《史记》所作的“田野调查”活动对后世文人的治学方法,以及“游学”和探险旅游活动的影响同样是久远的。除此之外,汉代贾谊、张衡等人的贬谪之旅也一直让后人感慨不已,而班彪、班昭父女为避战乱而分别向西向东的文化与命运之旅更是为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添了光辉的一笔,班彪之子班超的西域之行对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更是激励着后世无数的壮志男儿。

    魏晋风度,这一时期是旅游的成型时期。从此在汉语的词汇中有了“旅游”的词语。这一时期人们的旅游活动更具有旅游的本质特征,即消遣、休闲和审美愉悦,人们在继承游观山水传统的基础上,赋予了山水旅游更深层的内涵。传统的旅游审美即从这里开始起步。陶渊明、谢安、谢灵运、谢朓、王羲之、宗少文等人,都是山水旅游的热爱者和山水之美的鉴赏家。由于人们的旅游活动对山水自然之美的赏析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因而这一时期关于山水审美的诗歌和游记作品逐渐多了起来,揭开了山水游记文学的新篇章。该时期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这就是佛教寺庙旅游的兴起,僧人旅游也在这个时期出现。

    西天禾图

    唐宋风流,这一时期是旅游的鼎盛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旅游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唐代的旅游骨干是文士,他们思想活跃,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拯物济世的热望。同时,文士又深受道教思想影响,崇尚超凡脱俗、高雅飘逸的生活情趣。唐代文人旅行可以归纳为四类:边塞军旅,山水田园,书剑飘零以及宦游,也涌现出了岑参、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柳宗元等众所周知的大家。宋代,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进入又一个高峰时期。宋朝政府在城市建设的投入增多,城市旅游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旅游的一个亮点。旅游者的阶级成份正不断向社会中下层平民延伸,出现“贫者亦解质借兑,带妻挟子,竟日嬉游”的现象。旅游名家辈出,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秦观、范成大、杨万里、陆游、辛弃疾、李清照等等,都是有名的旅游大家。他们对旅游业有了更深刻的共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命题在这个时期形成。元代,城市和地方通俗文艺高度繁荣,尤其是杂剧、说书行业的发达,使得诸如大都、杭州、东平、太原、温州等大都会成为人们旅行观光的集散地,同时由于科举不兴,大批文士失去了原来科举仕进的出路,而文士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四处游走,或进行杂剧创作,或径自加入戏曲表演和说书的行业,从而游走于各大都会乡村,从而更加丰富了中华文明的画卷。

    明清风物,这一时期是旅游的拓展时期。明清时期的旅游,多是在前代的基础上进行内容上的丰富,形式上的补充,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此外,从元代开始到明代,国际旅游有了新的发展,外国旅游者尤其是欧洲、非洲旅游者来华旅游逐渐增多,中国人出国旅游也日见增加。明初郑和的西洋之旅在人类航海与旅行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到了明清之际,郑成功、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救亡考察之旅都是激动人心的历史话题。此外,康熙、乾隆的江南巡游,李时珍、徐霞客的科考旅行,都是比较著名的。

    近代风云,这一时期是旅游的变革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中国国门的被打开,外国人大量涌入中国这个古老而神奇的国度,他们当中大部分应该说是来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和文化侵略的,但也不乏旅游者。而稍后,无论是洋务运动时期的海外修学,还是探索救国的方式,容闳、詹天佑、康有为、梁启超、邹容、陈天华、秋瑾、孙中山、鲁迅、周恩来等人的行走,都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壮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现代风尚,这一时期是现代旅游的发展时期。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是日新月异。人们对旅游有了更多更全面的认识,也越来越多的以自己的行动加入了旅游。

    就这样,先祖们从远古走到今天,走出来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旅游经历,也走出了百家争鸣的思想,走出了流传千古的诗词名著,走出了繁荣昌盛的民族,走出了举世仰慕的名胜经典和艺术华章。

    有了旅游的装点,中华文明就更多彩;有了文明的底蕴,旅游就更有深度更有意义。让我们纵穿五千年历史时空,一起寻找那些镌刻在旅途中的文明印记,寻找那些沉淀在旅行中的文化精髓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走千年|01.换个视角读历史,走进风景看文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ny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