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求职面试职场创业自强不息PMbook
创造力来自哪里?—凯文凯利《失控》书评

创造力来自哪里?—凯文凯利《失控》书评

作者: 疯掉的蜗牛 | 来源:发表于2017-02-07 21:16 被阅读303次
凯文凯利《失控》

晚餐会有人问做一个好的产品最需具备怎样的素质。

我没有急智,思考之后给出自己的看法:想象力和执行力,稍后补充说如果一定要突出一个最,那么我选择想象力;因为想象力代表创造,代表经济体发展的趋势,代表上述单元未来的路,如果他们有未来的话。

21世纪已经走完了第一个十年,对于我们来说物质极度丰富的同时,想象力无疑却是极度匮乏的。全人类(原谅我用这么装逼范的词吧)耳熟能详的MADE IN CHINA意味着什么?

我们那牛逼的GDP,我们那牛逼的生产效率,以及我们那牛逼的OEM天分,总结来说就是我们那牛逼的仿造能力。世界各地都快被中国造给淹没了,你想在新西兰、英国、希腊买到一件当地生产的东西反而是不太容易的事。然而,想买到一件中国人发明创造的东西,恐怕也非得拿出海淘的劲头来。

这样的差距可能就像本书的原版问世(1994年)到中译本出版(2013年)那样遥远;追本溯源的话,其间的差距也许不仅关乎时间上的早晚和空间的隔阂,更是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长成的不同民族和人群看待创造的眼界和心胸相关。

本书中译本全名叫《失控:关于机器、社会系统和经济世界的新生物学》,英文原版标题是Out of Control: 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 and

theEconomic World,作者凯文凯利(KK),1994年问世。被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连线》的现任主编)赞为20世纪90年代最重要的一本书,因为世界在后来几十年的发展轨迹验证了本书的预言和作者对预言做出的解释的前瞻性和正确性(另外一本被验证了预言的书叫《历史研究》,汤因比的巨著,写这个备注是为了表示我的博学);其中最重要的几个论题包括互联网的兴起、有机体和无机体的进化、自治生活的扩散,以及对技术的重新认识。

技术是什么?

——和思想一样,技术是创造力的结果和前提。

借用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模式,我们可以大胆的假设技术本质上其实也是一种生命体,或者说现存的生命体在人格化的技术观点中也是某种类型的技术存在。我们所理解的技术不仅仅是人创造出来的那些机器,还包括任何从人的思想中产生出来的东西。技术发展的要素本质上并不是技术本身的需求,而是在乎人具有创造性的思想需要怎样的生存环境,比如自由,比如开放,比如民主。

从这个角度来说,技术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创造性思想是人这个具有创造性生命力的延伸(在《理解媒介》这本书里,麦克罗汉也把媒介视为人的延伸,写这句话也是为了表示我的博学)。

在工业革命到科技革命再到信息革命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技术生长情况的好坏跟个人的处境、经济体(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公司)诞生和成长的环境、国家的气质、人类整体的生存境况是联系在一起的。

本书名为《失控》,本书所谓的“失控”,根据我们的理解不是说技术的繁荣导致人类社会陷入混乱,而是指技术的生长反映了人的自由生长,指的是人借助技术而突出窠臼,不受束缚,这是技术生长的前提和结果。

创造力需要什么?人的创造力首先不能在一个高度集权和僵化的环境中实现,而只能在自治、分享、多样化中酝酿分娩。人之所以能创造恰恰是因为连人自己也不能控制住自己的创造欲,人的创造性不是人自己控制的结果,人能够创造以及怎样进行创造都不是自己决定的,创造往往是突破人的自我控制或者突破既有的外在禁锢。

在这个基础上,技术就不仅是人这个创造性生命体的延伸,更是创造了人的那个生命意识的延伸。尤其是互联网发展以来,在各个领域通过各种各样被创造出来的技术,人的天赋异秉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繁荣。

以上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从西方宗教教义中寻求诠释。

以基督教为代表的普世宗教在传教士的布道中声称,人被创造时就被赋予了一个跟人具有创造性息息相关的基因:自由,以及由其衍生的独立思想和独立精神。如果人没有被赋予自由,也就谈不上有创造能力。一旦被解除了束缚拥有了自由,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就跟其他那些没有自由的生物体不同,TA就可以由自己的想法进行选择,而这是滋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条件。

16世纪以来(公元1500年开始,西欧开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一般情况下都把16世纪视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写这个是为了表示我对历史的极度了解),当时的欧洲社会以及后来的美国发生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事件,而在这一系列科技革命当中,赋予被造物以更多的能动性(通常造物者是人,获得自由和去约束化后的产业工人和技术革命者)是一个共通而显著的标志。

人被赋予的自由越多,被造物的自动化程度越高,创造的价值就可能越巨大。自动化的程度越高,意味着被造物的自主活动力越强,效能就可能越多。在相当程度上,工业革命以来新工具的层出不穷是自动化不断进展的结果。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人工智能,一个能力不断增加的自动化世界正在前所未有地连接着全球生活的方方面面。

说到这里我们来展望一下技术的未来。一个听起来有些杞人忧天的问题是,未来很可能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进化出的世界,是否可能发展到与创造它们的人类作对(老外认为这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于是用一系列电影来阐明这个观点,比如《终结者》《鹰眼》《黑客帝国》《少数派报告》)。

这个问题纯属题外话,毕竟距离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太远了。在很多时间里,我们还在为各种眼前的事情而忙乱不堪,本文所描述的关于创造力的话题也不是非要引起每个人的兴趣。但是更多的时候,繁琐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其实已经包括了那些看起来太远的东西,比如创造的潜能和创造的动因。创造力因子对于其中的一些人远,对于其中的另一些人可能很近,对他们中的一些人这时候很远,对他们中的另外一些人这时候很近。

从环境方面,我们所看到的以及理想中的富于创造的世界似乎离现实仍然太远。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事实,但是这些问题算不得什么,毕竟我们不可能等待万事俱备了再开始创造,创造也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

走出条条框框(集体的约束、自我思想的束缚)不是一朝一夕就实现的,但是没有一朝一夕之功就永远不可能成为创造的一代。不管怎样,金丝雀一旦能够像白天鹅一样展翅高飞,无需多时,我们在这些普通的年月中就不但能够瞻仰创造力挥发的奇迹,而且通过持续的工作和交流,即使在最不可能的时间里,也会有人因为看到我们创新的故事而获得鼓励,或者我们因受他人创新事迹的鼓励而走上创造之路,甚至还会经历让自己都惊讶不已的重生,自我涅槃、事业辉煌、成就瞩目。

最后我们用本书作者2007年圣诞写给家人和朋友的一封问候信来结束关于创造力的展望以及作为对上文浅显的解释,向作者致敬,这封问候信的题目叫做:“整个宇宙都在合谋帮助我们”——那些矢志创新的人们。(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创造力来自哪里?—凯文凯利《失控》书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bm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