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的作家其实挺多的,但是要说最喜欢的,一定非简.奥斯汀莫属了。
我已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简.奥斯汀的。大概从最先读了她的成名作《傲慢与偏见》开始就被她迷住了吧!
-01-
其实我读《傲慢与偏见》是有点晚的。少女时代不喜欢这个书名,那个时候我对傲慢与偏见,这两个字眼毫无概念,也就没有读它的欲望了。
我这人选书有点固执,只选口碑高,好评度高的书。因为总觉得时间宝贵,得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直到多年以后看到很多人推荐这部小说我才决定读它。不料被作者幽默诙谐的语调,以及浪漫有趣的爱情故事给打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人类美好品行的推崇,让人欣赏不已。
我终于明白,原来奥斯汀是想告诉我们“偏见让你无法接受我,傲慢让我无法爱上你”,真正的爱情是可以让有情人放下傲慢与偏见,携手同行的。
我甚至把它作为婚姻指南,可惜读它已晚,我是已经没法再选择婚姻了。我便乐于把它推荐给未婚女孩子看。
先后读了她的三部小说,《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艾玛》,以及BBC根据她的小说拍摄的五部电影。并非每部作品都深得我心,但是我对她的喜爱却有增无减。
人的喜好有时是有些盲目而又固执的。
其实简.奥斯汀的小说有比较大的视野上的局限性,她的小说普遍反应的是乡绅子女的爱情婚姻问题,圈子比较狭小。这与她生活的圈子有很大关系。
但是简.奥斯汀开启了英国女性文学的先河,在她之后的英国文坛相继出现了多位知名女作家,但是简.奥斯汀是唯一一位在英国文坛上和莎士比亚享有同样声誉的女作家。
比简.奥斯汀(1775-1817)小三十多岁的伊丽莎白·盖斯凯尔(1810-1865),也是非常优秀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反映的面就更广些。比如她的代表作,反映19世纪工业化所引起的诸多变化和冲突(包括信仰危机和价值观冲突)的《南方与北方》,也是一部很吸引人的爱情小说。
还有《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以及她的妹妹,《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
其实她们的小说我都挺喜欢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没法爱屋及乌到作者本人。
而简.奥斯汀,我却很容易因为爱读她的小说而爱上她本人。她总是如涓涓流水般,不急不缓地,为我们娓娓道来。她是那么睿智,那么明媚的女子,对爱情又是那么专一,一生只爱一个人,即便不能拥有,她的初心却从未改变。
-02-
《劝导》是简.奥斯汀短暂生命旅程所留下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评价最高的一部,我一直忍着没有读它,生怕心中的期望值太高而被辜负了。
直到有一天决定做个迷妹时,我鼓起勇气翻开它读了起来。不料再次被深深震撼。
在奥斯汀笔下美好终不被辜负。
《劝导》的女主安妮的好几乎无人能及,她传承了奥斯汀女主惯有的坚强独立聪慧,更多了份温婉、慎重与勇敢。
相比《傲慢与偏见》里率性直爽的伊丽莎白,安妮是更加温婉而善良的,相比《理智与情感》里的过分理智与谨慎的埃莉诺,安妮又显得更加勇敢一些。可以说安妮取了她们的长处,而补了她们的不足。
在男人面前,过分直率的女人往往是不那么受欢迎的,但是奥斯汀却给了伊丽莎白一切美好的可能。傲慢的达西先生这辈子第一次向一个女孩子表达爱意却被无情地当面拒绝了,但是他却没有因爱生恨,而是适时反思自己,透过伊丽莎白对他的评述开始学会更加平和、更加包容地对待他人。最后,达西放下傲慢的架势,伊丽莎白放下对达西的偏见,慢慢发现了他的好,有情人终成眷属。
同样,在爱情面前过分的理智往往会让人错失良机。只不过简奥斯汀一直那么仁慈地对待她笔下的女主们,即便是这个最理智的,从来没有为自己的爱情主动争取过什么的埃莉诺,最后还是给了她峰回路转,把她心里暗暗爱着的爱德华送到了她身边。
这样的结局怎不让人喜极而泣?怎不让人喜爱这一切美好事物的创造者简.奥斯汀?
也许这才是我深爱简.奥斯汀的缘故。
她那么坚定地宣扬女性独立自主的人格魅力,那么看中人类美好的品性,而且那么仁爱地坚持有情人需终成眷属。
在她的笔下从来没有悲剧,只要是真心相爱的美好之人一定会牵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而她自己的爱情之路是那么坎坷,不能与相爱的人相守,致使终身未嫁。但是她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之心却从未改变,她把自己对于爱情的向往寄予她的笔下。
世界给她以灰暗,她却回报以明媚。大概这便是我深爱她的缘由。
那么睿智而不入俗套,那么多情而又专情,那么明媚而又美好的女子,怎不令人喜爱?
安妮海瑟薇版的简奥斯汀-03-
喜爱着她的同时,我又常常为她的命运感到叹息。
当我读《劝导》时,为两个分别八年后再次重逢的恋人重归于好而欢心雀跃时,我在想简.奥斯汀她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完这部小说的?她那么仁慈的给安妮和上校的爱情一段完结,那么她是否想过她和她的旧情人是否可以也如他们般重归于好?
我多么希望她可以像《霍乱时期的爱情》里的女主那么幸运的,有人爱她半世纪之久,可是她终究还是命短的。她的生命在四十多岁的年华便结束了。
她的一生从未等到那个深爱她而又值得她爱的人便香消玉殒了。她的所有美好的希望都寄托于她的笔下。
如果说伊丽莎白与埃莉诺最终收获美满幸福的爱情是年少时的简.奥斯汀有意为之的,那么安妮与上校最终的结合倒像是安妮自己努力的结果,这也不失为简奥斯汀在写作之路上的探索,以及她的婚姻爱情观的成熟与完善。
当年少时因为听从教母的劝说而放弃与心爱的之人定下婚约的安妮,在分别八年之后与他再次重逢,安妮相信自己对他的爱从未减少半分。她那么润物细无声地展现自己独特的分析辨别能力,以及遇到突发事件时果断的决断力,她的学识才华,终于让上校放下当年的怨恨,重燃爱情之火。最后经历了种种波折,旧情人终于重归于好。
这样失而复得的爱情,看着是那么水到渠成,不做作,不刻意为之。
10英镑上的简奥斯汀-04-
虽然简奥斯汀已经去世两个世纪了,但是她的作品依然毫不逊色,更不落伍。
正如人们对她作品的评价:她的作品,就像是在三寸象牙上进行微雕那般,虽然题材很小,故事背景也有很大局限性,但却纤毫毕现,方寸之间可容万千世界。
她在宣扬人类美好品德的同时,以幽默轻松的笔调抨击了那个即将没落的阶级社会。正如英国文艺批评家安.塞.布雷德利指出:“简.奥斯汀有两个明显的倾向,她是一个道德家和一个幽默家,这两个倾向经常搀混在一起,甚至是完全融合的”。
她的不幸婚姻是那个推崇门当户对的时代的牺牲品。虽然无法与心爱之人长相守,她最终也没有说服自己嫁给自己不爱的多金男子。
她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她从未停止过宣扬女性独立自主的精神,从未停止过告诉女人们自己的婚姻要自己做主,勇敢如安妮。
电影《成为简奥斯汀》海报电影《成为简·奥斯汀》里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不在任何东西面前失去自我,哪怕是教条,哪怕是别人的目光,哪怕是爱情。 这也正是简.奥斯汀独立自主精神的写照。
以简.奥斯汀的形象出现的安妮海瑟薇,在我的脑海中定格。
真实的简.奥斯汀不及安妮海瑟薇那么美丽动人,可是我的心里已经把她们视为同一人。读着她的文字,她的美足以打动我,她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进我的心里,从此便长驻。
我是那么爱着简.奥斯汀,这个生活在17世纪末的英国乡间的这个明媚的女子。
想象着她拿着羽毛笔伏案疾书,为我们谱写着一个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不觉陶醉其中……
各位看官,麻烦动动手指点亮红心❤,告诉我你曾经来过!
网友评论
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奥斯汀的小说有她独特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