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过一瞬间被击穿的感觉吗?有过直抵心灵的感悟吗?我有。
我的女儿正值豆蔻年华,出落的清秀可人,亭亭玉立。我很爱我的女儿。
几年前我们分隔两地,很难见面,那段时间我正在学习心理学,每次到了夜深人静或者我想要静心的时候,脑海里就会不自觉的假想出女儿出车祸的各种惨景,越想克制结果就越痛苦。
带着深深的苦恼,我参加了为期5天集中培训班的沙盘游戏,主讲晓元老师邀请我作为来访者参与他的现场教学课程。在一百多人目光的关注下,我缓步走向教室中间,这次,我能帮助自己解开矛盾的心结吗?
图片来自网络"夏日午后"——我的沙盘故事
老师和我站在沙盘的右边,他把双手伸进洁白的沙子里,让我也伸进来,然后感受,我把双手伸进沙子里,轻轻的推动,感受,老师问我什么感觉,我说:细腻,柔软。
晓元老师让我再感受了一下,然后告诉我:“带着这种感觉,去找你那些属于你的东西,记住不要用逻辑和理性,用自己的心去找,要感受到那些东西在召唤你,然后把它们带到沙盘里来”。
我围着桌子寻找那些召唤我的东西,毫不犹豫的,我选了一个带着遮阳伞的桌子和它的四个凳子,我把桌子和凳子放在了沙盘的左下角。
我心里的构图已经出来了,我想着一个夏日午后,和女儿在一个闲适的环境里吃东西聊天。后面的顺序我有点忘记了,好像是拿了一棵树,绿色代表了生机,我也希望能遮阴。
现在沙盘里一片绿草坪里,树木郁葱,一个遮阳伞下坐着一对闲适的母女,旁边有个调皮的狗在摇尾巴,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
至此20分钟,我的沙盘全部完成,我回头示意晓元老师,我的沙盘完成了。
我的沙盘“耶稣”是谁?
这个沙盘看起来也算赏心悦目,我想,这就是我理想生活中的样子吧,然而事实远非如此……
晓元老师让我带着他去参观我的沙盘,我一步步的描述着,老师仔细的听着,偶尔的问一句。
全部介绍完一遍后,视线又停留在耶稣那里了,老师问我,这个人是谁?我说是耶稣,老师接着问我,如果要让那个长发女人跟耶稣对话,她会说什么?我想了一会儿,说,我会问他,我该怎么办?
老师指着一直安静坐在那里的小女孩,问,她会问耶稣什么?我心里想着女儿可能最大的困惑,回答老师:可能她会问,我该怎么办?
老师指着耶稣像问我,你觉得他在沙盘中有什么作用,我想了想说,保佑我们的平安吧和心灵的平静。他接着问,她觉得他会离开她们吗?我很肯定的说当然不会,老师问:为什么?我说因为他是神仙啊,这是他的使命!
夏日午后老师让我给自己的沙盘取个名字,我不假思索的回答:夏日午后!因为我就是根据那个布景的。
有多少次,你“看不到”的,却是你“心里”有的。
老师接着提高了音调,面对所有学员说,咱们这次的课题是父女关系,然后对着我说,你能在沙盘里找到父亲吗?
我指了指那个戴眼镜的儒雅男人,我说那就是以后可能的父亲,我心里想的是,给女儿找一个知识渊博有爱心的父亲。
老师说,不是你女儿的父亲,是找你的父亲,我一下就愣住了,我说,我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不在了,老师说,看看沙盘里有没有,我于是再次仔细的打量沙盘,嘴里喃喃着,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我扫视着里面的人物,突然,我定格在耶稣像那里,耶稣像突然化身成熟悉的父亲模样,慈祥的看着我。
那一瞬间如雷灌顶。我突然泪盈于眶,我指着耶稣像对老师说,天哪,天哪,那就是我的父亲,我恍然大悟,为什么一直觉得不协调,原来现实世界父亲已经不存在了。
我有种奇怪的感觉,好像在今天的沙盘游戏中,父亲在这里,我甚至可以触摸到他。又回想起晓元老师当时问我想对耶稣像说什么话的时候,我回答我该怎么办?这正是我最爱对逝去的父亲说的话,有一个塑料的小小鸭子玩具,是爸爸送我的,每次我觉得伤心难过或者很难抉择的时候,我都会对着小鸭子说,爸爸,我该怎么办呢?!
这的的确确是我最爱对已经不在了的父亲说的话。晓元老师接着问我,可以继续吗?我强忍悲痛,说可以。
图片来自网络那个人不是我父亲,他们一定是弄错了。
老师问,能谈谈你的父亲吗?我说我们家里一共四个人,爸爸从小就最疼爱我。可是在我13岁的时候,却因车祸去世了。
脑海里回想起一幕一幕父亲疼爱我的情境,给我洗澡,摸我的头,吃我吃剩的饭。想到不能再见他,我的眼泪不由自主的往外冒,我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晓元老师接着问我,可以详细谈谈当时的情景吗?我说父亲车祸去世的,我没有见到他的最后一面,在火葬场也没能见到,他们不让我看,说是太惨了。
晓元老师让我回到13岁那年,回到当时的情境中,我闭了闭眼睛。13岁懵懂的我,坐着单位派来的中巴,模糊的去了火葬场,悲伤的妈妈木然的表情,疯狂大哭的我,我那时候没有死的概念,我就是想看一看那个他们要拿去火化的人是不是父亲,我怀疑他们搞错了,我不相信那个被推在手推车里的人是我的父亲,前天他还是活生生的啊,他难道不该守护我们一辈子么?
他怎么可能那么的丢下我们走了呢?我几次快要扑过去了,然后被家里人和单位里的大人抱住了,我就那么无望的,眼睁睁看着那个蒙着被单的推车离开我的视线,从此孑然一身。
我再次感受到了当年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我的眼泪不受控制的往下流淌,中间老师问过我:你是什么感觉,你的情绪是什么?我说我不相信,我认为他们弄错了……
不停的有童鞋给我递纸巾,我仍然在努力的克制着自己。老师接着问我,回来之后有什么感觉,我说回到家之后,我一个人坐在黑暗的路边,看着遥远的天空,觉得父亲就在那边的某个地方,我好像能感受父亲温柔慈祥的目光注释着我。
此时的我就像一片在风中颤抖的树叶,我想抓住什么,我很无助,晓元老师说,谁能来拥抱一下这个13岁的小女孩,坐在前排的一个小女生过来了,我拥抱住了她,瞬间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嚎啕大哭起来,那个无助的风中颤抖的女孩,那个黑夜中迷惘无助的女孩,我多想安慰一下她。
爱是恒久忍耐,更有恩慈
我拍着那女孩的背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就像正在安慰当年十三岁那个被吓坏了的小女孩一样……
无题
我走上了自我救赎——心理学之路。
所有人都散去之后,我开始坐在沙盘旁,默默的看着沙盘,想再次重温一下自己的感觉,想好好跟父亲和自己说下话,我想问下他一直都好吗?
我一个人静静的坐着,看着那个13岁的小女孩,其实那个沙盘里的小女孩,是13岁的自己,是她选择了把父亲放在沙盘里。这么多年了,她一直隐藏着自己,直到今天,才显现出自己的力量。
谢谢我自己,愿意敞开心扉,接受自性化成长。
后记:今天回头再来看,又多了一些理解和感受,当时女儿到了我当年丧失的年龄,引发了我原本深藏的丧失之痛,症状是来提醒我有一些没有处理好的创伤。所以问题不是问题,问题就是解决答案,孩子网络成瘾,逃学了,那是他的解决方案,有人抑郁,有人想自杀,那是他的解决方案。要找到问题背后的原因,这才是我们思考的一个方向。
在这次沙盘后,我还做了个“钉子梦”
你的梦,就是答案
很多人包括身边的人不理解我为什么一定要学习心理学,其实,是为了救赎我自己,我的成长之路由此开始,自此不歇~~~今天我把我的经历分享出来,希望能给你一点提示,当你内心的柔软被触碰,请去正视它,这可能会带给你非凡的启发。
(全文完)
网友评论
如果可以,一块儿啊,也好有个伴儿!
看到你的不容易跟辛苦,自己的创伤没有处理好,还要努力的去照顾孩子。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在不知道怎么办的后面也许隐藏着很多应该如何,而忽视了自己。如果暂时不能做到其他的,起码可以先试着允许自己,允许自己和孩子的关系不那么协调,允许自己很苦恼。然后再来看看,除此之外,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十一岁的孩子正处在关键期,也许已经有了生理上第二性征的出现,她在慢慢整合自己的身份和对世界的认知。其实只要家长不是过分干涉,孩子能很好的自我修复和发展。首要的是信任孩子。然后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来。
如果你没有心理学的底子,推荐克里希那南达的三本书:拥抱你的内在小孩,真爱的旅程,走出恐惧。先接纳自己,好好的爱自己吧……
谢谢你的文章,我希望我自我救赎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