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真小佳
电影《傲慢与偏见》海报早在19世纪的英国,看到男的、活的就两眼放光的母上大人已被女作家简·奥斯丁写进书里!她在《傲慢与偏见》中所刻画的班太太,和20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普通家庭里碎碎念、神叨叨的老太太们并无二致。问题的关键是,简·奥斯丁通过班太太这个人物想要说什么?
1.
一年一度被三姑六婆集体炮轰的逼婚大战总算拉下帷幕!
你成功突围了吗?
你坚守住自我的底线了吗?
或者,在与母上大人们的斗智斗勇中战斗力又up了一级。
微信上有一篇逗逼文《你妈觉得你嫁不出去是种怎样的体验》,为嫁女儿操碎了心的母上大人们的日常是这样子的:
——“我妈不许我大学上学期间谈恋爱,却要求我毕业就把自己嫁出去,我也不知道她哪来那么大的自信,仿佛全世界的boy都排着队等我毕业了一声令下策马奔腾来娶我似的。”
——“在26岁那年曾经被妈妈欲言又止地问:女儿……你现在……还喜欢……男孩子吧……?”
——“快来接电话,找你的,是个男的”
……
是否被这些母上大人们鲜活的生命体征——见到男的、活的就两眼放光——感到惊诧!不可思议!
无需见怪!其实早在19世纪的英国,这样子的母上大人已被女作家简·奥斯丁写进书里了。她在《傲慢与偏见》中所刻画的班纳特太太(简称班太太),和20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普通家庭里碎碎念、神叨叨的老太太们并无二致。
看来逼婚这件事情,是超越时间超越种族超越全宇宙的啊!
2.
以前看《傲慢与偏见》,关注点总在伊丽莎白和达西身上,他们的傲慢与偏见,他们的爱情纠葛,他们的自由恋爱等等。现在重新翻看简·奥斯丁这本最出名的小说,才发现班太太是一个特别有趣的人物。
简奥斯丁这样描述班太太:“她是个智力贫乏、不学无术、喜怒无常的女人,只要碰到不称心的事,她就自以为神经衰弱。她生平的大事就是嫁女儿;她生平的安慰就是访友拜客和打听新闻。”
有木有一种亲切的熟悉感扑面而来?!
班太太是一位小乡绅的妻子,育有五个女儿。女儿的出嫁从孩子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她心头上一个沉重的砖头,也是她日常生活的焦点。
来了一个新邻居,男的!她马上启动八卦收割机模式:
“噢!是个单身汉,亲爱的,确确实实是个单身汉!一个有钱的单身汉;每年有五千万镑的收入。真是女儿们的福气。”
接着自动跳转为想入非非模式:
“我只要能看到一个女儿在尼日裴花园幸福地安了家……看到其他几个也匹配得到这样的门当户对,此生就没有奢望了。”
然后是行动力爆表的抢金龟婿模式:
班太太为促成女儿的婚事做了不少丰功伟绩。当她看出宾格莱钟情于吉英,便自作聪明地为他们制造相处机会。她逼着女儿在坏天气里骑马去赴宾格莱小姐的约会,为了令她滞留在尼日斐,还送她到门口,高兴地说了许多预祝天气会变坏的话。
后来她的神机妙算果然令大女儿淋了雨病倒在尼日斐,使得大女儿与金龟婿的爱情加速发展。
电影《傲慢与偏见》中,有个画面让我印象很深刻,班太太与卢卡斯夫人赛马车飞奔前往金龟婿的庄园,可见丈母娘义无反顾的决心。
电影《傲慢与偏见》中的班太太3.
然而,正是通过这位“小人物”班太太,简·奥斯汀表达了当时英国女性地位的低下,以及她自己对婚姻的成熟看法。
“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样的单身汉,每逢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虽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见解如何,可是,既然这样的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人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
这是《傲慢与偏见》中那个著名的开场白,同时也是班太太秉持的真理。
就当时19世纪英国的经济环境与社会传统而言,简·奥斯丁更想表达的是未婚的女子需要有钱的单身汉作为她们的合法财产。不是有钱的单身汉达西与彬格莱想要娶妻,而是没钱的班纳特家与卢卡斯家的女儿们急着找丈夫。
简·奥斯汀生活的时代,是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达时期。经济因素几乎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当时的封建制度虽然受到一定冲击但由于英国特殊政治形势特权阶层——贵族阶层依然保有他们的社会地位,特别是在英国的乡村,保守势力还是相当强大,在这种情况下财产收入所决定着的经济地位与家庭和血统决定着的阶级地位成了社会地位的双重标准。
简·奥斯汀本人及她笔下的班家正是处在既没有尊贵血统的阶级地位又没有丰厚财产的经济地位双重不幸之中。
小乡绅班纳特先生没有儿子,根据当时法律,班纳特家的财产是只能由男性继承的。当时英国女性可以继承父亲的财产,但只有限定的继承权,而班纳特家的财产较特殊,他的女儿们仅仅只能得到五千英镑作为嫁妆,他的家产将由远亲柯林斯继承。
因此班家这几位家境虽不好但受过相当教育的青年女子只有三种前程:一是结婚、二是当老处女、三是成为家庭教师。
小说便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以班家五个待嫁闺中的千金的婚姻为线索,从班太太整天操心着为女儿们物色称心如意的丈夫拉开序幕,这一幕,也是当时英国大部分女性面临的人生遭遇。
班太太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通过婚姻来获得衣食无忧的,现在她更有义务要求女儿们以此获得幸福。小说的最后,伊丽莎白和达西有情人终成眷属,并获得了圆满幸福的婚姻。班太太的其他女儿们也都有了好归宿。
从这个角度看,这位“智力贫乏”的班太太其实拥有广博无限的处事哲学,反观她的丈夫班纳特先生,在女儿们的婚事处理上倒显得无为、迂腐和虚伪。
电影《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4.
其实,简·奥斯汀最后也说了一句公道话:“班纳特太太后半辈子竟因此变成了一个头脑清楚、和蔼可亲、颇有见识的女人。”女性由于经济的不独立最终导致了她们在婚姻和社会中的依附地位,小说折射出了简·奥斯汀之于现实社会的无奈与妥协。
在班太太这个人物身上,展示了简·奥斯汀对理想婚姻世俗性的见解。她认为理想的婚姻是以男女双方感情为基础的,纯粹为了金钱而结婚是错误的,但没有财产保障的婚姻也很难走得长远。
小说的主人公伊丽莎白本身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物质本质,当她姐姐简问起她什么时候喜欢上达西时,她如实说:“应该是从看到他那美丽的花园算起”。
是达西那豪华的庄园、丰厚的财产使伊丽莎白在对他有好感的基础上发展到深爱他的。假如仅有纯粹的感情,伊丽莎白决不敢那样干脆地答应达西的第二次求婚,达西的丰厚的财产使她能安心地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他。
这一点我们从简·奥斯丁本人的爱情经历也可以获得印证。她曾与年轻律师汤姆弗勒内斯相爱而拒绝了富家子弟的求婚。简·奥斯丁与汤姆的爱情无法得到家庭的支持,两人决定私奔,但在私奔途中简·奥斯丁回心转意最终返回父母的身边。
简·奥斯丁笔下的伊丽莎白最终获得了幸福,而她自己有了感情缺少金钱最终被迫选择了独身。在当时的社会即意味着她失去了最后一条体面的“退路”,年仅43岁便去世了。
这位伟大的女作家在爱情上可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如果她遵照班太太所推崇的真理,也许命运又会不一样吧?而她笔下伊丽莎白的幸福归宿不正是对自己的一种自嘲?
好在她的写作才华被历史铭记了下来。她在繁忙而沉重的家务活之余随手拿出小笔记本埋头挥笔,写出了《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爱玛》等伟大的小说,时至今天都是经典!
她非常擅于塑造女性人物。她每部小说的主角都是年轻姑娘,但她们无一雷同,各有特点。她探索青年女主角从恋爱到结婚中自我发现的过程。这种着力分析人物性格以及女主角和社会之间紧张关系的做法,使她的小说摆脱18世纪的传统而接近于现代的生活。这是简·奥斯丁小说的价值所在。
简·奥斯丁肖像5.
从简·奥斯丁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起,200多年过去了,我们的时代越来越开放、自由、多元,可是女性在婚恋自由道路上依旧备受压力甚至压迫、歧视。
简·奥斯丁是超前的,她通过班太太这个人物提醒我们婚姻的世俗性,又借由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圆满婚姻告诉我们:理想的爱情是你一个人时过得活色生香,两个人时让你拥有更美妙的人生体验。
我们找到另一个人,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更不是为了找一个人去委屈、将就自己。我想现代婚姻的意义在于人的自我成长,每个人应该发展独立、有成就感的自我。
万能青年旅店的《揪心的玩笑和漫长的白日梦》中有一句歌词我很喜欢:“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在这样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忘记母上大人们三姑六婆们唠叨吧。不如泡一壶热茶,读读简·奥斯丁,读读她细腻、幽默且不乏评判性的文字下的爱情箴言。
本文原创,个人分享请随意
如欲转载至公号媒体请简信本人,无授权转载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