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 - 杏梅-复盘之“指挥官意图”原则
在复盘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新知,总结规律。其中,我们需要思考的是:错误的发生,是否是因为没有落实“指挥官意图”,进而导致工作的失利。
一旦接触敌人,计划就失效了。
一旦接触客户,销售计划就失效了。
一旦接触学生,教学计划就失效了。
…
以上出现的原因,一是每个行动之前,必须有相当多的计划方案,包括什么阶段做什么,使用的设备等等,二是当计划越详细,投入计划阶段的精力越多,流程往往费时,还需反复沟通。这就存在一个缺陷:计划到最后往往失效。
因此,20世纪80年代美国陆军创造了“指挥官意图”的概念。 “指挥官意图”:遵循一句话原则用简洁的命令清晰地传达任务和意图。简单来说:要求上级下达任务命令时,只规定“为什么做”和“做什么”,而不具体规定“怎么做”。
![](https://img.haomeiwen.com/i2204408/5cabcae3917f653c.png)
在企业中,这样沟通方式也同样适用,它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单一性,用一句话来表达一项行动最重要的目标。
“为什么做”是让听众明确了解任务的意义。
“做什么”能让听众思考自己的解决方案。
简洁的沟通方式,能够避免繁杂信息在传达过程中的损耗和被五度。同时,在不限定具体任务和具体行动过程,也赋予了执行者更大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
苹果乔布斯曾说过:简单比复杂更难,你必须费尽心思,让你的思想更单纯,让你的产品更简单。但是这么做最后很有价值,因为你一旦实现了目标,你就可以撼动大山。
A1:
去年7月,老板交给我一个课题,只给了我几个关键词,目标是发表成果,接着让我自己去摸索。于是,我和小团队快速开展起来,并在2个月的时间里高效地完成了开展工作、数据处理等。相反,17年11月,老板每天让我汇报进展,并不断提出新问题,说出她的想法,告诉我:你应该怎么做,你要这样做才有意义… 不断地下达新命令。我的方案在11月开展了,然后在12月再次变更,导致了进度的落后,自己越做越没有动力,到今年1月,我开始保留自己意见和计划,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开展,坚守个人阵地,同时适当听取老板的建议。因为老板没有亲身去做,没有全程参与,有很多细节并无法了解。
A2:
一、“指挥官意图”2原则:
1 为什么要做:开展新方案,这一个课题是老大重大项目的基础,基石要稳,也是老大很看中的一部分,而且研究的意义很重大;
2 做什么:开展方案,整理数据,发表成果。
二、开展下一步行动:
1.围绕“做什么”开展,分解小目标,抓重点(发表成果),也就是不管黑猫白猫,抓到猫就是好猫。过程并不一定是过去的模式,加入新的创新。
2.保持开展工作的连贯性:前期准备好需要的材料(因为马上放寒假,公司可能不送货),1周时间内做出可行性,一鼓作气做完,只有真正的沉浸,才能有质的突破。
3.坚持每日记录及复盘:成功因素,与失败因素,做得好的共性在哪里,等等分析。
【片段8】陈中《复盘对过去的事情做思维演练》P44-45.
邱绍良《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P23-24.
1.理解部分:本片段为两本书的各页,重点体会自我复盘案例中错误的发生,是否因为没有落实“指挥官意图”而导致无效工作。
2.联系自身案例:请结合前五拆中的案例。探讨案例中的除了发心外,想做好工作,但落实不好的过程反思。
3.A1+:按照“指挥官意图”原则,调整做出对的行动计划
发现新知识和新思路
复盘,是我们知识组成的重要来源,也是自己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通过复盘,可以发现新的信息,提出新的假说,总结新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一步步接近问题的真正解决在《粘住》中,作者讲述了一个“指挥官意图”(CI)的概念。
美国陆军士兵在做出每一个举动之前,都要遵从相当多的计划方案,这些计划可以上溯到美国总统最初制定的命令。总统命令参谋长官们完成一项任务,这些参谋就会为这项行动设定一些具体的计划,然后命令这计划就开始逐级向下贯彻——从上将到上校再到上尉。这些计划都极其详尽地规定了“行动计划”和“行动定义”——每个阶段将做什么,将会使用什么设备,将如何取得军需品,等等。命令则赵来越多,直到能够具体地指导每一个步兵在特味时刻及时地采取行动。美国陆军在计划阶段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计划的流裎往往费经过多年进,这个系统充满了反复沟通的过程。它只有一个缺陷:计划到最后经常失效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陆军修改了计划流程,创造了一个叫“指挥官意图”(C1)的概念。
指挥官意图是一种清晰、明确的表述,出现在每一份命令书的最上方,它详鈿说明了计划的目标,以及此项行动最终的理想状态。在陆军的高层,指挥官意图可能相对而言比较抽象:“摧毁东南地区敌军的士气。”在战术层面,对上校和上尉而言,指挥官意图则更加具体:“我的目标是让第三营占领4305号山头,清除山上的敌军,让敌军只剩下无关大局的残余势力,因而在第三旅侧翼通过此处时我们可以提供掩护。”
指挥官意图绝不具体规定很多细节,细节会因为意料之外的事件而变得无效。“你可能失去执行原定计划的能力,但是你永远都不会失去执行最终意图的责任。”科蒂茨如是说。换句话说,如果只有一个第三营的士兵在4305号山头上,他也得尽他所能保护第三旅侧翼的通过。美国陆军通过对计划经常失败的事件进行复盘,提出了“指挥官意图”的概念,为完成任务提供了新的思路要想鼓励创新、推动变革,也要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因为若不宽容失败,就没有人愿意去尝试新的做法,每个人都刻板地按照“规定”去做(因为那样万一错了,自己也可以免责),那样的组织就会個化、没有活力,其至出现“宁可不干,不可做错”的诡异现象。
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
第一,不能及时发现错误,并采取纠正措施;
第二,不能从失败或错误中学习、汲取教训,“吃·堑,长一智”;
第三,不能进行经验教训的分享,一个地方犯过的错误,其他部门J或人员重复再犯。对此,通过复盘,及时发现错误或偏差,查找到原因,学到经验教训,并采取纠偏措施,就是一种有效的应对机制。如果能把复盘的结果进行共享,就可以提高整个组织的智商,做到“不犯曾经犯过的错误”。这是学习型组织的快速检测标准之一。
例如,在联想,允许员工犯错误,但是以下两类错误除外
一是“吃水线”以下的错误,是指涉及原则、底线或者危及组织生死存亡的重大错误。这类错误是不能犯的。在联想,企业文化的核心准则之一是“公司利益第一”,底线是“不谋求个人私利、反对宗派主义”,如果哪个干部触犯了上述“天条”,不管其能力有多强、业绩有多好,也要坚决查处。
二 是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在联想,选择干部的标准之一是“有很强的总结反思能力”,其基本要求就是“不犯曾经犯过的错误”。公司可以给员工“交学费”,但员工不能从错误中学习,是不会被认可和重用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