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曹操,戏曲舞台上一直是奸诈多疑、诡计多端的白脸奸角,而《三国演义》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修教天下人负我”也似乎坐实了曹操自私的为人。
历史上的曹操真的是这样的吗?还是罗贯中描写的太绘声绘色,让我们先入为主地以为曹操就是一位乱世奸雄。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一个人做事也许会有隐藏作假的成分,而吐露心声的文字多少可以让我们了解这个人内心真实的想法。
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提到“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遗篇说的就是曹操的《观沧海》一诗,毛泽东认为曹操不仅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集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于一身的曹操上马能打仗,下马即赋诗,在笔墨间卷舒风云之色,展现他戎马倥偬的热血人生。我们看这首大气磅礴的《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得胜经过碣石所作,面对浩瀚的大海,曹操无限感慨。“一切景语皆情语”,曹操写的不是单纯的海景,而是在这一片波澜壮阔中寄托着他的豪情壮志。
大海,包容一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璀璨的日月星辰仿若出没于大海之中。曹操在这首诗中展示了他如海一般包容宇宙的英雄气派,如《三国演义》小说对英雄的描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可以说是一位胸怀天下的真英雄。
他写这首诗时,已经53岁,已是知天命之年,可是曹操没有向命运服输,他亲率大军,北征乌桓,平定边疆,统一北方。这是怎样过人的英雄胆魄!如果只有大胆,没有见识和胸怀,那只能是莽夫。曹操有着天下一统、还万民以太平的宏大抱负,这也是他一生的追求。
曹操年轻时,是一个热血沸腾的青年,他举兵讨伐董卓,却眼见百姓因战乱“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况。他的诗《蒿里行》被称为“汉末实录”,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各怀私心的军阀的愤怒和对百姓不幸的悲悯: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阀各怀异心,在讨董之路上举步不前,为争私利竟自相残杀。而目睹这一切的曹操,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毅然率领为数不多的部下独自讨贼,冒着必败的风险,明知前方艰险,还是一往无前。在一群争名逐利之徒前,像一个傻瓜一样。是的,他是一个甘愿赴死的傻瓜,也是一个不忘救民于水火的英雄!
曹操渴望在自己有生之年结束乱世,为万民开太平,即使霜华染鬓,依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从未忘记年轻时的夙愿。正是有这样的胸怀,才使得曹操的诗歌“气韵沉雄”、“时有霸气”,有大胸怀的诗人写的诗方有大境界、大气魄。伟人毛泽东也非常欣赏曹操的诗歌:“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这样的曹操奸诈吗?
有的人会因小说《三国演义》中“杨修之死”等情节对曹操的描述,认为曹操嫉贤妒能、不能容人,殊不知,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一个真正惜才爱才的明主。
曹操在用人上推崇唯才是举的政策,多次下达“求贤令”,用人看重的是才华而非出身,这给出身寒门的庶族才士提供了大好机会。
曹操求贤是为了实现一统天下的远大抱负,在他的名诗《短歌行》中,曹操表达了迫求取贤才的殷切期盼: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子衿》,原本是写女子思念情人的诗句,曹操巧妙借用这两句低回婉转地表达求才若渴的心境,作为一代霸主,能如此放低身段,可见其对人才的迫切渴望。
这样的曹操奸诈虚伪吗,我们读到更多地是一种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大气与胸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