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6 星期日 晴
三、写小说时让我最快乐的事情之一,就是“只要愿意,自己可以变成任何一个人。”
村上先生说,他原来是用第一人称“我”开始写小说,这种写法坚持了二十多年。
他认为,“我”被自己当成了“广义可能性的自己”,虽然不是“真实的我”,但换个时间换个地点的话,自己说不定就会变成那副模样。
他在写作过程中,把自己不断分割,再把分割的自己抛入故事性之中,来检验自己这个人,确认自己与他者的接触面。所以,当初他喜爱的小说多是用第一人称写成。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自己以前写故事时,总是不习惯用第一人称来写,怕别人把主人公当成了真的自己。
偶然的一个早晨,我听了一次无戒讲的课,正好讲到怎样用第一人称写作的问题,她解开了长时间困在我心里的迷惑。
同时在揣摩了大量别人的文章之后,我终于迈开了第一步,“我”成了大龄优秀的吴医生。
后来写了几篇故事,都是用“我”写成的,感觉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写故事的过程中,自己可以分饰各种角色,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进去,也可以把自己幻化的样子加在她的身上,仿佛她就是自己。
写的人投入感很强,看的人同样有强烈地代入感,亲切感。
但是,村上先生毕竟是写小说的人,刚开始时他觉得并没有发生什么问题,但是不久后便渐渐感到不够用了,尤其是随着小说的篇幅与架构扩展开去,仅仅使用“我”这个人称便有些憋屈气闷。
他开始慢慢转变,逐渐在小说中加入第三人称,以致最后完全变成只用第三人称写小说,到这时他已经创作小说二十年了。
他说,小说变成了第三人称,出场人物增加,他们各自有了姓名,故事的可能性便愈加膨胀开去。亦即是说可以让不同种类、不同色调、拥有种种意见和世界观的人物登场亮相,可以描写这些人之间多种多样的瓜葛和关系。
而且最为美妙的,还是“自己几乎可以变成任何一个人。”在用第一人称写作时,也有过这种“几乎可以变成任何一个人。”的感觉,不过改为第三人称后,选择的范围一下子更宽广了。
他觉得他的小说踏入了新领域,那里有巨大的开放感,纵目四望,发现墙壁不见了。
小说写的好了,随着内容的增加,深度的加大,第一人称已经不能承载那么多的内容,这时第三人称就要上场了。
到现在我还没有那个感觉,也许我还不需要那么多的角色上场,暂时还是用第一人称自嗨吧!
写小说时“该让什么人物登场”?(下)四、所谓“角色”,在小说中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小说家必须把具有现实意味,同时又兴味深长、言行中颇有不可预测之处的人物置于那部作品中心,抑或中心附近。
小说的主要角色必是有特色和特殊意味的人,如果是人品一看就明白,说着满口一听就明白的话,做的全是一想就明白的事,这样的小说只怕没法吸引太多的读者。
角色除去具有“真实,有趣,某种程度的不可预测”的特征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个人物能把故事向前牵引多少”。
村上先生说,创造登场人物的固然是作者,可真正有生命的登场人物会在某一刻脱离作者之手,开始自己行动。如果没有这种现象发生,把小说写下去肯定会变成味同嚼蜡,艰辛难耐的苦差事。
小说若是顺利地上了轨道,出场人物会自己行动起来,情节也会自然的发展下去,结果便出现这种幸福的局面,小说家只需将眼前正在展开的场景原封不动地转化成文字即可。
而且这种时候,那个角色还会牵着小说家的手,将他或她引领到事前未曾预想过的地方。
这一点在写故事的过程中,我有深刻地体会。在写故事之初,自己都是预先设计好情节,人物,语言。
动笔之后,慢慢进入了故事情景,等到写顺手的时候,脑海里呈现的画面就好像看电视剧一样,人物在说什么,做什么,我就写什么,几乎不用自己去思考和设定。
这时写出的东西往往让读者也会觉得很顺当,一气呵成的感觉。
慢慢的,人物开始跳出了我预定的情节之中,自己走向了一个新的领域。我也写的一发不可收拾,根本没有办法按照自己预先想像的那样收尾。
甚至还会像村上说的,我小说中的角色们在敦促和激励着身为作者的我,推着我的后背前行。
可是我还不能驾驭太长的故事,只得中途作罢,或草草收尾,或搁置不写了。
写小说就是这么有意思的一件事,在创作小说的同时,自己的某些部分也被小说创作着。
文章的最后,村上先生谦虚地说,关于小说的登场人物,我要学习的东西看来还有许许多多。与此同时,从自己小说中出场的人物身上,我要学习的东西看来也很多。
今后我打算让形形色色的古怪奇妙、多姿多彩的角色在小说中登场亮相、生存下去。每当开始写新的小说,我总是十分兴奋地想:这下又能和什么样的人见面呢?
多么可爱的村上先生啊!由衷地祝愿他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更多更好的人物来!
365天无戒极限挑战营 第140天
网友评论
文章都是知识点,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