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会||再聊写作(4)

作者: 魏治祥 | 来源:发表于2022-12-05 07:18 被阅读0次
    图:谭靖

    误会,是小说和戏剧的常用手法。

    小说里的人物产生了误会,大多反目成仇,心里的疙瘩怎么也解不开,而且作者基本上不给他们安排解释的机会。他们不知道是误会,读者知道呀,读者知道了没用,在一边干着急,眼巴巴盼着他们很快将疙瘩解开。读者喜欢替“古人”担忧,用好了误会,无疑会增强小说的吸引力。

    误会源于生活,产生误会的可能性很多。无意中听到了半截话,“看”到了爱人与别人的亲密举动,故意设置考验结果对方不跟你玩了,等等。

    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多年以前,有一天忽然接到一个战友的电话,说他专程从东北赶到四川看我,已经到成都了,还要我召集当年的金堂籍战友聚一聚。战友是午后三点打的电话,按照习惯,六点钟晚餐,留给我通知其他战友和订餐的时间还剩三个小时。于是丝毫不敢耽误,一个接一个打电话,打传呼。那时流行抠机,且多半是数字机,得用座机回。我用的是单位的座机,相当麻烦。别人回复时最怕占线,占线时最怕有人煲电话粥。一边还担心战友到了找不到地方,电话却打不进来。忙了半天,战友的电话来了,赶紧问他在哪儿。“我在哈尔滨呀,”电话那头在吃吃笑,笑着笑着就喘不过气来。“到底在哪儿?”我估计他已经到了车站,准备去迎接。对面笑够了,说:“真在哈尔滨,搁家里呢。休假,搁家里闲得无聊,跟你闹着玩儿。老战友最近还好吧?”好个屁!开国际玩笑,我通知了人,定好了餐,想好了喝什么酒,闹半天是个误会,人家在哈尔滨窝着哩。两年后那家伙到成都出差,再次打来电话,我咣一下就把电话压了。再打,再压。终于接起来,他说是正在什么路,对面有些什么标志,真的到了成都,很想跟战友们见个面。想起上回取消定餐,反复给其他战友解释,我叹了口气,轻轻地把电话压了。误会,会“误”出一系列后果。

    写散文,同样可以设计误会。设计,当然是虚构的意思。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写散文一定要学会虚构,不能一五一十地写。你看范仲淹,没去过岳阳楼,照样在岳阳楼那一带“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设计误会,主要是设计心理误会,从而误导读者。作者当然知道怎么回事,却不急于点破,绘声绘色地写,闲闲地写,凭空弄出波折,到后面才道出谜底。

    我写的散文《探亲》,开篇一大段与父母相见的情景,接下来却说是在火车上想象的,纯属虚构。真正见面的情景与我的想象大相径庭,心理落差极大,趣味一下子就出来了。想象是虚,后面写实,虚实相生,行文便有起伏,有波折,有曲径。

    写游记,到达目的地之前,聪明的作者都会尽量调动想象,当地的美景呀,美食啦,美女啊,会不会跟同行的游客发生点什么呀……先虚构出一堆场景,于是便有了悬念;而想象与现实肯定有误差,于是便有了意外。意外不分好坏,都是意外。

    没有误会和意外的文章,不好玩。

    2022年11月30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误会||再聊写作(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hid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