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煌县,即现在的安徽省金寨县,这立煌县是当时安徽省在抗战前新建立的一个县。
1932年9月,蒋介石在对中央苏区红军进行第四次反“围剿”时,他调派号称国民革命军“五虎上将”之一的卫立煌率部前去参与围剿。
卫立煌率部占领了安徽省六安县的金家寨后,他见这里地势险要,为了加强所部对鄂豫皖边区的控制,卫立煌上报国民政府,将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河南商城县、固始县和安徽省的六安县、霍邱县、霍山县的各一部分地区划了出来,以原隶属六安县的金家寨为县治,新设了一个县,并以自己名字给该县命名,以供自己将士驻守。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由于立煌县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位于皖西大别山区,而大别山扼江汉、江淮之要冲,控中原与江南之险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立煌县便成为了国民党鄂豫皖抗战时期坚守的一个大后方,金家寨便也成了一个有国民党重兵把守的战略重镇。
1938年1月13日,安徽省省会安庆城被日军攻陷,安徽省政府在省代主席、第二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省军管区副司令张义纯的率领下,撤退到了与立煌县相邻的六安县。
1938年2月23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也带兵退守到六安县。根据国民政府电令,李宗仁在六安县城宣誓就任安徽省政府主席,他决定将安徽省省会迁往军事重镇立煌县城金家寨。
在安徽省会迁到金家寨之前,由于立煌县地处偏僻,人口稀少,因此当时立煌县城的旧城金家寨的城区很小,主街道长只有3里地左右。
李宗仁在把安徽省省会迁到金家寨后,他见金家寨老城区地势局促狭小,不好再扩建了,于是他决定选址重新建立一个立煌县城,那就是现在建成的金家寨新城区。
这后建的立煌县新城区占地约五平方公里,因为在战时,李宗仁把安徽省政府和驻军等各级党政军机关分别疏散到新城区的各个山丘之间,并新建了绵延数里的街市。
到了1938年9月,蒋总裁为了打压因徐州会战而声望日高的桂系势力,他把担任徐州会战总指挥的桂系领军人物李宗仁明升暗降,从安徽省主席任上调走。
不仅如此,蒋总裁还以桂系第七军、第四十八军为主干,加上一些地方团队,重新组建了鄂豫皖边区游击部队,让原唐生智部的廖磊将军以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身份兼任豫鄂皖边区游击总指挥,并接替李宗仁兼任安徽省主席、省保安司令、省军管区司令。
廖磊到任后,他沿袭李宗仁的联共抗日政策,加强鄂豫皖游击区的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使金家寨新街市日趋繁华,市街发展绵延二十多里。
在李宗仁、廖磊主政安徽期间,由于他们都执行联共抗日的政策,根据国民政府的安排,中共领导的商南地区的红军游击队等革命武装陆续被编为新四军四支队。
新四军四支队在立煌县流波镇集中成立后,建立了军政委员会,由原红军第二十八军创始人高敬亭任新四军第四支队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负责四支队的全面工作。
为了便于协调国共两党武装和全体国民联合抗日,中共安徽省委工委、鄂豫皖边区党委也都迁到了立煌县境内,具体领导大别山区的抗日民主运动。
在立煌县城,我党还建立了中共立煌县委,组建了立煌县抗日动员委员会和各抗敌协会,以充分发挥安徽省抗日民众动委会的重要作用。
这段时期,立煌县城不但成为了民国安徽省政府所在地,而且也成为了中共安徽省委工委、鄂豫皖区党委和中共立煌县委所在地。
鉴于全面抗战后立煌县城已经成为安徽省国共两党和各种地方势力盘踞的重要地方,金家寨也已经成为了大别山地区重要的政治和商业中心,根据康百万的安排,康赢辉所辖仁字堂看准商机,便安排人手在金家寨新城区也买地建立了康家客栈和数家商铺,并在附近山区置地新建了一个康家寨,用以安置各地堂口店铺的人员家眷。
康百万带领一行人出了蚌埠城后,他们手执田中大佐亲自签发的特别通行证顺利通过了日占区。在进入国统区后,早有收到讯息后康赢辉安排的人前来接应,一路直接把康百万等人接入了金家寨的康家客栈落脚。
这时的金家寨,在廖磊主席突友脑溢血去世后,已经大不同于李宗仁和廖磊当政时期。
在李品仙接掌了安徽省的军政大权后,他一改李宗仁、廖磊时期建立的联共抗日的政策,他根据蒋介石的授意,在安徽全省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共高潮,在金家寨内外大肆搜捕共产党人以及爱国进步人士,这时的金家寨到处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1940年5月13日,在方总司令遇害前不久,国民党立煌警备司令部根据李品仙指令,在双河窑一次就杀害了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36人,公开制造了反共、反人民的惊天惨案。
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李品仙之流破坏联合抗日的倒行逆施行径,他们一方面与桂系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一方面顾大局,识大体,在艰难的反顽、反逆流斗争中,与抗日民主人士一道坚决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这时,中共安徽省工委和新四军四支队为了避免与新桂系军阀之间产生不必要的摩擦,减少流血牺牲,把大批原来在立煌县工作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知识分子陆续转移到了皖东和淮北新四军占领的地区,留在立煌县城工作的同志也大多数转入了地下开展斗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