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的一天,我看到一个同事正在拔松针给他的妈妈喝。
他妈妈患有高血压、脑血栓、老年痴呆等等。
他听说喝松针茶非常有利康复,于是他就经常去摘,果然有一定的效果;而且他自己喝以后,感觉对口腔溃疡效果也不错,再也不口臭了。
同事一直在述说着松针茶的种种好处,其实几年前我就知道,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我没能继续坚持下来。
我一想果然是这样:记得端午节的第二天,我亲眼看见他妈妈拄着拐杖,在她孙女的搀扶下歪扭扭地走路,可是没有几天时间,她居然可以不用拐杖,也可以行走自如了。
虽然她还在坚持吃药,但是我想这松针也是功不可没。
回来我又百度了一下,果然同事说得没错:松树全身都是宝,药用范围极其广泛。由于现代人对健康的重视,有人将松针入药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国家心血管病防治组成员,中国老年医学委员会高血压分会会长吉玲教授经过长期对松针的药用研究和试验。
她发现,松针提取物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心率失常、脑梗、老年痴呆症等疑难病。她的这项研究成果在1998年获得国际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国际发明专利和三项中国发明专利。
看到百度上这么多关于松针的好处,我恨不得马上就去摘松针,然后开始我的“松针健身计划”。
可是毕竟松树长在山上,不是随时都可以去摘的。
几天后的一个上午,同事终于叫我们一起去山上摘松针了。
于是同事、我、孩子我们三个人准备停当就出发了,同事带个大大的蛇皮袋,而我则提着一个篮子方便携带。
很快我们就来到河对岸。
首先我们在田埂上进行远距离地筛选,哪棵松树足够大,哪棵松树便于采摘。
接着我们就沿着田埂来到山脚下,看着眼前长得密密麻麻的荆棘与灌木丛,我有点儿胆怯了,同事却一马当先,已经钻了进去,还不忘招呼我们:“快点啊,这山不算太难爬!”
既来之,则安之。
我只好提着篮子,硬着头皮踩着同事踩过的痕迹上山,其实同事故意要麻痹我们的神经,到处都是长着尖锐的刺儿的荆棘,还有纵横交错的藤蔓,让你左右为难。
大概也就只有100米左右的路程,我就走了10多分钟才来到那棵看好的大松树下。
好大的松树啊,我一抱都抱不过来,树是最好的选择了,就是这路不好走。
稍微观察一下,同事就像猴子一样蹭上去了,他不时扔下干枯的树枝,那时不时的“喀嚓”声总是让我提心吊胆,我以为树上的同事怎么了?
几分钟后,同事就爬到松树的半腰,于是我就在树下摘松针,同事就在上面挑选最好的松树枝桠。
很快我的眼前就有一堆松树枝了,而孩子在我的再三要求下,才慢吞吞地从山脚下爬上来帮忙。
天真热啊,再加上没有一丝儿风,很快我们三个人都满头大汗了,可是我们的工作还没有完,除了松针,松皮还可以治疗风湿痛呢。
于是孩子又撕了很多的松皮,这时候同事说,别撕了,还不如直接带2截松枝回家。
对,这主意不错,于是我们就把松枝也带回家了。
上山觉得困难,没曾想下山比上山还要艰难,因为提着一篮子的松针,既怕松针掉落,又担心自己摔倒,可是到处都是荆棘,我真的无法顺利地下山。
尽管我小心翼翼地往下走,可是中途还是把篮子翻了个底朝天,好在有一丛灌木给挂住了,否则我真不知道怎么去捡起那遍地都是的松针。
除了坡度陡峭,最可怕的还是那是会挂住你衣服和皮肉的荆棘,让我们进退两难,而早就下山的同事却一直催着我们快点。
可是我们能快得起来吗?到处都是阻碍我们前行的障碍物,一不小心,我让一根藤蔓给挂了起来,上不来,下不去了……
费劲心思才得以继续往下走,可是我就快来到山脚时,我却坐了个“大滑梯”,脚下一滑,一屁股就坐到了地上,然后一溜烟地掉了下来,而儿子还在上面叫着:“妈妈,太难走了,这路!”
那一刻,我真的吓傻了,好在只是有惊无险。
看着我们母子的狼狈样,同事决定上来帮忙。
他用手中的松枝为我们打出一条小小的“路”,因为到处都是枯枝败叶,松枝一敲打,枯枝就掉了,这样,我们的眼前就渐渐开阔起来,总算胆战心惊地下来了。
回到家才知道,到处都是伤痕累累了,右大腿有着一道深深的被荆棘划开的口子,还微微地渗血呢;手上更有数不清的被划烂的小口子,儿子也到处都划烂了。
幸好,我们的收获是丰盛的——看,这就是我们的劳动成果。
忙活了一个上午,到下午我总算煮出了一锅松针茶,用我们孩子的话说就是4个有点儿:“妈妈,松针茶就是有点儿涩,有点儿酸、有点儿甜、有点儿香……不错,好喝。”
没错,孩子总结得非常全面,松针茶就是这样的味道。能得到孩子认可的东西,一定错不了。
后来我们又把剩下的松针给泡酒了,怎样,好看吧?对了,还特别特别香呢,这时候的松针有不仅有松树的清香,还掺杂着高梁那扑鼻的浓香。
但愿这满山遍野的松针,真的能给我们带来健康、带来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