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古人建国必立社,社即社神,为其立牌位而祭祀。这个牌位即为社主。这里的社指的就是社主。社主具体用什么来做,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以一种木头来立,另一种是以一种树来立。大多数人主张以木头。据此,这段话的意思是这样的:鲁哀公问宰我要什么木头作为社主,宰我回答说,夏用松,殷用柏,周用栗,并说用栗意味着使民战栗。孔子听了,责备他,说事已成,不再说;事已行,不再谏,事过往不追咎。至于孔子为什么责备宰我,有人这样认为,周人用栗作社主,这事已经过往多年,宰我说使民战栗言而无据,不符合事实,因为孔子认为周礼是最完备的,他曾这样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宰我说的“使民战栗”纯属猜测,并且颠倒黑白,违背了德政思想。所以,孔子在这里责备他,是教育宰我,今后说话千万不可贸然出口,一定要小心谨慎,慎之又慎。
以上仅仅是一种说法,是就这段话的表面意思而言。有人认为,这是暗语,不像表面那么简单,还有深层意义。他们认为,社是杀殉为祭的地方,当时三桓把握朝政,哀公不满。哀公问社,是想除掉三桓而问,宰我的回答,是鼓励,赞成除掉三桓,以树立威严,巩固君位。这是哀公和宰我的密谋。孔子听到了这个密谋,于是作了一番回答。对孔子的回答,也有两种解说,一种是三桓擅政,由来以久,已成定局,不可操之过急,事实证明孔子的话是对的,后来哀公被逐,宰我被杀。另一种,孔子的意思可能是,凡是可能成功的事,不要说出;凡是可能如愿的事,不要劝阻;凡是过去了的事,无论成败,不要埋怨追究。
现在,孔子的回答,成为了成语,被人们经常引用,他们的意思,概括起来,都差不多,对已经过往的,或者已经结束的事就不要再解释,也不要再追咎,也无法劝阻。总的意思就是,往事不用再提。对已经发生过的,或者已经完成的,再怎么解释说明或者追咎,都无益于事,当然更无法劝阻。倘有人非要事后诸葛亮,完全没必要,如对其大肆议论,不仅于事无补,也不见得其高明,而且,一旦出错,如必宰我一样,遭到批评责备,贻笑大方。最好的办法就是,往事不用再提,轻装上阵,走向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