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行的人都知道,无论是冷盆白斩鸡,还是热腾腾的红烧鸡,那一盆肉的精华,集中在鸡大腿上,肉多而筋道,牙口好的,里面的骨头也不错,外有筋筋拉拉的脆骨,内有油油润润的骨髓,值得下功夫抠、挖、啃、咬一番。
鸡胸就让人失望了,皮多肉少,那肉白惨惨木渣渣,口感极差,一根根扁扁的肋骨,外无脆骨内无骨髓,枉担了骨头的虚名,一点嚼头都没有,还不如干脆啃鸡爪子有趣。
一根鸡肋的杀伤力有多大?不仅仅让饕餮者叹气,让美食家为难,更可以让一位才子,瞬间丢了性命。
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于鸡肋,杨修可谓千古第一人。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讲到了这根有魔性的鸡肋:
曹操与刘备两军对峙,失了定军山和大将夏侯渊,想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想要收兵退回北方自己的根据地,又怕被蜀国上下嘲笑,进退两难,心中犹豫不决。正好厨师送上今天的工作餐,一碗鸡汤里,赫然戳着几根鸡肋骨。
曹操正在心里翻来覆去打小算盘,夏侯惇进来,请示夜间口令。操脱口而出:“鸡肋!鸡肋!”
听说银行电脑系统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自动生成保护密码,以防黑客。而三国时期的夜间巡逻口令,是一把手亲自颁发,估计也没啥规律,想到啥说啥,随机产生,反正当晚有效,隔夜失灵。而人在下意识的情况下,脱口而出的话,往往会暴露了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
杨修是曹操的随军主簿,负责文书工作,相当于秘书,级别不高,岗位却很重要。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士兵们,赶快收拾行装,原因是:“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如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班师回朝的日子快了,不如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大家一听,有道理啊!弟兄们,快快快,行动起来!
夜里曹操睡不着,索性爬起来,偷偷查岗,发现了很多士兵在收拾行李,非常吃惊,问明原因,大怒:“大胆!满嘴乱喷,乱我军心!来啊!推出去,砍了!”
可怜一代才子,就这样被一根鸡肋送了性命。
后来呢?后来啊,曹操因为夜里生了大气,第二天早晨,赌气率兵进攻,果然惨败,更可怕的是,在混战中,曹操被蜀国将领魏延,一箭射到脸上,断了两颗门牙,如果那根箭,往上或者往下偏一点点,那么,无论脑门还是咽喉,都是要命的。
曹操逃回大营,马上下令将杨修尸体厚葬,然后,班师回朝了。
军心如果稳固,岂是一个秘书的舌头,能够扰乱的?军心本来就摇摇欲坠,这时候,哪怕是一根稻草压上来,骆驼也会轰然倒地。
《红楼梦》73回,抄检大观园,探春有过一段议论,意思是:我们这样的大族人家,树大根深,如果敌人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就像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乱阵脚,窝里斗,自相残杀,才会一败涂地呢!
探春精明,从一件小事,看出了钟鸣鼎盛的大家族,真正败坏的原因是从内部开始,而非外力作用。
佛陀在世时,魔王波旬想尽办法,破坏佛陀的修行,都没有成功,于是恨恨地说:“等你圆寂以后,我叫我的徒子徒孙,混入你的僧人队伍,穿你的袈裟,拿你的钵盂,吃你的饭,曲解你的经典,破坏你的戒律,最终毁灭你的佛法,以达到我今天武力不能达到的目的……”
佛陀听了魔王的话,久久无语,不一会,两行热泪缓缓流了下来。
这个故事的内核,与探春的议论,异曲同工。
可叹杨修,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急什么呢?看破,但不必说破,别多嘴,耐心等,起码不至于被扣上“乱我军心”的大帽子,白白丢了性命!
网友评论
已修改
无心插柳。
读者的不同解读真有趣
杨修就是这么死的
军心岂是外人轻易能够动摇的,窝里斗最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