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还有一章没发布,还差半章没写完。
昨天到今天写了6000字,本想利用我写这篇文字的时间把它完结。可写小说不同于写随笔,关于情节和人物心里有很多东西在发酵,一时还酿不成芬芳的美酒,只能耐心等待。等到自己感觉“差不多可以诉诸笔端了”,再如实记录下来。
2017年4月15开始,6月15日之前完结。

1
4月15日我还在北戴河度假,又想起了我曾经在一个论坛上看到的一个帖子。这个帖子让我如此难忘,我边吃饭边构思,对爱人说:“我要写一部小说”。
帖子是一个28岁的女性写的。她在16岁时早恋怀孕,被父母送到偏僻的山村生下一个儿子,送给对方抚养,此后的12年她再也没见过儿子。她把这段往事在心底尘封,跟其他的花季少女一样读书,工作,谈恋爱。男朋友英俊帅气事业有成。
直到有一天,她发现有个男孩一直悄悄跟踪她,问了好久问出真相,她才从记忆里把这个孩子捡回来。
从孩子口中她得知,她读高中的时候,孩子就被爷爷奶奶带着在校门偷偷看她,指着她说那个就是妈妈。孩子还羞涩地给她展示自己小时候在妈妈高中门口,大学门口和单位门口的照片,小小的孩童,带着一脸向往,在有妈妈痕迹的地方流连。
他一直死死遵守着爷爷奶奶和爸爸的嘱咐,强忍着不打扰她,直到被她发现。
她带他去了附近的快餐店,给他买了孩子喜欢的炸鸡。孩子清澈的大眼睛带着孺慕之思看着她,小脸蛋红扑扑的,非常非常乖。她在那一瞬间决定,我想要这个孩子。
她回去跟恋爱对象讲明,他在第一时间摔门而去。
她在论坛求救,我该怎么办?
……
我看这个故事是在十年前,印象非常深刻。帖子到此为止,没有后续。我很好奇她后来怎么样了?孩子跟她一起生活了吗?
尤其是自己有了孩子之后,经常会想起那些远离自己骨肉的人,遭受的会是怎样的痛苦,会时不时的想起这个关于孩子的故事怎样结束。
我也会不止一次地想,如果我是女主人,我会怎么选择,她爱人那样的反应对吗?人犯了错应该遭受怎样的惩罚才是公平的?是应该隐瞒自己的过错,还是应该带着伤痕坦坦荡荡站在阳光里?
2
跟简书上的许多人相比,我已经不年轻了。
年龄让我意识到我是中年人。虽然看着镜子里的我,身高164,体重50公斤,胳膊还像麻杆一样细细的,脸上还带着点婴儿肥,像是未发育好的小女孩。
可身边快6岁的孩子时刻提醒我:你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年人!
我过的也是典型的中年人的人生。自己和爱人都有稳定的事业,家庭在北京还算可以,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可正因为我是中年人,才更不想碌碌无为的虚度光阴。我尝试了很多种方式让自己变得充实,我画水彩画,学素描,画彩铅;我做英文的翻译比较,翻译完跟名家比对,我跟着孩子学钢琴......
直到有天遇到简书。我才想起,其实我也喜欢写东西。只是工科学了太久,从事的又是严谨的工作,已经不会发散的思维方式,不会抒情,不会渲染,我能行吗?
可我想找件事,让自己变得充实。我2017年2月24日入住简书,到4月15日已经写了8万多字,有随笔,读后感,翻译比较,写人物分析。也参加了一些征文,报名了日更训练训练营。我写的第二篇文章三个月的绘画之路被编辑推荐到首页,还加入了今日看点,大大的增强了我的信心。
我对爱人说:“我要写一部小说,我用之前看的故事,搭了一个构架。”
爱人说:“好啊,写吧”。
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写道,他在三十岁一个春日的午后,在神宫球场的外场席上,一个念头毫无预兆地冒出来:“对了,没准我也能写小说”。比赛结束后,他就买了稿纸和钢笔,在忙完每一天的工作之后,窝在厨房的操作台上,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小说《且听风吟》。
我在写到第四十章的时候开始看村上春树的这本书。看来我写小说的机缘比村上春树要有预谋一些。
3
就这样,我动笔了。
通过写这一部小说,我对之前看的一些写作书都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关于写小说这件事,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与我心有戚戚。
村上春树开头便这样写道:
“写小说是需要低速挡缓慢前行、耐心推进的作业。我的真实感受是比步行或许要快那么一点点,但比骑自行车慢,大概是这样的速度。”
这是整本书里我最有共鸣的一句话,一定要标黑加粗!厉害的写作者,总是能直指人心或直达痛点。就像我今天,本来想写完最后一章,可我此刻觉得我今天已经没能力再推进了,就只能用步行的速度去别处溜达溜达。写小说真是耐心的缓慢前进的过程,急急忙忙写出来的东西,你会一个字一个字的全部删除。
我一直觉得,我是个不善于总结的人,我喜欢观察事物本身而得不出任何结论,曾经我为此困惑许久,为什么别人能那么快就发现实质,我就做不到呢?
看了村上春树的书,给我饱受打击的心灵注入一剂强心针:
立志当小说家的人不该迅速得出结论,而应该尽量原封不动地收集和积攒素材。这些素材指的是某个事实中兴趣盎然的细节。
看吧?人分成很多种。善于总结得出结论的人,可以做一个评论家,当一个媒体人。向我们这种喜欢观察的人,就慢慢地写自己的故事。
关于每天的工作量,他这样写道:“既没有希望,也没有绝望,每天写上一点点”。他每天写满十页纸,一页纸四百字,每天四千字。
这也许就是很多人学习他坚持日更的原因。但是在他不写小说的间隙不日更,每天在书桌前五六个小时,这是个不小的工作量。他坚持运动,偶尔做些翻译,写写短篇,写小说的时候就每日写四千字。
我则是每天写两千到两千五百字,偶尔突破三千字。在写不出小说的时候,我就写随笔,影评,剧评,总之要保持每日的输出。我希望我在开始下一部小说的时候,也能够不悲不喜,每天写上一点点,就这样用步行的速度,一日一日把它完成。
4
因为初初动笔写,村上春树这本书里很多精妙之处还需要细细研读。但能和我的小说结合起来的地方,至少有两处。
关于人物。把登场人物一律写成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或者容易理解的人物,用长远的观点来看,那部小说就会变成缺乏广度的东西。不同类型的人物采取不同的行动,彼此冲突碰撞,事态才会出现变动,故事才能向前推进。
很遗憾,我的这部小说里基本都是容易理解的人,普通意义上的好人。我曾经请两个好朋友看过我的小说,“很好看,很有真实感,但就是冲突太少了”。正因为人物形象设定的问题,导致冲突变少,因为:
在小说角色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这个人物能把故事向前牵引多少”。真正有生命的登场人物会在某一刻脱离作者之手,开始自己行动。小说顺利上了轨道,出场人物会自己活动起来,情节自然也会发展下去。
我想以我小说里艾米这个人物来加深对这一段的认知:艾米是主人公林瑗的好友,林瑗因对自己的继母安青萍失望而远走他乡。当时设定艾米这个人物是因为我不知道林瑗去了国外该干什么。给她的设定是因为受到家庭的伤害,从不谈恋爱的不婚主义者。
男二号陈玄文要追随林瑗来到国外,我同样也不知道他去了之后要干什么。
唉,有的时候写故事就是这样,在这一章成文之前,你完全不知道会写出怎样的情节。
既然艾米和陈玄文都是林瑗的朋友,那就让他们在林瑗家楼下邂逅吧!我设计的情节是陈玄文知道林瑗已经和柳元重归于好,他抱着玫瑰在楼下踟蹰不前,刚好艾米行色匆匆来找林瑗,陈玄文在国外看到一个中国女孩,就把玫瑰塞给艾米,自己转身离去。
如果故事继续展开,陈玄文和艾米之间因为艾米的一见钟情也会有很大的篇幅,可已经偏离了这个小说的主题。小说的主干已经完成,枝节不宜过于庞大,因此关于陈玄文和艾米只是寥寥带过,留给读者一点想像的空间。
如果没有艾米的出现,就不会有后面这一系列的故事。一个出场人物带动情节向前推进。
5
我对故事结构加了很多在我看来很纠结的元素,但大家还是说冲突不够。
果然冲突才是小说的灵魂么!
安青萍是柳元的生母,她在十八岁时生下儿子柳元,并因身体原因切除子宫丧失生育能力,孩子给对方抚养,从此自己读书求学。
她三十岁时与林瑗的父亲林如紘林副市长结婚,继女林瑗当时十岁。
日子波澜不惊过了十二年。林瑗和柳元在同一所大学,他们相遇相爱。安青萍偶然得知柳元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她因为自己对人隐瞒的过往而横加阻拦,私下里使手段让两人产生嫌隙进而分手。
林瑗远走他乡六年,但对柳元念念不忘,回国后两人再次联系。柳元的父亲意外去世,他得知自己的生母就是安青萍......
小说《余生,放你在心上》是一个关于真诚,坚持和宽容的故事。只是我没想到能写得这么长。
我以此想表达,我们应该毫无隐瞒真诚的对待别人,即便犯了错或受到伤害,也应该坦坦荡荡的在阳光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小说《余生,放你在心上》目录
我是女博士,世俗眼中的第三类人
《欢乐颂2》樊胜美:信命,更要相信生活的智慧
最美遇见你:一条狗的五生五世
网友评论
那个孩子的爷爷奶奶 甚至于孩子的父亲 不得不说的 解人意
不管父母如何 孩子无辜 他没有任何错 但他默默的承担了这些
祝福
向你学习,加快进度。也希望早日拜读你的大作。
冲突或矛盾也是文化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