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看到朋友圈有人晒了这个小视频,一下子让我感慨万千:是啊,这个小镇我呆了整整25年,从青春年少到年老,耗费了我大半辈子的光阴。
第一次来到这里,那是1999年,那时候我刚大学毕业第二年,第一次到学校,一进门就是一座很古老的礼堂,据说有几十年了,所以给我的感觉就是虽然有点儿破旧,但依然雄伟。
第一年我教历史,一个人教七个班,每个班两节课,平均每天都有两节课,甚至以上,我真正累成了狗,我成了名副其实的“段长”,因为我一个人包了一个年段的历史,学生三百六七十人。
说实话,刚开始我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堂堂福师大本科生毕业的我,在那个年代还是比较稀缺的,但我没想到自己思政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却在一所乡下的初中教历史,我花了差不多大半年的时间才说服了自己。
所幸,从那以后我一直都教政治,当然后来也兼过一年地理。但我的主业依然是政治,相比之下,我的憋屈少了点,责任感却一直存在,从未离开。
那时候的环境比较稳定,所以我在这里一呆就是25年,几乎都没有动过。我在这里生孩子,看着孩子长大,看着孩子,从一呱呱坠地到咿呀学学语,再到初中毕业。
在孩子初中毕业之前,我一直都在待在这个小镇,哪里也没有去,每天就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不,几乎是一线的生活,就待在学校里。
偶尔去街上买菜,偶尔去散散步,当然那时候的散步规模很庞大,我们往往三个甚至四个同事一起带着自己的孩子,一大队人马哗啦啦地去逛街,散步。
最多一次我们有13个人一起去逛街,到哪个超市,别人都热烈欢迎,恨不得我们把超市里的货物搬回家。
当然我们也不会让店家失望,记得一个晚上,我们也是八九个人一起去逛街,结果从这个超市进,那个超市出,几乎人手都提着两袋以上,甚至提三四袋,然后我们像鬼子进村一样,几乎扫荡了那两个超市,结账的时候收银员嘴巴都笑歪了。
时过境迁,渐渐的,我们没有住在学校了,慢慢的,我们陆续搬到了城里住了,但我们依然回来这个小镇上班。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我就在这里过了整整25年,1/4个世纪,也刚好是我的大半辈子。
也就是说,在我的生命历程里,有一半光阴,是在这里度过的。曾经我熟悉这条街上,尤其是市场上面这一截的所有人家,以及他们家里的孩子读几年级,家里有几个孩子?
如果按时间来讲,我在这里度过的光阴,比自己老家的时间还要长,因为我24岁大学毕业,但我在老家呆的时间却并不多,毕竟我十多岁就外出求学了,从此就开启了我的游子生涯。
那么,我待了25年的这个小镇,是不是可以说是我的第二个故乡呢?我想一定是的。
北团,我的第二故乡,曾经我熟悉你的每一个角角落落,你记得我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