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讲义

作者: 山谷野百合 | 来源:发表于2023-03-25 17:13 被阅读0次

    序言:为什么学习先秦文学?

    说起文学,相信人们都不陌生,从故事到小说,从通俗到名著,从中国到世界,它一直都在生活中如影随形。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先秦文学,也就是文学的最初始阶段。就像一个人的生长发育,先秦文学是文学史的婴儿期。

    走进先秦文学史,离不开历史的时间轴。在这条人类发展的坎途上,文学也伴随着人类的进化、语言的产生和社会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逐渐成型。

    我不禁自问,为什么要学文学史?就好像当初自问为什么要学历史?

    答:学史可以知今,学史可以明智。

    如此看来,了解了文学史的发展,才能明白文学的源头,文学为何产生,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现代文学,它是孤立存在的一门学科,还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学在我们的生活里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没有它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不一样?

    如果你也有同样的问题,就请跟我一起,跟随历史的脚步,走上这条先秦文学史之旅去一探究竟吧。

    一、歌谣与神话传说——夏朝以前

    作为先秦文学的最开端,传说时代指夏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又称为上古时代、远古时代、三皇五帝时代或者神话时代,位于历史时间轴的起点。

    1、什么是神话传说

    神话是指远古时代的先民对所接触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这是神农时代的《蜡辞》,我们似乎看到了初春一群人跪着向上天祈祷能有一年风调雨顺的好光景。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吴越春秋》里的《弹歌》,简短有力,可以看到原始人制造弹弓狩猎的过程。

    先秦时期的神话传说多数是关于氏族部落的来源以及祖先的神话故事。

    2、神话的分类:

    创世类神话:比如说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等;

    英雄类神话:如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

    战争类神话:皇帝秦蚩尤、共工怒触不周山;

    发明类神话:类似于英雄类神话,但是侧重于对生活生产中重大劳动技术发明的肯定和赞扬。如有巢氏、燧人氏等神话传说就是关于发明类的传说。

    网图侵删

    3、《山海经》

    很多神话传说都出自《山海经》。起初,这些神话故事都是人们口耳相传。随着文字的产生渐渐被记载下来,写入了《山海经》、《淮南子》和《穆天子传》。

    尤其是《山海经》,它包括山川地理、奇珍异兽,以及海内外各种奇异的民族及神奇事物和神话历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这本书里面充满了光怪陆离的各种生物,可以看出人们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对《山海经》的研究,发现它不仅囊括中国,还包括亚洲甚至整个世界。从学术上来说,它不仅是神话,还有一些是信史,可以称得上是一本上古世界文化大观,包含着很多世界文化之谜,它对后来文学创作如“西游记”等作品都有着深厚的影响。

    二、诗经——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中叶

    神话聊过了我们来聊聊诗歌。诗歌是从古老的歌谣发展而来。中国最早成型的诗歌当属《诗经》,产生于周武王伐纣以后,即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中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近500年的时间,一共有311篇,也叫《诗百篇》。

    1、《诗经》的作者

    《诗经》是谁写的呢?相传是由西周的尹国国君尹吉甫创作,孔子编定,由开始的3000多首削砍至300多首。

    但我更相信另外一种说法,是在几百年的采诗制度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并非一人所为。

    在周代有一种采诗制度。每年春天都会有一群采诗官,在杨柳抽芽万物复苏之际,摇着手中的木铎去民间采集诗歌。

    就像我们现在所说的“海选”,那木铎的响声就是征稿铃声:有才华的人注意了!可以把你们的诗歌向我投稿,只是没有稿费。但一经征用可以让天子听到还可以传唱天下。

    一听天子可能会听到,人们便积极踊跃“投稿”,那些散落民间的诗歌就采集整理、层层上报到宫廷乐师那里,谱成曲唱给天子听。既可以为天子创造一种茶余饭后轻松娱乐的消遣,还可以借机了解百姓民情,可谓一举两得。

    那么是否可以说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喽?

    也不能这么说。且不说诗经中有一部分是贵族所做,即便是《国风》很多不知名的创作者的诗来看,里面的很多字眼都不是老百姓所常用的。

    比如我们最熟悉的那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里面的“君子”,那时的老百姓是不这样称呼自己的。

    2、《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

    《风》收集了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诗歌,包括周南、召南、邺、铺、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也称“十五国风”。

    “风”这个名字起得也很好,如那清风一样来去自由无拘无束,很符合民歌的特点。

    《风》是《诗经》中最精华的一部分,也是最接地气的部分。它内容丰富,涵盖着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歌颂爱情的,有表达对劳动的热爱的,还有对统治阶级不满的。

    语言风格简单朴实,常有重复的段落,只变换单个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着很强的感染力。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风》里的一首诗“静女”,讲述了一个男子与一位娴静淑雅的女子约会的情景,单纯而美好。虽然没有对女子样貌的描述,但我们可以想象到女子的美。

    “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重逢?”从诗经的风里我们也可以与古人再次相逢,感受主人公的欢喜与忧伤。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多数是朝廷官吏的作品,除了一小部分是民歌,都是关于政治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共有105篇作品,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大雅》是国君接受臣下朝拜,陈述劝戒或者宫廷朝会的音乐。《小雅》为宴请宾客之音乐,风格介于大雅与国风之间。

    《颂》是关于农事和宗庙祭祀的音乐,曲调舒缓绵长,歌词以对祖先歌功颂德为主。欣赏性和节奏感都没有风、雅那么强烈。颂共40篇,主要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3、《诗经》按照写作手法又分为赋、比、兴

    指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这首诗“击鼓”里的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流传至今,但是它却出自一首描写战争的诗。诗中运用了赋的手法,叙述了男子在战场上击鼓出征的场景,想起当初与爱人的约定,为不能兑现相依相守的诺言而痛苦,表达了对战争的憎恨。

    是比喻,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使其生动,在下面这首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经·卫风·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接连几个比喻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顾盼生姿、白皙灵秀的女子。

    是象征性的写法。先在开头部分写其他事物来引出要描写的事物,用两者之间的关系来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艺术效果。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文中用打捞荇菜的动作来兴比男子对姑娘的不懈追求。

    三、历史散文

    1、什么是历史散文

    人类的文学从神话和诗歌开始,渐渐发展为更长的记述历史人物、思想活动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散文,这就叫历史散文。

    2、先秦时期历史散文代表作

    先秦时期的历史散文主要有:《左传》、《国语》和《战国策》。

    《左传》

    《左传》是在给《春秋》做注解,在原著的基础上补述了历史事件的原委,使其更加完整。

    《曹刿论战》就是其中精彩的一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讲述了齐国与鲁国的长勺之战,用精炼的语言和对话。

    曹刿还运用了作战心理学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和“取信于民”、“敌疲我打”的作战方针击退了强大的齐军,刻画了一位沉稳、智谋、细致、从容的军事家曹刿的形象。

    《国语》

    中国第一部国别体著作,记述了公元前947年周穆王西征犬戎到公元前453年近五百年周、鲁、晋、齐、郑、楚、吴、越等八国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具体包括:西周至东周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鲁国一些历史人物的言行;大篇幅记载了晋国从武公替晋为诸侯到战国初的政治历史;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周太史伯论西周末年天下兴衰继替的大局势;楚灵王、楚昭王时的历史;春秋末期吴、越争霸,通过贵族间的言论刻画了形象鲜明的人物。

    《国语》还流传至今一些口语如“心如欲壑,后土难填”,也作欲壑难填。经常被用来形容人的心里欲望像深谷一样很难填满。

    《战国策》

    由西汉文学家刘向编订,记载了公元前490年至公元前221年间战国时期纵横家游说各国的活动和利用谋略智斗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情况。

    严格地讲,《战国策》不能算历史著作,更倾向于文学故事,有些篇章缺乏历史依据,但是通过对话、动作、对比等手法让人物栩栩如生,有较强的文学性;有些篇章虽然没有多少文学欣赏性但依托历史事实,对研究战国历史有着较大的史料价值。

    著名篇目有:《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齐策.冯援客孟尝君》、《燕策.荆轲刺秦王》等。

    四、诸子散文

    1、什么是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是在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一种文体,更能体现先秦时期的各种哲学思想和文化。

    2、诸子散文的分类

    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

    《论语》顾名思义,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与弟子、孔子门下弟子之间谈论的话。全书共20篇492章,内容很广泛,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等很多方面。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

    孔子作为中国最知名的模范老师,他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

    据《颜渊》记载,弟子问他同样的问题“什么是仁?”

    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

    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也是孔子寄希望最高的。所以让他克制自己,按礼法去做。

    答司马牛:“仁者其言也讱”。(仁者说话都很谨慎。)

    司马牛喜欢想得太多,孔子让他从言语谨慎开始,做好一个点,再去做到仁。

    答子张:“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

    子张想为官,所以孔子给他的建议是当官需要具备的五种品行。

    这些不同的回答就是孔子根据弟子的不同情况给出的答案,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是诸子百家散文里字数最多的,有七万多字。它的主要特点是语言质朴,比较口语化,容易理解。

    在我看来,墨子是个相当神秘的人物,他远不如孔子有名,但是他的书中涉及范围之广,非一般人所能为之。书中涵盖的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堪称先秦时代的“百科全书”。墨子看成是个思想家、军事家、哲学家和古代物理学家。

    《老子》也称《道德经》是春秋战国时期老子所著,因为字数在5000字左右,又名《五千言》。全文共81章,其中前37章为《道经》,后面的为《德经》,是迄今为止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仅次于《圣经》的著作,可见老子的思想颇具世界性。包含修身、治国、用兵、养生等内容。

    老子出生于诸侯争霸时期,战争不断的历史背景催生了这样一本治国安民的书,而且在不经意中,老子还开创了一个宗教——道教。他的很多超脱无为的思想都是道教的主旨。

    《道德经》的文学特色非常显著,首先是它的音韵美。比如: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觉得心情愉悦。

    第二是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对偶、排比、比喻、对比等。

    对偶:很有名的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排比句的运用,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福。

    第三个文学特色就是语言精辟,有很多名言名句流传下来,比如“上善若水”、“大智若愚”、“宠辱不惊”等等。

    在我看来,道德经如果琢磨透了,颇有四两拨千斤的意思。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它的很多思想不但没有过时,反而更加贴合我们的实际。现在有很多抖音或者喜马拉雅都有对于老子道德经的讲解,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道德经》。

    战国中期:《孟子》、《庄子》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的对话体著作,体现了儒家思想。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是语录体向专题性论文的过渡,从中可以看到高超的论辩艺术。是“四书”之一,被奉为宋朝以后历代的教科书。

    《孟子》的语言平实精炼,很有气势,这得益于孟子的人格力量。孟子的自制力是很出名的,他还是论辩高手,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和逻辑推理等论辩方法,使文章气势磅礴,论述有理有据,把对方引入自己的结论中,《梁惠王下》就是代表篇目。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对话体著作,是道家经典。内容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方面。以奇幻丰富的想象力、汪洋恣肆的描写,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树立了独特鲜明的个性,风格自成一派,颇具审美品味。

    著名篇目《逍遥游》展现了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即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真正的“逍遥”。

    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

    《荀子》多为荀子自己的作品,只有少数是弟子所写。也是先秦时代的儒家代表,但他批判地继承了之前的儒家思想,兼收并蓄吸收了其他各家的学说,形成了自己的观点。

    他反对法先王,他认为社会的制度是要随着历史的改变而改变的;他认为人定胜天;还认为人性恶。这几点与孔子的初衷思想是不一致的。

    荀子的著作也让我们看到了先秦时期的散文在向长篇学术论文发展。结构严谨,推理清晰,已是很成熟的论文形式。

    他善于从自然界和日常事物来举例通俗易懂,在文学方法上多用铺陈排比,使得文章说理性强又不给人以沉重晦涩之感。《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的韩非所著。韩非是法家代表,尊崇法治思想,认为“法、术、势”应该相结合。书中的语言一针见血,分析得头头是道,善用寓言和历史知识来讨论主题。比如,他在书中用了“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大量的寓言来论证主题。使得论证过程非常生动。

    五、楚辞

    1、什么是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指具有楚地特色的乐调、方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它的直接渊源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代表作是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又称为“骚体”。

    由西汉刘向编辑成集,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宋玉、东方朔等人的作品为辅,反映了楚地的风土物产、历史人文,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2、楚辞的文学特点:

    第一、内容更广泛。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当北方黄河流域地区已经进入宗法社会的时候,长江流域的楚地还有氏族遗风,人们不太受礼法的限制,不论是描写男女情思,还是抒发强烈的爱国情怀,都可以诉之笔端,出现了招隐诗、游仙诗、政治咏怀诗等多种题材的诗歌。

    第二,语言形式更灵活。

    与诗经的四言诗句相对比,楚辞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等,中间用“兮”连接,句式更灵活。使用富有地方特色的楚地方言,表达更复杂的情感。

    第三,篇幅更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表达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诗歌从简短的几十字向几千字发展,来表达更复杂的感情。如“离骚”就有两千多字。

    第四,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文风

    瑰丽的想象、饱满的情感、各种离奇的神话传说,赋予了楚辞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开创了一种崭新的诗风。

    3、屈原与楚辞

    屈原(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秭归(即现在的湖北宜昌),战国时期的诗人、政治家。他创造了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文风。

    屈原出生于贵族家庭,受到很好的教育,因为他生长于比较的环境,年轻时就做了不少体恤百姓的好事。

    他成年以后对内受楚怀王信任,对外是与各诸侯国打交道的不二人选。后来遭到了上官士大夫的嫉恨和楚怀王的疏离。相继被流放到汉北和江南。

    在放逐过程中,他将民心中的愤恨不平和无处抒发的爱国情怀写到了作品中,就有了后来的《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作品。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他写的“离骚”将赋比兴等写作手法杂糅起来,用香草美人象征贤臣君子,用莠草象征奸臣,感情强烈,气势浩然。

    后人仿效屈原的作品风格,将它发展成为一种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通称楚辞。西汉刘向编辑成集,东汉王逸又有所增加并作注。

    先秦文学总结

    截止到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天下,先秦文学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是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最早阶段。

    它的主体部分是周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这一时期星光熠熠,有充满想象力的古代神话和歌谣,有来源于生活反映现实的《诗经》,有叙述历史和相关人物的历史散文,有兼具哲学、艺术、科学等领域的诸子散文,有我国寓言文学鼻祖的先秦寓言,有浩然、瑰丽的浪漫主义杰作《楚辞》等。

    如果把先秦文学比作中国文学的婴儿期,那么这些经典就是婴儿生长时期不可或缺的营养,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中国文学在以后两千多年的岁月中,历经坎坷曲折仍然流传至今,铸就了底蕴深厚、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先秦文学讲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msn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