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每学期都有听课任务。每学期都搞得大张旗鼓轰轰烈烈。有时候是全员参与,那就得人人过关,人人参与的听课就没有那么庄重严肃了,很多环节似乎可以略去——比如必须用课件必须有讨论等等,年龄偏大已经没有职称焦虑且被边缘化的老师就会死猪不怕开水烫一样,会自觉略去一些在他们看来属于繁文缛节的部分,也没有人会责怪他们,他们的压力也会变小。
今年学校做了调整,不让全员参与了,年龄限制在八零后,先进行第一轮,年级内进行,选出优秀若干,接着第二轮是学校范围内,再筛选出优秀若干,第三轮是代表学校参加市区的赛课。如果参成绩优异,可代表市区参与全市的赛课。因此,今年的参与者格外重视,因为赛课成绩和晋级升档直接挂钩。这给赛课的老师莫名的压力。
没有参与赛课的其他同头课的老师就剩下参与听课学习的任务了。对于一个在这个染缸里浸泡了三十多年的老油条,我自然属于光听课这一伙的了。实话实说,现在的听课已然沦为表演了,虽说混迹职场,哪些人哪些环节不是在表演呢,但之于老师赛课,表演的成分就格外的多了。
所以,这样的课堂上,能欣赏到五花八门的场面,现代科技手段的加持,使得我本以为的安安静静的读书学习,变得分外热闹,一些学生似乎很受用,但也有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差不多讨论环节每节课都少不了。赛课老师大概有一个共识,赛课就是要展示老师同学学习的效果,所以学生的展示也要占去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我有一些疑惑,那就是学生啥时候学呢?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哪儿呢?老是讨论讨论,到了考场上怎么办?
我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浸泡已久,头脑里的老观念经久不去——老师教是为了不教、学生通过自学会的老师不教、学生通过讨论会的不教……诸如此类,我会不自觉地拿这些理论去审视今天的课堂,老师究竟要教学生什么呢?
比如作文课,不少老师依然对作文套路津津乐道,长篇累牍地给学生传授作文的技巧方法,明眼人一看便知是依然停留在形式上。之所以不去引导学生的思维训练,是因为老师自己没有思维,在形式上不厌其烦地重复训练,是因为这个不需要多么高深的认知,可以照葫芦画瓢,至于理解、分析、论证、反驳、辩证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他们搞不来嘛。为什么热衷于搞形式,那是因为涉及内容的东西太艰深,一时半刻无法提升。更为悲哀的是,老师这样做还有广大的受众——学生中不乏开了眼的,但更多的是蒙着眼拉磨的人,思想空洞,思维僵化,语言贫乏,其认知严重不健全倒是真的。其道乌有,其术何用?就这没有啥鸟用的术,还被一些人拿来赚吆喝,还被一众人奉为写作圭臬。真让人无语。
当然新时期年轻老师的课还有诸多领我钦佩值我得学习的地方。比如,老师使出浑身解数,使用各种手段让课堂热热闹闹不那么乏味,就够我后半辈子学习的了。聪明的老师迎合短视频包围的学生,也在追求短平快,我暂且称之为时势造英雄吧。
我依然固执地认为,课堂还是安安静静的好。因为读书学习是个人的事,需要复杂的脑力劳动,不是上会赶集凑热闹。展示当然需要,但不应该是主流,本末倒置,只能累死人。现实已经很明显——学生累,老师也累,连带家长也不轻松——这里的原因虽然很多很复杂,但在课言课,咱还是从自己的课堂找原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