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散文今日看点散文
大家都在讨论情人节,而忘记了元宵节?

大家都在讨论情人节,而忘记了元宵节?

作者: 生执念 | 来源:发表于2017-02-11 12:37 被阅读358次

    每年从正月十四开始,爆竹和礼花的声音几乎是不绝于耳的。刚过了零点,零星还能听到几声礼花的响声。等到一点钟以后,也安静下来,恢复了平时深夜的沉静。整个房间里,安静的也只是听到键盘和鼠标的声音。

    我原本打算去广场的,后来朋友说大召广场没有活动,于是便折回了家看元宵晚会。

    一个朋友和爱人去了观音庙和小召等地,我问他玩得怎么样?他说“花了十五块钱游九曲,其他什么也没有玩。”

    另外几个朋友(单身狗组队)没有游“九曲”,只是随着人群不停在走。停下来的时候,便是吃几串铁板鱿鱼和串串之类。

    不过,单身狗组队中的某一位,在走走停停的过程中,偶遇到了多年前的同学。大家便在群里调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倒让我想起来,小时候过正月十五的情形。

    小时候,对节日的印象除了有好吃的外,便是大家成群结队每家串门看红火(音同“活”,属于方言,“热闹”之意。“看红火”就是“看热闹”的意思)。

    每年正月十五,村里是要组秧歌队的,敲锣打鼓打镲(cha读三声,又称钹,是一种民间乐器),十分热闹。

    这些乐器平时是存放在某户人家(一般是村长或者会用这些乐器的)家里,而扭秧歌也是村里每家出人。

    傍晚开始,众人跟着秧歌队,从村东头,一直到村西头,热热闹闹地进每家每户。进了谁家,这家户主(男人)要送礼物给秧歌队。一般送的是烟、酒或者糖块之类的,也有个别会送点钱。就这样,扭着秧歌,踩着高跷,敲锣打鼓能红火到半夜。

    有那么几年,除了村里红火,秧歌队也统一坐着村里的四轮车(四轮车也要简单装点一番,看起来有些像花车的),去街上(指离村十几里的小镇)扭秧歌。转上几条街,去几家公家单位(指国企和部分职能单位)绕旺火(每年正月十五,公家单位门前垒大旺火堆)表演一番,也能得到些烟酒糖块的礼物。偶尔遇到讲究的人家,也会邀请秧歌队入户(院子)表演,这种一般除了烟外,还要收点现金的。

    等到表演结束,秧歌队便按人头分了这些礼物。年轻一些的往往还要一起再喝几杯,或者再玩一会。岁数大点的,便收拾好东西,回去休息了。

    自然,这种热闹,也是适婚的年轻人喜欢的。

    不管是平时害羞的人,还是性格不太合群的人,在这种场合,都是放松心情,大方热情的。如果男女双方有那么点“意思”的话,边看红火,边拉呱(聊天),加上旁边亲友的撮合窜腾,往往能有些“火花”产生。

    即使之前没有往恋爱方面考虑的年轻人,也可以借着这样热闹愉快的气氛,多聊聊天,了解彼此,说不定也能看对眼儿!

    不过,我那时候还小,只是顾着吃,对这些事情记忆并不是很深刻,记不起来有几对是这样看对眼儿的。

    上初中后,正月十五几乎是在小镇过的。那时候最大的乐趣,并不是看秧歌,而是看花车游街和街灯的。

    小镇并不大,主要的街道只有一条,另外有一条辅街(称为南街)。那时候,公家单位(国企、银行、职能单位和部门、学校)都是每家出灯和花车的。比如畜牧局出花车,教育局出多少灯之类是有规定的(有些部门人少不出花车,但是会出灯)。

    除了这些公家单位的花车外,附近村里自行组织的花车也是参与到花车游行的队伍里。十四、十五和十六晚上都有活动,但是花车最多的肯定是十五这天晚上。每台花车除了装扮别致喜庆,放着欢乐的音乐外,大多数是有表演的。

    花灯除了公家单位,沿街的商家有时候也出,但是没有公家单位出的那些灯更大更好看。花灯是从正月十四下午开始陆续挂,集中挂在主街和南街上。十五这天晚上,全部亮灯。

    每盏花灯上面是用毛笔字写有单位名称的。所以,人群一边跟着花车游走着,一边欣赏点评着“今年某某单位的灯好”“谁家不如去年”之类。

    小镇不大,这些点评,不到行走半条街的时间,便会被这些单位的听到。

    除了花车和花灯外,精明的商家,也不会错过正月十五这样的机会。他们在路边用冰和雪雕刻出简易的造型,再把五颜六色的小灯泡串在一起,做个边。或者干脆在冰雪里掏个位置摆好灯光。这种“冰灯”也是极吸引人群的——大家纷纷去合影留念。商家便可以为大家照像赚钱,一般是拍完晚几天取。也有商家用那种一次性成相的,当场就能出来相片。但是这种是只能出来一张的,而且比晚几天取贵。

    或许会有会人问,拿手机拍一下不就行了,还要什么照片?

    那时候镇上的人基本没有手机。将近二十年前,在小镇上,BP机是身份的象征。全镇有几台大哥大,分别在谁手里,大家都能说得出来。

    可惜,随着镇里(村里)的人越来越少,秧歌也越办越少,花车和花灯也慢慢少了。

    后来,很多村里的秧歌基本停办了,过十五的交流方式更多只是打麻将了。镇上也一样,随着政策的调整,公家单位也渐渐不再出花车和花灯了。

    沿街的商家还是挂几盏灯的,但是随着“节约”概念的执行,加上城镇统一规化,商家也不挂灯了。街道就只有路灯了。

    花车更是基本没有几台了。还是有些人会扮秧歌,只是不再像那些年那样热闹了。

    冰灯几乎没有了。一方面,家庭相机和手机的普及,以前能赚钱的生意没了赚头,商家也不那么积极张罗做冰灯了。另一方面,考虑到规化和安全问题(做冰灯存在私自接线和改线),大家也自觉不再弄了。

    自然,元宵节也少不了吃汤圆或者元宵。

    小时候,一直以为汤圆和元宵是一种食物。后来才知道我吃的那种应该是元宵。

    街面上,有临时的摊位在滚元宵。一般只用素的固体甜馅料,将馅料切成小块,蘸上水,在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使其自然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汤圆则是用很细的汤圆粉团包馅制成的(馅料有素有荤),并不需要滚,工艺是和元宵做法不一样的。

    当然,两种的吃法是一样的,都是吃时一般都是用水煮。不过,朋友说元宵可以炸,汤圆一般不炸着吃。好像南方吃汤圆更多一些——我对这个不太懂,如果有说错的,请大家多指正。

    每年看完花灯,回家吃着元宵,有时候猜猜灯迷或者看电视,算是现在的过元宵节的习惯。今年又添了新花样,比如我特意找了段高峰栾云平的相声放给家人听。只是又引出来一个话题,到底元宵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相声中的孔圣人时代有元宵吗?


    - 腾讯视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家都在讨论情人节,而忘记了元宵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nto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