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厦九九
1
在我的团队中有这样一个伙伴:只要交给他的工作,没有一项是会做到尽善尽美的。如果做好一件事是100分,那他几乎都是在60分及格线徘徊。60分并不是他能力的天花板,而是他只要求自己做到60分,因为一旦做到60分,他就很满意了。
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差不多就行了。” 当同事对他的工作提出建议时,他也用这句话搪塞过去。
一晃他在公司也快两年了,几乎没什么成长。眼看刚进公司不到半年的新人成长飞速,都逆袭成为项目负责人了。而他还在原地踏步,做着两年前就做顺手的那些事。关于他对待工作总是差不多的态度,大家都很无奈。
某天我无意间看到胡适先生写过的一篇趣文,叫《差不多先生传》,文中虚构了一个叫“差不多先生”的人物。这位先生有一句名言:“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我立刻想到了这位伙伴,然后才留意到,这位伙伴的微信名就叫“差不多先生”。
这位“差不多先生”在我们很多人身上都有影子。所以胡适先生写道: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将就。它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
2
姑且就称这位伙伴为“差不多先生”吧。差不多先生并不是一开始就喜欢差不多。他也曾经逆袭过,甚至一度成为励志网红:从一个200多斤的胖子苦练成非常有型的小鲜肉。
身高一米八,长相帅气的他很快成了网民心中的励志男神。我看过当年媒体对他的采访,关于如何做到这样的逆袭,他的回答是:死磕自己!
现在差不多先生的身材保持得还行,但跟当年相比明显差一些。不过让人喜忧参半的是,最近差不多先生又开始了塑形计划。
喜的是看到他在一日三餐上严防死守,在运动跑步上死磕自己,对自己很是严格。忧的是,要是差不多先生能在工作中也这样要求自己,那职场逆袭在他身上也就指日可待了。
后来,差不多先生还是离了职。原因很简单,因为公司发展需要,对他提出更高要求,要他承担很多自己无法完成的工作。
当一个人在某个方面上“差不多”惯了,如果突然提高要求和标准,对方自然觉得压力山大,无法完成,进而溜之大吉。也许,凡事差不多的思维定式已经将他牢牢地圈在舒适圈里,磨掉了斗志和勇气。
3
想要逆袭,就别做“差不多先生”。不做“差不多先生”,首先要有不苟且的态度。
有句话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苟且,指只顾眼前,得过且过;马虎,敷衍。生活为什么会苟且呢?胡适先生认为生活就应该不苟且,“不苟且”,也就是“一丝一毫不草率不苟且的习惯”。
人一旦有了不苟且的做事习惯和态度,人生中的很多事情都能解决。抛开我们无法左右的外界因素和其他复杂因果,当我们拼尽全力认认真真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往往转机就出现了,甚至外界也都伸出了援手。
即便道理都懂,为何还是有很多人选择苟且?因为没有责任意识,不想承担责任,甚至连自己成长的责任都不想担。这也是为什么“差不多”先生除了凡事差不多,最常做的就是凡事总向外找原因:都是别人的原因造成这件事如何如何,自己一点毛病没有。
可责任多大,能力就有多大。一个能快速成长,变得成熟的人,一定是承担过重大责任的人。
4
“差不多先生”的宿敌是完美主义。追求完美是一个人最大的野心。
中国时尚女魔头苏芒曾说:“追求完美是一个女人最大的野心”。在我初入职场的前两年,很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位凡事追求完美的女上司。每一项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她都力求完美。
不难想象,我交上去的每一份报告,她都亲自修改反馈。每次我逐一对比,总是自惭形愧,既有深深地挫败感,同时也受益匪浅。但也造成我的困惑:在她修改之前,当我能力还达不到的时候,我到底应该做到什么程度呢?
有一次我忍不住说出了这个疑问,她的回答是:“做到你觉得满意为止。”我茅塞顿开。的确,每个人的经验、能力不同,能做到你自己满意,也就是做到你现在水平里的最好,那就是你的完美主义了。当然,前提是你是一个对自己有高要求的人。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晚年回顾自己的人生,从经历中总结出7条人生经验,其中第一条就是”追求完美”。当然,并不是凡事都要一丝不苟、追求完美。毕竟一个人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
正确的策略是:选择一件你认为最重要、对你来说最有价值的事,兢兢业业地把它做精、做细、做好。那么,你就有可能在这件事上成为专家,成为顶级高手。
5
不会主动思考的人,往往会被动“差不多”而不自知。
对于“差不多先生”,表面上缺的是不苟且的态度和习惯,本质上是其实是不带脑子的做事,懒于思考,做事只凭惯性。长此以往,也就积习难改,更加不会思考。
去年出差去分公司,认识了一位小伙伴玲玲。玲玲看起来笨手笨脚,但脑子特别灵光。有次玲玲的上司让她去置办一些活动用品,因为实在太忙没时间详细交代,也就说了个品名。我正好无聊就陪她一起去。
我们到了店里挑了几款,但买什么样式,什么价位,买多少量都得上司定夺呀。要是换了其他人肯定直接打电话问上司了,但玲玲没有。她知道上级和同事都特别忙,派自己出来做事就是要减少麻烦的,所以遇到问题她倒先自己思考起来。
她回想起上司说过这个是要给嘉宾用的,所以质量和款式都要挑好一些的。至于要买多少量,她直接要了店里老板的电话,说如果不够再叫他送货过来。你看,这就是在用脑子工作,而不是机械化地执行。
爱提问题不是坏事,但一遇到问题张口就问,并不事先思考,却是很致命的。尤其在职场,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带脑子的人和不带脑子的人差距会越来越大。差不多先生和不苟且先生的未来也差很多。总之,做人要带着心,做事要带着脑子。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