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此文系【简村夜话】专题推荐,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绵绵雾雨下,二月河康熙卷第三册《玉宇呈祥》,几乎翻看完毕。近来翻书所想渐多,心里有了些明镜气象,似乎有些话想说。这一刻猛觉得书里滋味,就像慢火熬汤一样,一下子就变得十分醇香浓郁起来。
第一册《夺宫初政》,在于幼年登极,剪除权臣鳌拜,从师伍次友,亲近魏东亭一干武人。在众多权党的对立面,十几岁的少年人虽然是理所当然的台上主角儿,但音容笑貌都有些模模糊糊的距离感,如笼罩了一层此时天地中的雨雾。他就像个未长成的美人胚子,出众自然出众,但终归不见“色相”,至于女大十八变,能变成怎个样子,一切未知。
那时翻书,多觉无味。
第二册《惊风密雨》,在于扫靖以西南屏藩平西王吴三桂为主的逆叛,更有京师肘腋的暗疾祸乱,窃据前明血脉朱三太子身份的杨起隆,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领百万教众谋杀康熙。朝局本就不稳当的清廷,如果外面的两股势力真的灌注而来,能逃回关外牧马,已经算是侥天之幸。书中人,世间事,当然有着无巧不成书。却是那两道逆流的污浊,更见颜色。
每逢战事,书中场面总觉看得不明就里。荒疏成性的书中人,跟勤勉为政作学问的年轻皇帝,距离遥远,去如云泥。后来又想,成事不易,那口气并不是所有逆水行舟之人都能始终紧提不坠的。不是都像那些漩涡中的弄潮人,有那个“本钱”、心、力,去争雄争霸的。得有其他的适宜位置,去抚平不易察觉的伤痛,措放生机。
那时又想,滋味平平。
这三册《玉宇呈祥》,收复台湾完璧国土,疏浚河道,无论当代还是千秋,都是有功于民生社稷的要紧大事。一代雄主面貌,逐渐清晰地显现出来。
一个人的所见所识,愈是宽广,包容的心地就愈加博厚;所思所想越是高深,明查秋毫的本事就越是精微。正所谓事在人为,事是物理,人是人心。物理、人心两样,常年幽居高墙深宫中的康熙帝,在前者上的见识尤为不凡,这才能见到二三十年如一日的笃学力行,极为难得!而他在后者上的造诣,更是登峰造极。
藩臣、大吏、良将的选黜用废,总能得其所,仅凭这点,足见深厚功力。上书房中共襄密要机枢国是的两大权相,索额图、纳兰明珠,把持朝柄多年,深得康熙信任,因太子储位的“后事”,才露出暗中蠹国的端倪,简直匪夷所思。两派争权,居中人的调停至为关键,很难不惊叹于他在上位的左右捭阖,以及引来第三方掣肘的力量,分权以及化解明里暗里的较劲。一个“用”字,给他使得炉火纯青!
此时的他,年纪不过四十出头,竟然能够老辣至此,从少年时代就一直不断的惊风密雨,没有压垮了他,反磨琢出了一块上品璞玉,于星月夜里,晕晕放光。
这时再看,兴味渐浓。
这味一生,像长夜中灯盏相继点亮,前面的铺设,磨折,成长,就都有了味道。
帝王心术,让人觉得恩威难测,如果设身处地人在局中,那当然晕头转向,不能辨别东西南北。但仔细一想想,似乎不然。用一个字来总结就是“心”或是“意”,归根结底,在于目的两字。
常言说人怕未知,此话当然不假。咂摸片晌,“未知”一词,似有门道。怕,是由于想知道而不能知道,但如果是不知道这个状态本身,反而能让人无所顾忌。我瞧着里头的人、外头的人,信息上的不足,导致生出的谬误实在发人警醒。同时这条“线路”的反方向,总因求全而自毁,是另一种糊涂,书生造反三年不成,就是这个道理了。
帝王的目的,实际上的里子——“权”,与维持在外的面儿,断不能缺其一。天子的权,受命于天,臣下的权,受命于君。手中有权,是拿来用的,为天子一人、一家用,这是“为公”。
但生来为人,必有私心,必得有私心,可一旦私心越界,便有了不该有的觊觎,那意味着核心的权受到染指,与祸国殃民导致的结果一般无二。这是根本的忌讳,也是每一个执剑之人最大的忌。一旦存私,公事往往要出现舛错。
私心莫放公事,公事别存私心。公、私两字,滋味无穷!
早期的康熙一朝,即这三册书内,所有的武事之中,始终缠夹着民心所向的根基问题,对于一个渐渐生出雄图伟略心志的帝王来说,那是摆在明里的龃龉不痛快。怎样解决、归拢一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其中涉及到的考量更是千丝万缕。
掩卷之后,反躬自省,扪心自问。
不管是除权臣、平三藩、清河道、收台湾,种种大事,恰如光阴中走马,一幅幅画卷展裸在眼前,也许惊叹,也许敬佩,也许无奈,也许愤怒,总比不上在明珠、康熙、索额图、张廷玉、高士奇等人在人心的揣摩,更加诱人,更加动心。如臂使指,为我所用,是很让人垂涎的八个字,也许最根本的动我处,就在于目的,即心,即意。
这大概是知,另一个是用。
人心上的揣摩,费此思量,绝不是为了去窥探潜藏最暗处的隐秘,疗愈那些不易察觉的伤痛或许非我所能,但也许可以在“措放生机”上尽一尽绵薄力。能往【上】生长的,就是生机。一个笑脸绽放,一丝心气拔起,一点声誉荣归,一片诚意落地,一时心安理得,尽是生机。
这种虚浮空洞的片儿汤话,看起来不知天高地厚,一屋尚且没扫,反而去杞人忧天,让人哂笑不是?其实不然。尤其钟意书中康熙所说,君子有君子之用,如熊赐屡;小人有小人之用,如纳兰明珠,就像《红楼》中出现的那一段不自弃文,都有他们的措放之处,关键在于那只手的使用。
心在你我心。
我心是私,你我心则为公,将私心归置于公心中,一屋子洽然如逢时雨,那是鸡零狗碎又两两相欢的朝夕相处,润物细无声。这些心意一直都在地上,最平凡的时候,最普通的地点,从不曾落下,因为一直就在身边。
虚理得向实处力行,私心公心都在一心之上,不过方寸之间。
一本书是一段路,我于短途之中走长途,他乡客,身逆旅,引星灯,踽踽独行。
短途者谁?脚下即是。慢慢品出此间味,则前味后味,味味都生。
此心,但在你我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