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建筑圈旅行·在路上关于基督教和基督徒以及基督
圣堂寻踪(四):石室圣心大教堂&广州其他三堂

圣堂寻踪(四):石室圣心大教堂&广州其他三堂

作者: 看猫的书 | 来源:发表于2018-05-12 21:03 被阅读34次

石室圣心大教堂

“广州居然还有如此壮丽气派的教堂”,我站在香港伯大尼修院的展厅里,看着这里展示出的一幅教堂照片。

1890年落成的广州教堂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来到了广州。一得闲,我便去了一德路,因为照片上的教堂正在这条路上。

一德路是条人潮拥挤的街道,街两旁挤满了打批发的商铺。伙计推着运货的小车穿梭其间,你避开迎面而来的小车同时,还不断听到后面的提醒,“前面的让一让,小心脚。”

“一德路上曾有两广总督的府邸,作为清廷封疆大臣的驻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遭到英法联军的炮击,之后法国人在原址修建了圣心大教堂,今人习惯称之为石室,它是中国最大的哥特式教堂,据说仿巴黎圣母院设计。在随后拆城墙新辟的一德路上,诞生了广州最具规模的专业街。直到今天,一德路的玩具、干果、海鲜以及工艺品年销售25亿元,销售量占广州的七成”(百度百科)。

石室圣心大教堂

一德路上的世俗和繁华,到了教堂这里便成了庄严与清静。还是早上,没有什么人。圣堂早已装饰妥当,准备迎接过几天的圣诞节。

“石室天主堂是全国乃至东南亚唯一一座用花岗石砌成的比较完整的‘哥特式’大教堂。其规模宏伟、造型挺拔、空间深远、做工精美,融合了中西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建筑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大教堂一侧的宣传栏内这样介绍我眼前的这座教堂。

拿出手机,把教堂的照片发给北京朋友,朋友回复我,“我曾去巴黎讲学,这个教堂与我参观过的巴黎圣母院有点相似”。

这座教堂跟法国传教士有关,他跟巴黎圣母院也许存在着一些关系吧。

打开网路,网页显示石室圣心大教堂“可与闻名世界的法国巴黎圣母院相媲美。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大教堂,国内现存最宏伟的双尖塔哥特式建筑之一,东南亚最大的石结构天主教建筑,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另外三座是巴黎圣母院、威斯敏斯特教堂、科隆大教堂)”(百度百科)。

圣堂正面东边的基石 圣堂正面西边的基石

“JERUSALEM”:“耶路撒冷”是天主教的圣城;而“ROMA”:“罗马”则是天主教最辉煌时期的所在地。1863年应该是开始修建这座圣堂的时间吧。但事实并非我想得这么简单。因为两座基石上两座城市的名字就表明了它们本身的材质分别取自耶路撒冷和罗马。

“在圣堂奠基的仪式中,明主教将取自以色列耶路撒冷圣母墓河的石头及罗马梵蒂冈的泥土一公斤,分别放置于圣堂正面东西两边的基石下”(圣堂内提供的小册子)。

拿上小册子,边看,边围着教堂走上一圈。

高耸的塔楼、巨型的柱束、屋顶的尖拱以及彩绘镶嵌的玻璃窗棂,这些都是教堂最具特色的地方。

教堂后面有一座学校,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们涌出教室,他们的欢声笑语一下子把教堂庄严肃穆的气氛打破,我一下子又跌回到了世俗之境。孩子们各顾各的交谈,玩耍,对这座与他们每天见面的宏大建筑早就习以为常,不时有学生好奇地看上我几眼。

转回到正门,走进去,仰望教堂内的高深穹顶,看着经色彩艳丽的玻璃投射进来的光线,我的心一下子又静了下来,一切干扰又都抛到了九霄云外。不仅是我等凡夫俗子,我猜想就连使着禅杖的花和尚,抑或抡着板斧的黑旋风,若是他们猛打猛撞、火急火燎地走进此门,也会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放下兵器,安安静静地欣赏一番吧。

坐在教堂内部,空无一人,教堂似乎通过自己的每一处雕花、每一扇窗户,每一块砖石,向来人述说着无情岁月的流失与侵蚀。

他述说着:“巴黎外方传教会监牧主教明稽章根据清政府代表恭亲王奕忻与法国政府于1861年1月25日所签署的租赁协定,确定在此兴建广州圣心大教堂。咸丰皇帝为此下诏批示,书中有言:‘从今日起,战争必须永远停止,必须永远真诚地保卫和平’”(圣堂内提供的小册子)。

他述说着:“广东客家人蔡孝指挥建造完此座教堂后。蔡孝也由原来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变成了五十多岁的老人”(百度百科)。

他述说着:“第一次抗日战争期间,一架日机撞上了塔尖避雷针,撞在教堂前的沧海茶楼,并爆炸,部份拿破仑时期的彩色玻璃被震碎”(百度百科)。

他述说着:“在文化大革命中,石室遭到了重大破坏,所有宗教油画被撕掉,抗战后剩下的部份拿破仑时期的彩色玻璃全被打碎,花窗被打碎,所有经书和讲道用有跪板的长椅堆成小山在教堂里焚烧掉,石壁石柱部份被烧得爆裂,历经数次修复,但仍有烧痕。楼顶的狮头排水口全用铁锤打碎,文革期间,这里一度成了垃圾处理场”(百度百科)。

岁月无情,人有时也无情,但圣堂却经历了过来,坐在殿内,阅读着这些文字,心中生起一股向上的力量,这种向上是现实生活中向上的态度,还是灵魂精神处向上的提拔,我说不清楚,但我感觉两方面应该都有。

一群孩童在老师的带领下走了进来,为了过几天的圣诞节,他们提前过来进行排练。多可爱的一群唱诗班的孩童。

我慢慢地退了出来,想起了一座也属哥特式建筑的教堂——沙面露德圣母堂,但他的体型比起石室圣心大教堂却要小得多。

沙面露德圣母堂

去露德圣母堂的时候是快到中午的时候,太阳也出来了。这个时候的人们大都在准备午餐,少有人在岛上走动。整个沙面安静,坐落在这里的岛上唯一一座哥特式天主教教堂更是安静。

沙面露德圣母堂

若说石室圣心大教堂称得上是宏伟大气、男子气概外露的话,那么沙面露德圣母堂则显得玲珑小巧、女子味道十足。整个教堂只能容纳120人过宗教生活。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娇小的圣母堂在外的名声可是不小。“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慕名到沙面露德圣母堂过宗教生活”(教堂外介绍牌)。

独自欣赏圣堂的时间并不多,陆陆续续来了几对新人拍婚纱。原来知道这个时间段教堂最安静的人不止我,好吧,我在心里把教堂交给新人们,往里走,去了沙面的另一座基督教教堂——沙面堂。

沙面堂

沙面堂的外观比起露德圣母堂低调许多。网上对他的介绍也很少。

沙面堂

“始建于1865年,作英国圣公会基督教堂使用”,这是门口牌子上非常简短的几句介绍文字。

沙面堂位置稍显偏僻,去的时候已经关门,无缘进得殿内一探究竟。

东山堂

傍晚时分,转到东山,意外地发现了东山堂,我便站在大门外看上了一眼,拍上一张照片留作纪念。

东山堂

东山堂主体建筑为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美式建筑,从建筑上可以看出,这座教堂与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门口的简介牌上简单明了地列出了东山堂历史中的几个大的时间节点和历史事件。

“广州基督教东山堂始建于1909年5月2日。

美国浸信会1908年在寺贝通津9号现址搭棚崇拜,1909年筹建一层砖木结构的礼拜堂,1923年把旧堂拆除建今日之主堂。

1938年10月,日侵略军占领广州,随即占领东山堂,至日本投降后才得以收回,……”

夜色慢慢地落下了帷幕,我也结束了自己走马观花的寻踪之旅。圣堂不语,但他们却向我诉说着许多与之有关的人和曾经发生的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圣堂寻踪(四):石室圣心大教堂&广州其他三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rec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