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还是表现

作者: 小苹果树 | 来源:发表于2021-03-23 09:30 被阅读0次

    阅读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写作单元,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写作教学的指导原则存在问题。比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写作训练《学习抒情》的写作知识短文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

    生活中,我们常有动情之时,“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就是抒情。阅读时,我们常说某篇文章“动人”,往往也是因为它富有感情,能打动读者。

    生活中,我们常有动情之时,“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就是抒情。——这句话是有问题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只是抒情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抒情的全部方式。情动于中,还会形于表情,形于动作,形于歌……这种种的流露都是抒情。抒情方式的选择取决于个体的性格、习惯,取决于情境,取决于情感的内容和性质。

    阅读时,我们常说某篇文章“动人”,往往也是因为它富有感情,能打动读者。——下面,短文将学习写作的方向由观察和思考生活转向了阅读文章。

    当然,模仿经典作品,这也是一种学习写作的方法,不过,学习写作不能全部模仿他人,因为时移世易,生活和个人都是千姿百态而又非常复杂的。

    情贵在真,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因为“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就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朱光潜语)。在写作中,情感的抒发要自然,水到渠成。——这两句,我不反对。恰当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这我也不反对。常见的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作者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即为直接抒情:没有直白的打情语句,而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慢慢体会,则是间接抒情。——这我也不反对。

    但是,如果仅仅如此,就过于简单了。生活和个人是非常复杂而又多样的。我觉得,教材还要适当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反省自己的言行和情绪反应,将写作学习的方向转向生活,这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因为,这样的尝试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一些生活经验,培养一种观察和反思的习惯,促进学生去思考,去建立理性的生活。因为写作和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更是为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为了个体的成长。单纯模仿,无法适应复杂的生活,面对丰富的个体。

    写作学习的本质究竟只是一种表达的学习,还是一种存在和表现的探究?我觉得,写作的逻辑应该是后者,而不是单纯的表达。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之《第11章教育与语言》中也这样指出,“每个人都必须学习语言,但重要的是语言的间接学习,即要熟悉书本上所描写的事物。事物的特性显露在表达这种事物的语言特性上。对事物的了解越深入,其语言表达的水准亦愈高。”

    先有表现,然后才有表达,表达取决于表现。这是学习写作的逻辑,我以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表达还是表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six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