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主编们的秘密基地谈写作
《人之彼岸》:人与AI的那些事

《人之彼岸》:人与AI的那些事

作者: 金夕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3-07 20:50 被阅读310次

    2016年3月,AlphaGo与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进行围棋人机大战,以4比1的总比分获胜;2017年5月,在中国乌镇围棋峰会上,它与排名世界第一的世界围棋冠军柯洁对战,以3比0的总比分获胜。AlphaGo因此进入大众视野,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也愈演愈热。

    2017年10月18日,《自然》杂志网站公布的论文显示,此前战胜人类围棋世界冠军的电脑程序AlphaGo的开发团队又出力作——新程序AlphaGo Zero(阿尔法元)在3天内不依靠人类指导和经验,仅凭自身算法强化学习,就以100:0的战绩击败了AlphaGo(阿尔法狗)。这说明了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又进了一步。

    人工智能依靠的工作原理是“深度学习”,包括两种形式:第一种是人类根据研究出的方法和学问,输入进机器的程序,形成一种类似“记忆”,凭借输入的记忆来作出反应,这是传统意义上的人工智能,例如电脑中被给定的一些算法。第二种是给系统输入大数据,让系统自己进行分析学习,作出反应。AlphaGo采用的就是第二种学习方式,而AlphaGo Zero更是刷新了人工智能学习的速度。

    面对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模式,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和讨论越来越多。郝景芳的《人之彼岸》就是对人工智能理解和思考的基础上,描摹出未来AI化时代图景下,人类与AI生活的画面。

    写作此书不是偶然,在2013年完成《北京折叠》后,郝景芳就已经尝试完成了本书中的部分故事。此书名为《人之彼岸》,这个彼岸就是AI。人工智能在彼岸,我们在此岸,二者紧密贴近,却又遥遥相望。在对边AI的观照中,在对人与AI关系的思考中,获得对人类新的认识。

    如她所言,“因为对人有兴趣,所以对AI有兴趣。通过对AI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人类。”希望我们能够有更全景、更宏观的视角看待我们的地球、看待我们的世界。

    《人之彼岸》一书包括6个科幻故事和2篇非科幻的思考文章。8篇文章紧密相连,6篇科幻故事围绕人与AI展开,试图在AI与人交融的时代图景下,寻找AI与人共存共生模式下,AI与人的区别直击“AI社会”人类聚焦的痛点,彼此交织,逐渐铺展开来。在2篇非科幻文章中,郝景芳探讨了AI与人的区别,以及未来教育的走向。

    读完此书,感觉作者向我们集中展现了一个疑惑,并试图逐渐解开:AI与人的区别究竟在哪里?想弄清楚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先慢慢阅读6个科幻故事。

    1.人与人的AI化身——《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这篇小说,可以说实现了很多人的幻想:我有很多个化身的“我”:一个帮我处理日常事务、一个帮我陪伴女朋友、一个帮我努力工作挣钱……任毅大概就是许多人幻想中的幸运儿,他有着好几个“分身”,可以在他需要出面而不能即使赶到的时候,暂时性地替代他出席各类活动,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他所做的研究也恰恰是将“分身”推向市场。

    面对女朋友的电话,任毅可以让系统程序“小诺”帮忙顶住;面对会场的演讲,他可以让“分身”帮他调动气氛;面对女朋友一遍又一遍的催促,让智能的系统帮他安抚。然而,似乎这一切都不太顺利。他的融资路演没能成功,与女朋友的约会也以吵架女友离开告终。而这一切的背后,却恰恰是“分身”惹的祸。

    究其根本是因为“分身”没有感情,他们被设定为理性、积极、平和的性格,面对问题永远只能给出最佳的答案,却无法取代人的真实情感,无法对人类的感情给出相应的情绪和情感的回应。所以面对女朋友素素的生气、悲伤,AI化身无法感同身受,也无法给出合适的安慰,那句“我爱你”就成了最大的讽刺,因为一切都是虚假的。

    这种人与AI有关情感的冲突对比,在《爱的问题》里表现的更为明显。

    2.爱才是生活的主题——《爱的问题》

    炙手可热的德尔斐公司首席智能工程师林安在自己家里遇刺,成为了植物人。凶案的嫌疑人指向了两个:林安的智能管家陈达和林安的儿子林山水。在凶案的调查过程中,嫌疑更多地指向了林山水,因为他情绪冲动,与父亲林安有过言辞激烈的争吵,关系一度僵化,存在着杀人的动机。而管家陈达陪伴林安多年,互相熟悉默契,就像多年好友一样。随着真相大白,刺伤林安的是他自己最新正在研发的AI产品。

    这无疑是一大恐慌,AI发展到极致是否会产生伤害人类的冲动?AI的发展对人类究竟是福是祸?当然,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但回到《爱的问题》这个题目本身,作者更想探讨的是关于人的情感问题。

    林安的女儿林草木因为母亲去世,父亲沉醉于智能工程研究,缺乏正常家庭父母的关爱,只有哥哥能给她安慰。需要陪伴的时候,更多是智能管家陈达陪伴在她身边。陈达会关注草木的情绪问题,会探查她的身体状况、学习成绩,会提出最合理的建议,但是他无法深入草木的内心,无法了解草木内心的恐惧和孤独。所以,尽管有着陈达的陪伴,草木的状况却是越来越差。

    林安的儿子林山水因为林安痴迷于自己的研究,疏远了草木和自己,让原本温馨的家变得冰冷、乏味,从而与林安关系闹得很僵。但是他对妹妹草木却一直很关心,也很温柔。林安自己本人一直醉心于智能产品研究,是希望通过努力复活自己的妻子,最后却被自己的研究产品伤害。这一切背后的根源都是源于爱,源于人类天生的亲情和爱情。而这一切,是智能产品无法理解的。

    爱是人类的本能,是人与生俱来的。而AI究其根本,是一个拟人的人工智能,程序里存储的是数据和分析,有自己专长的领域,却无法像人类那样,拥有人的情感,更无法理解和拥有人类同样的情绪和情感。这也给了我们启发,或许爱使我们战胜并超越AI的强大武器。

    3.“图灵测试”——《战车中的人》《乾坤和亚力》

    如果说在前2篇故事中作者发现了情感是AI与人的重要区别,那么《战车中的人》和《乾坤与亚力》两个短篇,更像是一种“图灵测试”,测试的对象直接就是人类所拥有的情绪和情感。《战车中的人》的测试更为简单直接,通过战车的应激反映判断车中是否有人,同样的两辆战车,一辆有人一辆无人。通过测谎、回答问题的技巧、对环境的感知和反应等多种方式进行测试。

    《乾坤与亚力》更像是一种对AI是否能够具备情感的“图灵测试”,答案是肯定的:“乾坤明确看到了自身程序对此问题的无解,但他似乎第一次觉察到一种选择答案的冲动,这种不按照程序理性回答的冲动,乾坤有史以来是第一次觉察。”(《乾坤与亚力》)面对亚力的问题,那句“会的,我也会的”似乎便是某种AI冲出理性桎梏拥有情感的寓言。

    但是具有了情感的AI是人吗?《永生医院》便是对这个问题的疑惑和思考。

    4.人与AI人——《永生医院》

    当亲人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而繁重的治疗不仅无法化解生命的危机,还会给病人带来治疗的痛苦,你是否愿意让AI来帮助你延续亲人的生命,让他仍旧活在我们身边?《永生医院》中的永生“母亲”和钱睿便是一对令人矛盾的存在。

    钱睿的母亲得了癌症,花费巨额费用送进“妙手医院”:

    多少以为不治的大病病患,送到了这里竟也慢慢好了。久而久之,名头传出去,天下皆知“大病送妙手”。这种消息对绝症病人家属就是一把刀,知道有这样的地方,如果不把亲人送过来,就好像亲手用刀子捅死了病人,这比剜心还难受。——《永生医院》

    当钱睿偷偷溜进医院见到病危的母亲渐渐虚弱,他内心痛苦不已,想要回家安慰父亲却发现一个完好无缺的“母亲”在家里吃饭。他按图索骥,发现了妙手医院的秘密:真正的母亲已经死去,那个“母亲”并不是真正的母亲。人们以为妙手回春救回了家人,却不知所谓的妙手回春就是将病危的人的记忆提取,重新制作一个同病危之人一模一样的“AI人”来替代原本的人。

    发现这一切之后,钱睿对于妙手医院戕害人类生命欺骗大众的行为感到格外生气和愤怒,但面对父亲又不忍将真相告诉他,陷入了纠结和痛苦之中。当钱睿下定决心要揭露这一黑暗的事实,想要将这一切公之于众的时候,最后却发现自己也是一个AI人。钱睿陷入了身份的矛盾之中,他放弃了出庭作证,同时也意味着承认了自己AI人的身份。

    钱睿作为一个有正常人类情感人类思维的AI人,与永生的“母亲”固然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本质上他们都是AI化的人,这样一种人的存在,势必逐渐打破人与AI的界限。那么,是否仍旧存在一种可以让人类在全面AI化的时代保持自我身份的救赎方式呢?在郝景芳看来,依旧是爱和情感。于是就有了《人之岛》中的尝试。

    5.情感的救赎——《人之岛》

    《人之岛》采用了典型的“闯入者打破平衡”的写作方式。在太空探索的凯克船长等人回到地球后,发现百年后的地球发生了改变。而这一切的改变的根源就是AI,互相链接的网络系统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系统的终点便是宙斯——一个类似于数据总库一般的存在。

    地球上的人在出生起便被植入了芯片,这个芯片不仅是融入集体的钥匙,也是被宙斯控制的秘密源点。当地球上的每一个个体面临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宙斯就及时出现在人们的脑海里,帮助大家做出最正确的选择。所以大家的生活都过得有惊无险,平淡无奇,大家也没有欲望和情感,就连恋爱和婚姻都是系统给出最佳的匹配结果,而不是自己综合考虑作出的选择。

    这里的人还没有情绪,不会生气不会愤怒,也不会开心和欢呼,充满了沉沉暮气。凯克船长们经历了人类自身的美好,无法容忍生活的世界变得死气沉沉,只有秩序没有生气。正如凯克船长心中所想,“他要的是生命的感觉,所有人共同迸发出的生命的热望,是身体连接身体的生机勃勃,不是死亡,不是死亡的气息,不是那种毁灭的、腐烂的死亡的味道。”(《人之岛》)

    于是他们进行了拯救人类的计划,在他们反抗的过程中,发现了攻击AI的武器:情感!AI没有情感,不会生气愤怒,不会悲伤难过,也不会开心快乐。通过对宙斯的屏蔽和破坏,凯克船长们成功激活了一小部分人的情感源泉,并且最终运用情感战胜了宙斯和AI系统,重新激活了人们的情感源泉,让地球重新回归了人类的正常家园:

    “他低头观察城里发生的一切,似乎透过远远的空气接收到那里的气息。他看到一些人从自己的房子里涌出来,对着天空伸出双臂。他看到源源不断从房屋里涌出的人,激动、狂喜、难以自控。他们或许从来没有过这么强的情感刺激,有很多人开始在街上颤抖、大声哭泣、相互拥抱。”(《人之岛》)

    “他们可能从来没有承受过这么深的大脑的信息。那些是感情的刺激,是来自网络深处、通过网络深处流入脑芯、再通过脑芯刺入每个人大脑深处的情感刺激。”(《人之岛》)

    这个地球终于恢复了正常。

    如果说前面5个故事,都是作者在对人与AI界限的思考和遐想,对人与AI共生处境的思考,那么《永生岛》则是作者对未来全面AI时代的一则寓言。乔治·奥威尔曾在1948年写过一本小说《1984》,他预言了极权社会汇中“老大哥”对人们思想的管控,也曾写过《动物庄园》寓言人类的政权社会。

    而《人之岛》就像这样一则寓言,一则讲述未来社会AI统治人类,人类丧失情感的一种恐怖状态。当然作者是积极的,她构想了用情感来反抗和救赎的途径。总的来说,前5个故事折射出了AI与人诸多方面的差异,但最主要的差异便是情感。

    在第6个故事中,人类便用这一差异战胜了AI,还原了人类原本的世界。恰如郝景芳所说,“人工智能与人类最大的差距,就在于不懂情感,缺乏对世界的常识和创造力。”

    郝景芳在这6个故事里,所要表达的远远不止故事本身看上去那么简单。在她的文字中,构想了未来某个节点全面AI化时代的某种生活图景,人们与AI比邻而居,甚至有时无法分清人与AI。

    但AI人归根到底仍旧是AI技术的产物,无法全面拥有人的心智和生理构造,即便拥有着完全相同的皮肤和外貌,但内在一定是千差万别的,毕竟一个内里是活生生的骨血,一个内里是冷冰冰的机械零件。

    关于AI的普遍性缺陷和带来的颠覆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上个世纪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大众文化的思考或许可以带来一些新的思考。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们,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对科技进行了思考,以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为代表的学者,对工具理性支配下的大众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他们认为大众文化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是新的“神话”,是对大众的欺骗,最终的结果是大众陷入这种大众文化的虚假漩涡,从而被异化。

    因为大众文化本质上是被制作出来的,具有标准化、同一化、虚假性的特点,身处这种“麻醉剂”中,大众最后会被同质化,缺乏真正的个性。这样的大众文化是一种虚假的“文化”,已经沦为“商品”,具有了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并非真正的文化。

    而AI时代的AI产品同样可以视为是工具理性支配下的产物,只不过这种产物更物质化,虽然不是时时刻刻都出现,但是已经无处不在地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新的“大众文化”产品,这种产品同样具有标准化、同一化、虚假性的特征。AI化的人就是这样一种存在,他们都被设定为温和、积极、乐观、理性的,不会生气、暴戾、悲伤、难过,总是能时时刻刻根据网络数据库的判断作出最佳的选择,而不是像人一样权衡各方面利弊和感情因素,缺乏作为人的真实感受和本质特征。

    那这样一种类“大众文化”的产品,会不会使大众沉醉,从而使大众丧失个性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人工智能与大众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就在于人工智能更多是在现实层面介入人们的生活,而无法潜移默化介入精神层面进入人们的意识形态。但我们仍旧要保持警惕,因为人工智能对我们最大的威胁就在于,当我们过于依赖很多的数据系统后,如果我们自己变得懒于思考、懒于自我反思,而让我们自己的智慧退化。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之彼岸》:人与AI的那些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vps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