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随想心情随笔人生旅途
参观王安石纪念馆-日更文章第14天

参观王安石纪念馆-日更文章第14天

作者: 枯荷听雨hx | 来源:发表于2018-12-04 21:02 被阅读62次
    参观王安石纪念馆-日更文章第14天

    一年前的这个季节,我们驱车前往海南,一路且行且停,浏览造访沿途各地的人文和自然景观。

    途经南昌,我们专程去游览了滕王阁,它是江南三大楼阁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和武汉的黄鹤楼。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名扬天下,至今热度不减,虽然早已不是旧物,此乃第29次重建了。

    登阁远眺,烟雾茫茫,既不见与落霞齐飞的孤鹜,更没有共长天一色的秋水,岁月悠悠,斗转星移,不管人们愿不愿意,许多美好的东西,逝去,便再难找回。

    参观王安石纪念馆-日更文章第14天

    午后小雨淅沥,我们冒雨赶往抚州。抚州是宋代改革家、也是唐宋文学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故乡。他是我十分崇敬的一位古人,在相位时,推行新法雷厉风行,为社稷,为天下,不计个人得失;离开相位,他就是一位最普通的老百姓。虽然有足够的条件和理由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奢华、排场,但他从不,始终过着极简的生活。远离了政治,远离了朝廷,他便是一位最和善、最平常的老人,最质朴的文人。

    参观王安石纪念馆-日更文章第14天

    王安石晚年隐居在南京的紫金山,这座山向西距南京城7里,向东距钟山山顶也是7里,因此称半山。这期间他的诗作以七绝居多,描写自然风光,意境优美含蓄,清新隽永,受到历代诗论家的赞赏,世称半山体,又称“王荆公体”。

    如那首脍炙人口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风清新,意境深远,令人过目不忘。

    通过这寥寥的20个字,王安石借助对梅花不畏严寒高洁品性的赞赏,来展示自己虽处险境,却终不改变政治主张的坚定态度。

    还有一首«书湖阴先生壁»,也是我喜欢的。

    «书湖阴先生壁 »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我们家小院初成时,看到花木菜蔬渐次茂盛;隔窗闲读,满眼葱绿,一时兴起,也曾步韵安石先生《书湖阴先生壁》,草成七绝一首。

    小院初成

    庭阶长洗净无苔,

    花木瓜蔬手自栽。

    闲读隔窗葱绿绕,

    有机三味奉青来。

    参观王安石纪念馆-日更文章第14天

    王安石是一位具有大情怀,大格局的伟人,高调做事,低调做人,道德文章,均为翘楚,这正是我最敬佩他的地方。

    近年来我读王安石先生的诗作较多,更对关于他的研究产生了兴趣。虽然抚州不在我们南行的主道上,需要绕些路,但我仍怀着一颗崇敬的心,前来拜谒。

    一路细雨霏霏。我们终于找到了位于抚州赣东大道上的王安石纪念馆,这是一处富有江南园林风格的建筑,庭院不大,幽静典雅,花墙青色的瓦当上,雨滴晶莹,不时发出滴答滴答的响声。

    王安石在相位时积极推行变法,发展生产,富国强兵,以挽救大宋朝的政治经济危机。然而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加之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又因新法触及到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抵制,变法终以失败结束。

    王安石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它在历史上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深远意义,却是毋庸置疑的。

    参观王安石纪念馆-日更文章第14天

    王安石先生的纪念馆不大,分上下两层。感觉得出,平时来这里参观的人并不多,下雨天人就更少了。多半个下午,我们徘徊在园区,几乎没碰到什么人。

    想起北宋文坛领袖,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赠王安石的诗: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当时王安石初涉政坛文坛,便被前辈欧阳修比作唐代的李白和韩愈,足见对他的青睐和肯定。

    王安石的身前身后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寥。难道改革家的命运本应如此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参观王安石纪念馆-日更文章第14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wav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