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可快
图片来自百度蒋方舟,我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不知道多少人倾慕于其才华,艳羡于其境遇。她的头上有着“天才少年”“美女作家”等光环,她毕业于名校清华,就职于《新周刊》,满腹才华,面容姣好。在我们大多数普通人眼中,这已经达到了人生赢家的境界。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列夫 托尔斯泰
家庭如是,于个人,亦如是。
蒋方舟,天之骄女,日前在《奇葩说》中坦言自己的“讨好型人格”。少年成名,带给她的除了鲜花与掌声,还有不得已进入大人世界的惶恐。她不敢与人起冲突,无论对错都只会恭维,直到28岁才首次开骂某位老师,才认清自己活的“不真实”,才有了“愧疚是最大的负能量,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的感慨。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我们不得不承认,拥有“讨好型人格”,会给人带来莫大的痛苦。然而不幸的是,现如今,我们大部分的年轻人都或多或少的有着此种人格的某些特征。
上学时,尊师重道,对老师,我们毕恭毕敬,无可厚非。
工作时,兢兢业业,对上司,对同事,我们谨小慎微,无可厚非。
生活中,尊老爱幼,与朋友交,时时审视自身,亦是无可厚非。
可就是在这些“无可厚非”的日常中,我们“讨好”他人,重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这便是倾向于“讨好型人格”的行为表现。
牺牲自己,成全别人,委屈自己,悦纳别人。
也就是“好好先生”,用心理学的话来说,“一个人应该以别人的需求为中心,即便本心上做不到以别人为中心,也要假装能做到”。总而言之一个词——委屈!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是《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二是《老友记》中的莫妮卡。
一个人是地狱,两个人也是地狱,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好。——川尻松子
松子从小渴望父亲的爱,因为她的父亲,把所有的爱护,关心,甚至笑容,都给了她体弱多病的妹妹,她有着一个缺爱的童年,有着一颗渴望被爱的心。
为了得到父亲的笑容,她学习了这个逗趣的表情,以至于长大后,只要紧张,就会下意识的做出这个表情,讨好别人。无疑松子的一生是失败的,这种失败源于她的“讨好型人格”,她在全身心地投入舍弃自尊来追逐从未拥有的爱。
图片来自百度莫妮卡由于失误未能及时邀请瑞秋的母亲珊卓拉来参加新生儿派对,在临近开始时才临时打电话,珊卓拉对此极为不满。
莫妮卡在派对上极尽讨好之能事,一切行为以珊卓拉的情绪为出发点,在拆礼物时,莫妮卡极力追捧珊卓拉,“礼物当然应该先拆外婆的,对外孙来说外婆的礼物一定是最好的!” 戏剧性的是,珊卓拉由于来得匆忙,没有准备礼物,一个大写的尴尬,珊卓拉对莫妮卡更为恼火。
图片来自百度萨提亚:当感到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讨好他人是主要反应方式之一。
“讨好型人格”并非一无是处,拥有此种人格的人多数情况下做事比较圆滑,更容易融入新环境,博得周围人的好感,与别人打成一片,而且不容易得罪别人。对一个团队来说,拥有“讨好型人格”的人具有粘合剂的作用,可以和性格迥异的人都打好交道,保持团队的融洽氛围。
“讨好型人格”,不用妄自菲薄,只需做出一些改变。
蒋方舟的方法是:把自己放逐到日本这个陌生国度,让自己处于没有任何社会关系的状态,给自己创造一个不必在乎他人评价的机会。她打破了禁锢自己的牢笼,把真实的自己放在了真实的世界中,以不卑不亢的姿态活出了更精彩的自己!
“讨好型人格”如何实现自我拯救?
1. 看重自我感受,拒绝道德绑架。
在生活中,记录自己的情绪账本,把讨好他人的真实想法写下来。
2. 了解自我需求,追求自信生活。
尝试冥想,考虑自己是否真的需要他人的认同和赞赏。早晨出门前照镜子,客观面对自己。
3. 学习自我表达,拒绝不适请求。
从小事做起,遇到引起自己不适的请求,大声说“不”。
愿我们可以在生活的苟且中,以不卑不亢的姿态经营自己的生活,活出自己的美好。
首发自公众号:下班了干啥
你是别人眼中的“老好人”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