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当代格律诗词选录陕西省江苏省
唐诗打卡(236)少年愁与少妇愁的区别

唐诗打卡(236)少年愁与少妇愁的区别

作者: 海飞廉 | 来源:发表于2019-11-30 22:45 被阅读0次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译】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初春来临细心装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然见到路边杨柳新绿,心中一阵忧愁,悔不该叫夫君去从军建功封爵。

    【背景】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变化的一首闺怨诗。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成为当时许多人的生活理想。

    【评】

    这首诗的转折关键在第三句:忽见陌头杨柳色。

    为什么见到春景中吐绿的杨柳会有这么大反应呢?

    杨柳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不仅仅是“春色”的代替物,同时,它又是友人别离时相赠的礼物,古人很早便有折柳相赠的习俗。

    这习俗就在于那迷茫和朦胧的杨花柳絮和人的离愁别绪有着某种内在的相似。

    所以,少妇见到春风拂动下的杨柳,不由得联想连篇。

    什么平日里的夫妻恩爱啊,

    什么当日与丈夫惜别时的深情啊,

    还有自己大好的青春年华在白白消逝,

    还有眼前这大好的春光却无人共赏……

    或许,她还会想到,丈夫戍守的边关,不知是黄沙漫漫,还是和家乡一样杨柳青青呢?

    这一瞬间的联想,少妇心中那沉积已久的幽怨、离愁和遗憾便一下子强烈起来,变得一发而不可收。

    悔教夫婿觅封侯!便成为自然流淌出的情感。

    其实杨柳色的“忽见”,只是一个触发的诱因。

    闺中少妇不知愁,与不识愁滋味的少年,完全是两码事。一个是心底有愁不自知,一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所以在这本来就该是春心萌动的时刻,少妇那情感的变化看似突然,实则并不突然,而恰在情理之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诗打卡(236)少年愁与少妇愁的区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wso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