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三有斋读书读书笔记
读书 | 大家都有拖延症

读书 | 大家都有拖延症

作者: 顽石_Shu | 来源:发表于2019-03-28 18:37 被阅读12次
摄|顽石

文|顽石


读了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全集》中的一篇文章“大家都有拖延症”,刚读之后,就想着写点文字,可是久未动笔,一直拖着。

事情没有得到处理,就一直在脑子里回旋,时不时的冒出来,提醒我这篇文章还没写。这样的事情占有脑内存储,得时时清理,新的东西才有空间存储。

拖延我不知道是否人人都有,但我是有的,往往还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

原本还有一些事情没有处理,要看的书还没有看,要写的文也还没有写,想把字练好,也都是三天两头的懈怠……总是以没有时间为由,拖着不干。

当有了一大段空闲时间,刷着微信,看一些新闻,搞笑的短视频,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这时又发现自己什么都没干,顿时好生气恼,可偏偏又不想动弹,一股没来由的焦虑感,弄得整个人心烦意乱,似乎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似的。

可一回又一回,总也不能改掉。

那时候,还和她在一起,吃了饭,碗总会放在那里好长时间都不洗,抱着手机不愿放下,觉得洗碗是一件极其浪费时间的事情,挨不过了,匆匆一洗。所以,她就总说我的碗没有洗干净。

过来和爸妈一起住,晚上下班,煮饭吃了之后,他们还在的话,我就会立马去把碗洗了,如果他们睡觉去了,我则一定要等到快上床的时候才会洗。

有段时间一个人住,往往都是早上的碗,在中午煮饭的时候才会洗,内心里明明是知道洗碗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几个碗,几分钟,可老是拖着。有时候在洗碗的时候,一下子就洗好了,对自己说着下次一定吃了饭就去洗,可还是如此。

什么是拖延症?就是你明知道这件事该干,但是你就是拖着不干,而拖着不干的同时,心中还有强烈的焦虑感和负罪感。拖拉、焦虑、负罪,这三条凑齐了,就叫拖延症。

罗胖在文章中说,拖延不是和自己在战斗,是和几百万年以来,人类的基因在战斗,所以是不可能战胜的。

拖延一点也无妨。

有一个叫佩里教授研究出了一套对付拖延症的方法,名字叫“结构性拖延法”,这个研究成果曾经被授予“搞笑诺贝尔奖”。

把好几件有价值而被拖延的事情堆到一块,当意识想拖延这一件事,那就找几件之前被拖延的任务,今天把它给处理掉。

这样本来会被浪费的时间,就变得有了价值。而不会因为要拖延那一件事情,玩手机、刷微信、看电视、打游戏……虚度,无意义。

罗胖有几招。

把创造性的任务分解为机械性劳动。比如背书,需要集中注意力,然而他又只能坚持三五分钟,那怎么办?把背书这件需要调动注意力,分解为机械性的劳动,抄四五遍,也差不多记下来了。

发散性思维,比如准备一写一篇文章,主题在脑海里想一下,有一个深刻的记忆,然后就暂时不用管他了,做其他事情,让它自己在脑子里自己运转,在实在没办法再拖下去的时候,这时候下笔,实际上已经有了深思熟虑,一篇文章一挥而就。

把一个人的任务放在群体之下,一个人的时候极容易拖延,而在群体的压力之下,拖延症就会有所消减。比如我一个人的时候,洗完这件事情能拖则拖,而有爸妈他们在的时候,则是吃完饭就洗碗。

其实,拖延症是人类进化历程给你的一个礼物,是现代社会的目的性、正当性等一切形成的海市蜃楼,将你照射出来的一个缺陷。但它更是你想把握这一生、想让这一生过得美好就必须要去克服的一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帮得了你,只有等待你自己更快地成熟。当你的心理结构发生更快的变形的时候,解决方案就会水到渠成。

拖延并不是一种病,只是一种现象,只是以拖延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就如左撇子,同性恋一般,或许就是人的天性,无法根除,无可避免。

罗胖说,所有人的行为都是深层心理结构的呈现而已,不解决内在的、深层的心理结构问题和他的认知格局问题,表象的行为是无法解决的。

每个人每个时间段对时间的感受都有所不同,一个两三岁的孩子,他觉得一个小时就很长。你说现在不许看电视,一个小时后才能看,他会觉得等得太长了。十几岁、二十岁的人,他的时间概念是什么?心爱的姑娘一天没见着了,百爪挠心。三四十岁的人,他规划人生的时候是以年为单位的,这一年怎么过,那一年怎么过。过了50岁,他往往就开始用10年左右的时间跨度来思考人生了。

所以,当人的心理变得更加成熟的时候,或许拖延这件事情就已经不成其为事情了,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如此而已。

<结束>


荐:

简书钻100问之2:简书钻可以在哪里卖?哪里可以得到简书钻的最新信息?

幸福就是:不嫉妒,不幸灾乐祸

春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 | 大家都有拖延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tf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