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茶山:“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两点”
大家好,我是茶山,好久没有给大家做分享了,首先给大家汇报下,这段时间茶山都做了些什么。其实,主要主要做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茶山和团队的小伙伴们全副武装,踏入了新零售的深水区,在智慧门店和智慧商圈的业务场景中,做着全新的突破和创新,双十一期间,在北京三里屯的快闪店和易烊千玺的应援站,就是我们和业务同学一起搞出来的,也成为了此次双十一的一个亮点。不仅如此,在这期间,我们沉淀出了新零售体验白皮书,涵盖了新零售核心场景的体验规则,为业务提供了专业的依据。
第二件,茶山阅读了各个领域的10几本书,在读书期间,很多思路反哺到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受益匪浅。其中,吴军在《大学之路》一书中说过一句话:
“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两点,即他服务于社会的意愿以及对所从事事业的喜爱程度”。与君共勉
/新零售与服务设计/
线下物料点位的设计
今天跟几个朋友一起去餐厅吃饭,我们发现了一个扫码预点餐的物料。坦白说,这个物料的设计还是挺不错的,画面简洁有创意,重点信息也很突出,然而,在物料的摆放上稍微有些遗憾。
扫码预点菜的物料对于有二维码的物料的点位设计,是有几个原则的:第一,有自然流量;第二,容易被用户看到;第三,用户自然有停留。基于这几个原则,不难看出,这个物料满足前两个,但却不满足最后一个,如果物料的位置,同时可以兼顾坐在餐厅门口排队的用户,那就更加完美了,因为门口等餐的位置,是用户自然停留的位置。
同样基于这个原则,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点餐的二维码物料要贴在桌子上,而不是其他地方的原因了。因为,餐桌有流量,容易被看到,用户自然有停留,同时满足了这三个原则。当然,基于不同的场景,原则也不是绝对的,但却可以帮助我们作为设计的参考和衡量的标准。
星巴克的小物料
今天在星巴克收银台附近看到了一个物料,大致的信息如下:“如果用户收到问卷调查,好评截图之后可以获得一份小礼物…”
星巴克的小物料出于好奇,我问星巴克的职员,那是份什么样的问卷,根据她的提示,我从邮箱中找到了那份问卷,点击后却发现一句提示:“抱歉,我们已经收到了足够多的反馈,谢谢您的参与…”。
这是典型的一个通过线下物料进行提示和引导的接触点,这个触点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没有说清楚谁会收到问卷,这会直接导致向我这样的人,需要通过询问服务员才能了解,无形中在这个链路闭环中增加了一个人际的触点;第二,通过截图可以获得礼物,好评的截图是可以复制和转发的,如果需要确认用户ID,无形中又增加了check的成本。
不难看出,好的线下物料设计应该让链路更加清晰,而不是增加链路的长度。同时,传递的信息也要规避游戏规则中bug的出现。
星巴克的纸杯
今天茶山在逛街的时候去了一家星巴克,发现每张桌子上都贴了一个提示的图案,内容是为了避免资源浪费,星巴克要求在店内消费的用户,只能使用标准的玻璃杯,而不能使用一次性的纸杯。
星巴克的纸杯我出于惯性思维,心想如果消费者在店内使用了一次性纸杯又能怎样呢。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要求,不是星巴克单方面的主张,而是已经写入了韩国的资源和环境保护法,如果消费者违反,就不再是个素质问题,而是一种违法行为了。
虽然在现场不会有执法部门进行监管,但对于法律意识较强的韩国人而言,这张贴纸,相当于授予了公民相互监督的权利。我放眼望去,果然没有一个人在使用纸杯。
很多时候,意识是要培养的,而培养的方式,往往有两种: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柔性的利益驱动,一种是自上而下的硬性的法律规定。而在公共服务领域,后者更加行之有效。
新零售中的IP设计
很多人好奇,新零售场景下的设计,区别于互联网设计的特征是什么。其实,区别有很多个维度,其中,最有体感的一个便是“线下”。线下的范围很大,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便是“位置”。
Interface,Position我们以一台自动售卖机为例,在北方或是南方,室内或是室外等地理位置的不同,直接决定了设备是否需要具备防水的装置;在地铁站里空间位置的不同,直接决定了人流量和成交转化的结果;而人与售卖机在交互界面等互动位置的不同,直接决定了互动的效率和体验。
因此,在新零售场景下,界面和位置成了两个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设计要素,这两个要素合在一起,茶山称其为“IP”设计,I指的是Interface,P指的是Position。
当然,影响新零售设计的要素还有很多,只做好了这两个要素,不代表就是好的新零售的设计,但这两个要素没做好,就一定不是好的新零售设计。
用户体验和商业目标
现在,很多的自动售卖机上都安装了一个屏幕。前几天,我遇到了这样的一款自动售卖机,但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商品信息,却让我哭笑不得。
用户体验层面的设计首先,各个商品的图片大小各不相同,并且,有的商品显示了一个商品图片,有的则显示了多个,这很容易让用户对购买的商品数量产生歧义。其次,商品名称的显示非常不严谨,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商品名称被限制了固定的字段,因此出现了字段不全的现象。
也许你会认为,这不就是个所谓的界面的体验问题吗?如果用户只是偶尔使用,相信这些问题也不会在本质上影响到用户购买一瓶饮料,然而,如果这是一台明星应援机,每个粉丝都因为这些问题犹豫上10几秒钟,那么一天下来,就会直接影响到参与应援粉丝的UV和PV。
很多时候,识别性、便利性等用户体验层面的问题,往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我们的商业目标。
/服务设计微日记/
一段广播
日常生活中,大家听到过很多的广播。譬如,在飞机上,有的是安全须知,有的是起飞降落前的提醒等,其中,在飞机遇到气流颠簸的时候,总会有一段安全提醒的广播。对体验敏感的小伙伴不难发现,这段广播的语速往往是急促的,声音也较高,让整个机舱充满了一股紧张的氛围。
服务体验我们先切换到另外一个场景,曾经我们邀请了一个专业的主持人,在现场引导大家参与互动,在她的专业引导下,所有的人都快速顺利的了解到了互动的内容。
我们对比下这两个场景,飞机上安全提醒的广播,比起紧张的语气,其实,用缓和的方式,消除大家的紧张感的优先级可能更高;而引导参与互动的主持人,比起单一的调动现场氛围,把参与的方式、方法和步骤讲清楚优先级可能更高。
其实,仅仅一段广播,就能反应出服务提供者,对服务体验的理解和应用的专业度。
韩国仁川机场的数字互动
最近,在韩国仁川机场的免税店附近,看到了一个互动游戏装置。最初,吸引我的是一只巨大的玩偶的形象,这个玩偶坐在一个旅行箱的上面,跟机场的氛围特别般配。
线下场景的体验设计靠近后,我发现一个互动装置,这个装置的外包装也是一个旅行箱,装置的大屏上,默认显示的是主题和几段演示动画,让路人能够快速的了解到数字互动装置的玩法,屏幕上有“点击”字样,吸引用户点击屏幕进行AR互动,互动结束后,互动过程中的影像可以通过邮箱发送给指定的人。
作为一名设计师,面对这样的线下场景,应该从哪些维度进行设计呢?茶山分享一个设计的逻辑,远距离吸引用户的内容,譬如大型玩偶装置;顶部品牌设计,譬如装置较高位置的品牌透出;从数字装置的外包装到大屏内部互动界面等。
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外到内,是线下场景进行体验设计的一个有效的切入点。
如何获得用户好评?
有一天加班到很晚,我叫了一辆专车,但司机师傅迟迟没有来接我,坦白说当时心里有点儿不爽,然而,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我竟然出乎意料的给了他一个好评。这是为什么呢?
好评?!其实,这里面有个最关键的行为,就是司机提前帮我结束了行程。也许你会认为,很多司机会这么做,仅仅是为了一个好评而已。但是,并不是所有司机都能如愿以偿的。
在这个行为的背后有几个关键:第一,要在超出乘客预期的位置提前结束行程,如果只是提前,但用户感知不到提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第二,结束行程后,司机要第一时间请求好评,因为,这个时候乘客还在车上,刚好有短暂时间,并且,乘客的手机端也刚好是可以进行评价的状态,因此,满足司机一个小小的请求,也便成为了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如果你是那个司机,能够成功的让乘客给你一个好评吗?
设计的前置
今天,阿里巴巴双十一设计的复盘总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
复盘设计在复盘的最后,青云说:“对于一个成熟的双十一设计团队而言,复盘不仅仅是设计做完了看业务数据,而是在设计前,就能够设定出业务目标和设计目标,复盘的时候更多的是要看是否完成了目标,没有完成的话,原因是什么。”这个建议是对大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实,这个建议里面,还包括一个执行的方式,那便是设计的前置。设计这个环节,不仅仅是满足业务的需求,更应该帮助业务去设定、推动和完成目标,这样才能更加凸显出设计的价值。关于设计前置,我感同身受,曾经有个项目,因为时间紧张,我们只在项目过程中进行了用户的访谈,虽然获得了不错的反馈,但如果将访谈的工作前置,也许我们就能更加理解用户的需求,并规避问题。
设计前置,不是一个设计步骤,而是对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的一种要求。
做时间的朋友
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有很多关键的大促节点,譬如,情人节、38、618、双11、双12、双旦(圣诞和元旦)、年货节,还有各种超级品牌日、门店日等等,各个业务部门,都会围绕这些节点进行大促的活动,然而,这些大促节点,几乎都是线上的。
在线下,这些节点却有很大的区别。譬如,在商场,核心的节点,既不是618也不是双11,而是店庆或是周年庆,并且,商场更看中双旦,因为商场可以在双旦营造节日氛围来吸引客流,而超市或是大卖场则更加看重年货节。
不难看出,基于不同的行业或场景,大促节点完全不同。不仅如此,基于品牌的预算,大促节点也会有所调整,譬如,有些线下的推广活动,品牌做完双十一以后,为了做好双旦,则可能不会参与中间的双十二等等。因此,大家在制定业务规划的时候,这些基于时间的关键节点,便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参照物。
这些节点的规划,可以是以“年”为单位,可以是以“月”为单位,也可以是以“周”或“日”为单位。譬如,以月为单位,可以将月初、月中和月底作为节点;以周为单位,可以将周中和周末作为节点。这些节点,不仅仅可以帮助你在工作中指定业务规划,也能帮助你在生活中指定生活计划。做时间的朋友,终生受益。
中韩表达方式的差异
今天杭州下起的大学,外面一片寒冷和寂静。所以,今天不想跟大家聊设计,就跟大家聊点儿中韩文化差异吧。在工作中,大家都会跟不同的人打交道,打交道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的人很直接,有的人很委婉。这让我回想起,自己2013年刚刚回国的时候,那时我发现自己原来在韩国的那10年,让我改变了太多,除了生活习惯,更多的是思维方式方式和表达方式。
举个例子,在评价一个人A和B两种能力的时候,中国朋友往往会说,你A做的不太好,B还可以;而韩国朋友往往会说,你A做的很好,但是B做的比A好更多,虽然两种方式结果相同,但对方接受的过程却完全不同。因此,自己的思维方式也受这方面的影响,除了看中结果,更注重过程中友善的和柔和的沟通。当然,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表达方式也各有利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