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锦绣鸡| 鸡年中的「艺术鸡」艺术之家婚姻育儿
暖暖的母爱脉脉到永远---宝贝绘BIGSEE博物馆「锦绣鸡」

暖暖的母爱脉脉到永远---宝贝绘BIGSEE博物馆「锦绣鸡」

作者: 宝贝绘何程 | 来源:发表于2017-02-12 11:39 被阅读57次

前些日子阅读吴棠海先生的<中国古代玉器>,颇受启发,按照吴先生的古器物学研究方法,每件文物都可以充材料、工艺、造型和纹饰四个方面去考量,真是一剂格物致知的良方,然而兴奋之余总觉得少点什么,在这四个方面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东西呢?百思不得其要,直到我在宝贝绘BIGSEE博物馆课程上带领南京的孩子们与一件东汉母子鸡陶俑对视良久,才恍然大悟。

东汉母子鸡陶俑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件文物「东汉陶子母鸡」:

它出土于四川彭山677号墓土,高十三厘米,陶母鸡为红陶制成色偏黄,无冠,右翼下出一雏鸡头,左翼下出一雏鸡半身,胸部和背上还各有一雏鸡。从原材料来说是随处可得的泥土,制作工艺是模制后稍微修整,造型倒是很有意思,母鸡带小鸡的场景非常生动,纹饰方面原来因有施衣彩绘,可惜都剥落了。看似简单的信息,却让我浮想联翩,这件母子鸡陶俑才是不是没有故事的鸡。而在南京申酉鸡年的第一场雪的天气下,天冷而心似乎被这"东汉母子鸡情"给温情脉脉了!

一、雨雪中的温馨-----想起老妈妈,那时她在乡下。

母子鸡陶俑的确切出处土地点是四川省彭山县江口镇岩子山,现为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所属位于位于成都市南部约五十多公里处。1941年,时年三十出头的曾昭燏先生刚被任命为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总干事,负责四川片区的文物考察与挖掘,在他学术和思想已渐趋成熟,且充满热城和精力,亲自主持多座岩墓的发掘,并且负责室内整理和报告论文撰写工作。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国土沦陷,人民受难,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也朝不保夕,所以我们今天看到了这个"母子鸡陶俑"是非常难得的。"母护雏,子依母"之情,也暂时让我忘却室外的雨雪天气。你看,你看,它们不知多么幸福!现在看来,曾先生他们这些老一辈文博工作者,又何尝不是扮演了母亲的角色,将文物护到自己并不宽大的羽翼下,等待风停雨住阳光来。

二、历史难得的温和----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可能很多家长或者宝贝能对这个鸡陶俑的「俑」字,不是那么的理解是什么意思?其实又有学者做过详细的考证,狭义的俑是指用土木金石等材料制作而成并用于陪葬的偶人。首先,俑必须是用于陪葬,其他非陪葬像人之物均不能成为俑;其次,俑必须像人,其它模型明器不能成为俑。但是我们现在一般认为俑是象征殉葬人和动物的模拟品,把动物类随葬品也成为俑,这件母子鸡陶俑属于动物俑类。历史是冷酷的,比"你无情,你冷酷,你无理取闹"还要无情还要冷酷,人殉即是一例,所谓"人殉"是早期社会一种以活人进行陪葬的残暴行为,它是灵魂不朽的产物,在商代和春秋战国前期最为盛行,白骨累累,不寒而栗。

东汉母子鸡陶俑

其实动物俑的滥觞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非但不恐怖,并且很有趣。出现了"玩具"动物陶的出现。而动物俑在汉代达到一个高潮,隋唐时期出现了以色彩斑斓的釉料而闻名的唐三彩动物陶俑,五代时期,镇墓兽形象的陶俑成为墓葬中的主流陪葬品,写实的动物陶俑渐渐式微。宋代之后,殡葬习俗转变,焚烧纸钱以及纸质材料制成的陪葬品成为当时风尚,这促使动物陶俑数量递减至清初遂告绝迹。这也是我们现在过春节或者在清明节扫墓,看到大家在祭拜祖宗时,继续沿用的"焚烧钱纸"的一个习俗。

三、家园的温暖,我们曾在田野里歌唱。

母子鸡陶俑出现在东汉墓葬中绝不是偶然,也有它的现实社会基础。以农耕经济为主的现代社会,政府大力提倡人们养猪养鸡,从他们提出的养殖数量来看,一般是一家一户养两只猪,四五只鸡,这种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进行推广的养殖模式,符合当时以自耕农为主的小农经济的特点及需求。

然而我们今天从出土的文物来看:

新建的房子宽敞明亮,水田里鱼儿悠哉的在水稻间嬉戏;持盾剑的武者精神抖擞,虎虎生气;是谁在击鼓抚琴,笛声悠扬,惹得梳高髻的美女翩翩起舞;劳作的人并不觉辛苦,负物行走的、持铲执箕的、提携的都笑容满面;婴儿埋在母亲的怀中吃奶,厨师把鱼按在了案上。雄鸡在昂首高吭,母鸡张翅护雏,鸭鹅左顾右盼,家犬目光炯炯,耕牛欢卧水中,肥猪伸嘴觅食……多么美妙的一幅东汉时期天府之国田园经济风俗画。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述:这些陶俑表现的"是一个马驰牛走、鸟飞鱼跃、狮奔虎啸、凤舞龙潜、人神杂陈、百物交错,是个极为丰富、饱满、充满非凡活力和旺盛生命异常热闹的世界。
东汉母子鸡陶俑

四、母子的温情----温情脉脉到永远

这件母子鸡陶俑的质地为陶,模制烧成后应该有彩绘,从残存的部分痕迹能看出来,但是即使有人能妙手回春恢复到它诞生的状态,这件陶俑也谈不上精致,浑圆的身躯,模糊的面部都只是粗具轮廓而已,再加上岁月的侵蚀,现在已经是" 饱经沧桑的大叔" 了,然而他似乎有一团淡淡的光吸引着你,母鸡慈祥安然地望着前方,她是骄傲而高大的,用身体为孩子营造了一个温暖安全的乐园;小鸡圆乎乎的身躯,爬到背上一副了不起的神情,窝到胸前的自得其乐,藏在翅膀下的两个头依偎在母亲,则有点撒娇的味道了。

制陶者观察入微,准确地抓住了动物最为典型的一瞬,不讲究细节,对五官轮廓只作简单交代,却神韵具备,故事感极强,用平凡朴素的画面打动人心。母子间的温情让人希望时间就此停止,画面不再转换。儿时谁没有趴在母亲肩上的坦然入睡,谁没有腻到母亲怀中的撒娇依偎,而只有为人父母,才知道什么是为它不辞辛苦的劳累,什么是为它青春逝去的不悔,什么是为它开心笑容的欣慰。

我的词拙,明代诗人王淮写的更贴切:

            《钱舜举画花石子母鸡图》

                            明    王淮

       落红香散东风软,灵岩络翠苔纹浅。

       闲庭昼永日当空,花影团团移未转。

       两鸡不识春意佳,栖迟也傍庭前花。

       父鸡昂然气雄壮,独立峰颠发高唱。

       母鸡喈喈领七雏,且行且逐鸣相呼。

       两雏依依挟母腋,母力已劳儿自得。

       两雏啾啾趋母前,有如娇儿听母言。

       两雏唧唧随母后,呼之不前不停口。

       一雏引首接母虫,儿腹已饱母腹空。

       嗟尔爱雏乃如此,不知尔雏何报尔。

       钱翁摹此悦生意,我独观之暗流涕。

       劬劳难报慈母恩,漂泊江湖复何济。

       展图三叹重摩挲,鸡乎鸡乎奈尔何!

看见艺术,拥有艺术,不等于懂得艺术。从"东汉到民国"这一背后彰显的,是宝贵的历史,珍贵的创造,是无数人的信仰,和踏破时光而来的人类情感的共性沉淀。这一切,说出来,只是一句话,感受到,却是一束光。

也许,我是真的悟到了,认识一件文物,除了它的用料、工艺、造型和纹饰之外,还有他经历的故事和表达的情感,而我们作为家长或者教育工作者正确看待儿童的绘画作品,其实何尝也不是这样。正如这件东汉母子鸡陶俑所蕴含的深情厚谊。我愿天下的父母与孩子能永远相伴温情脉脉到永远,在2017申酉鸡年中,金鸡报喜、鸡年大吉、吉祥如意、一唱天下白!

若你也希望自己或孩子能在申酉鸡年(若是你或孩子的本命年就更应该)像我何程一样懂「一点儿」关于从「东汉至民国」时期的每一个妙趣横生的鸡展文物,都可以随我一起前同,听我一一给你和你的孩子「道来」鸡的「五德」之历史故事!

相关文章

  • 暖暖的母爱脉脉到永远---宝贝绘BIGSEE博物馆「锦绣鸡」

    前些日子阅读吴棠海先生的<中国古代玉器>,颇受启发,按照吴先生的古器物学研究方法,每件文物都可以充材料、工艺、造型...

  •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母爱,是一缕清风携来的丝丝清香;母爱,是一汪清泉带来的脉脉凉意;母爱,是一段征程伴随的暖暖温情;母爱,是一切苦难面...

  • 暖暖母爱

    还好没有过了今天 妈妈早晨跟你说过了节日快乐 但还是想抓住今天的尾巴告诉你 女儿要你天天都开心啊 这么多年亦母亦师...

  • 暖暖的母爱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妈妈的爱是灿烂的。母爱是大海,我就是一只小鱼。母爱是宇宙,我就是一颗小星星。 有一...

  • 暖暖的母爱

    我的妈妈是一名全职主妇,爸爸每天早出晚归,妈妈也忙的不可开交,整天累的腰酸背背痛。 有一天,我起床...

  • 暖暖的母爱

    昨天我去妈妈家看弟弟和妈妈,希望节日间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 妈妈老了,但儿子打完电话,老妈就开始忙着做饭。 等...

  • 暖暖的母爱

    俗话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海。”以前我不懂妈妈的爱,但当我看到妈妈的第一根白头发和想到下面那些事时,我不禁自责起来,...

  • 暖暖的宝贝

    上周五,被小妞折腾的够呛。早上,我刚上班姥姥就打来电话,电话里小妞哭的不要不要的,说不舒服,还吐了,不上幼儿园了。...

  • 绘本推荐2—暖暖心绘本系列

    亲子共读,启发成长智慧,每个暖暖心系列绘本后面都有想一想的问题,可以引导宝贝进行思考,值得带宝贝共同阅读。 在孩子...

  • 宝贝的暖暖礼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暖暖的母爱脉脉到永远---宝贝绘BIGSEE博物馆「锦绣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la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