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蓝雪
最近在论坛里听到好多人都在感叹时光不饶人,说好的三十而立眼看就要到了,却还在学校苦逼的做实验。等自己毕业了,刚刚进入社会,开始准备奋斗,就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家庭的负担和房价的压力让自己不敢去尝试冒险,很多想法和梦想都只能永远的埋藏在心底。
在年龄这个问题上,也许早早上学,早早毕业看起来很不错的样子。可是白天不懂夜的黑,子非鱼安知鱼之苦乐啊!作为一个比同龄人上学早也毕业早的人,我想说一下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怎样的无奈和困惑。
我6岁读小学,14岁读高中,17岁上大学,24岁硕士毕业。从一年级到研究生,一路畅通,如果不是因为在研二转博的档口不想继续深造了,那么今年26岁的我该马上要博士毕业了。这些和那些少年天才们当然没法比,但因为上学早,也的确算是比同龄人早毕业个两三年的样子。
6岁,按照正常的入学年龄我本不该去读小学,学校也不会收我,但就是这样阴差阳错的去读了。学校也因为我当初的死皮赖脸非要读,给我开了一扇窗。的确是一扇窗,好多次我去学校都会发现自己的课桌和板凳被扔到教室外面,然后家长就趁学校没人的时候帮我把课桌从窗户塞回去。校长和老师们也是乡里乡亲的,时间久了,也就真的同意我去读了。
对,我知道你也会奇怪,为什么我小学只读了5年。因为那时候我们那个穷乡僻壤小学只有5年,在我升初中的那一年才开始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就是说,假如按照正常我要晚一年才可以去一年级,那么就刚好要读到六年级了,也就相当于要比我现在晚了2年。
小学的时候,没有觉得自己的年龄是班里特殊的一个,因为那时候对80后和90后还没有什么概念。虽然和大部分的同学都差个一岁左右,但大家都是同一个村或者隔壁村的一起玩的小伙伴,只要玩得来就行了。
初中的时候,同学们的家庭范围开始扩大到整个镇。于是班里也开始有了比我大两岁的同学,但不算多。那时候发育较早和年龄较大的同学都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开始注重打扮,而我犹如一个怪咖一样,还是一个风风火火的假小子。别的女同学都到了生理期,我开始着急,觉得自己怎么跟生物课本上讲得不一样,是不是有病啊。
高中的时候,同学们来自这座城市的不同乡镇。那时候考上高中的是少数人,考不上高中还是可以复读的。所以班级里90年的孩子就已经很少了,手指头还没掰完就数完了。学校里开始有了少数的谈恋爱的同学,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谈恋爱,一个人不是挺好的么?我以为我会一辈子都一个人。那时候所有的男生在我眼里只分为两种,学习好的和学习不好的,关于长得帅不帅从来都不是我关注的重点。
大学的时候,五湖四海的同学都有。我发现我竟然成了班级里唯一的一个90后,有的同学还比我大三岁多。那时候我还没有电脑,大一时作为一个未成年人,和同学去网吧我会忐忑自己是不是不能进去。大学里谈恋爱似乎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我也意识到自己是不是也该找个男朋友。虽然已经读了大学了,但是好像从年龄上讲我这也属于早恋,又感觉似乎不大好。于是,我终于等到了18岁,可以和那个喜欢的男孩子谈恋爱了。
读研的时候,同学之间的年龄差距就更大了,还有比我大四岁多的,我依然是班里年龄最小的。我研三时,新入学的同门师弟跟我一样大。我开始觉得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太苦逼了,总是在承受着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压力,像师弟他们应该比我快乐得多。我开始羡慕那些比我大两三岁的同学,因为他们有很多想法的确比我成熟,而我总是后知后觉。
当我的同龄人还在读小学的时候,我就要考虑中考的事情;当我的同龄人刚刚中考完,我就要开始奋战高考;当我的同龄人刚刚进入大学开始多彩生活的时候,我就要在考研和工作中做出一个抉择;当我的同龄人还沉浸在可以继续深造的喜悦中时,我已经被论文搞得焦头烂额,还要忙着找工作。多么痛的领悟,我甚至觉得自己家唯独我长得不高,都是因为在本该发育和长身体的年龄承受了太多不该承受的压力导致的。
毕业工作,进入了单位,我发现跟我同期入职的好几个本科同事都是90年的,自己毕业真的够早的。最尴尬的时候,是会被有些同事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会被问到,“你是在哪里读的研啊?”其实他想要的答案是,我只是在一个不入流的大学里面混日子过来的。当我亮闪闪的说出自己的学校,他会带着一种我懂了的表情进一步的质疑,“那你是读的专硕吗?”大家都知道,有些专硕只要读两年就能毕业,录取的分数也低一些,其实他们想要得到的也是一个肯定的回答。可是我只能实事求是的说,“不是,是学硕。”然后,又会被问到,“你上学够早的啊,我们那里都是不允许的。你们家是在山区吗?”有时候解释得太多遍,就真的不愿再解释了。
现在,当我的很多同龄人才刚准备硕士毕业的时候,我又已经体验了职场的险恶,背负了沉重的生活压力。但是,无论上学早晚,顺利或曲折,都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经历,都有各自的所得和所失。你在羡慕别人年龄优势的时候,其实又可知别人也在羡慕你不用过早的承受某些压力。人生反正不可能重来,珍惜现在,少些抱怨和纠结,努力向前就好了。
(2016年4月4日,写于上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