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无需立约》
友情无需立约少年时代,我有几个要好的同学,因在一起玩的比较投缘,同时也是为了寻找一种不被别人“欺负”的安全感,效仿三国演义里刘关张结拜模式,三个人结拜为异姓兄弟。
最开始的时候,几个人确实过了一段开心的日子。他们在一起聊天、喝酒,在一起逛街,在一起憧憬着未来的抱负和理想;看上去真有点像那种有难同受,有福同享的架式。让我们这些局外人,不免有些羡慕和嫉妒。
然而,也许是时间太短的缘故,或是对彼此的心胸和脾气秉性了解的不够吧,这个把兄弟誓盟终于没有像刘关张的结拜那样经受住战乱的考验,在时间面前败下阵来。
事情的起因其实并不复杂。结拜兄弟之间为了显示与其他同学和朋友不同,除了经常在一起玩耍之外,互相到彼此家里拜访做客也就成了家常便饭。有时候由于对“兄弟”的想念和依赖,常常成为别人家里的不速之客。于是彼此除了开心以外,相互尴尬的场面也时有发生。
那一天,结拜兄弟中的三弟在二哥家吃饭,也许是酒喝多了,开始耍酒疯,天已经很晚了,不回自家,硬是要睡在二哥家。
而当时的情形是,二哥家房间太小,二哥二嫂挤在一张小床上。如果再加上这个三弟,睡到半夜不一定会发生什么混乱的事情。
二嫂不免感到难为情,二哥劝了老半天也不奏效,老三就是要求今晚同他们住在一起。
于是老二怀疑老三是借酒发挥,是不怀好意,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手起掌落顺势打了老三两个耳光。
你还别说,这两巴掌还真管用,老三酒一下醒了大半,一句话也没说,拿起自已衣服,头也不回地溜走了。
从此老三跟老二之间恩断义绝,老死不相往来,一个看上去前途无量的结拜誓盟,还未等到同年同月同日死,就已经土崩瓦解了。
友情无需立约人们羡慕刘备、关羽和张飞的桃园结义,是因为他们始终像亲兄一样相互忠诚,有苦同吃,有福同享,在大的考验面前仍能保持住英雄本色。比如说关羽在曹营时,曹操十分欣赏他的英武,曾以高官厚禄利诱,但关羽就是不动心,一心一意的保护着两位嫂子,直到平安地返回刘备那里。
如果说当年刘关张的结拜主要是缘于友情和义气,那么后来的拜把子立山头则主要以利益为主,像旧中国的青红帮,像现在的黑社会,在利益面前,友情往往排在了后面。
利益一致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利益冲突时马上相互背叛。
那张曾经按过血手印的结拜帖子,立刻变成了一张废纸。
这样的例子,在小说和影视剧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不胜枚举。
在交友方面,我很赞成复旦大学教授陈果的观点。
陈果认为:友情无需立约。
“友情之美是灵魂之美,能够经历时间的磨砺和现实的考验。不要轻易断言谁是谁的‘朋友’或‘知已’,因为还没来得及看清楚彼此的价值观,还未了解在关键时刻、在灵魂的挣扎之下,自己或对方会如何取舍……决定你我能否成为朋友的,既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时间。”
“友情的双方不应以友谊相互约束,友情既不是牢笼,也不应设立任何禁区,全凭心甘情愿的自觉自律。朋友的交好为的是更大地享受精神的自由而非限制更多的不自由……友情与实用性无关,它不需要高尚而真挚的情感之外其他元素的滋养或维系,友情无需立约。”
听完她的话之后,我觉得有点悟了,原来真正的友情是指内心的距离,是两个高贵的灵魂的互相吸引,它本身就是自足的,不需任何外在的形式来捆绑。比如拜把子结异姓兄弟,加入这个会那个会,像我的那几个同学一样,像社会上大多数因利益结交的“朋友”那样,虽然离利益近了,但只能离友情越来越远。
因为,真正的友谊始终装在双方心里,不需要立约。
同时也让我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凡是需要立约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讲,都是对忠诚的一种怀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