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作者: 杏花疏影1 | 来源:发表于2022-11-19 13:58 被阅读0次

    时令已到寒冬,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士兵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在他的心中家乡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着。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着的动力。为了杨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眼前的乡关,这可是日思夜想的那个故乡,他的恋人正在等着他,道路崎岖艰难,对他来说也并不算得什么。而此刻的他又饥又渴;可偏偏此处并没有什么人烟,想讨杯水喝都不能。还好边关渐远,乡情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此刻的他思念之情欲浓,于是乎不觉得大声唱起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采薇》

    短短十六个字,就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网打尽,何其简洁!它说出了让我们留恋的东西,那就是时间。我想起古诗十九首里那句:“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采薇》是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边士兵在归途时追忆唱叹之作。全篇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生活及思念的家园的感伤。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移,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虽是口头语、眼前景,却反映了戍边士卒生活的艰苦与漫长。“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怎能不“忧心烈烈”。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呢?后四句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

    艺术手法上,运用对比的方式。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4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相思之情与报国之志,豪放与苍凉如此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奏响的是真实的生命乐章。

    这首诗背后的那场战争的烽烟早已在历史里掩去,而这苍凉的歌谣却依然能被每一个人编织进自己的生命里,让人们在这条民歌的河流里看见时间,也看到自己的身影。所以面对《采薇》,与其观世,不如观思;与其感受历史,不如感受生命。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贴,因此《采薇》一篇确是《诗经》中最好的篇章之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采薇》: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om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