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系列之张若虚(上7)

作者: 子玉央 | 来源:发表于2018-06-05 20:28 被阅读33次

        看到在第二段第二个四句里面,他把主题从江水从月亮转到了花朵,他说“江流宛转绕芳甸”,那条河流弯弯曲曲。“宛转”这两个字,唐朝人非常喜欢用,白居易曾经用过这两个字,他有名的《长恨歌》里,谈到中国旷古的那一位美丽的女子在死亡的时刻,跟他的君王告别的时候说,“宛转蛾眉马前死”,用她的死亡使六军可以出发,去赎回君王的罪的时候,用了一个非常非常动人的字“宛转”,张爱玲说这个“宛转”实在是动人,她的杂文里面说,她说她没办法可以想象一个诗人可以用“宛转”来形容一个女人的死,“蛾眉”我们看到唐朝的化妆,唐代的绘画,看到所点的“蛾眉”,一个体态丰盈的女子,最后要去告别、死别的时候,用“宛转”这两个字去讲心情上这么多的委屈。

那么张若虚用“宛转”去形容这条河流,这条河好像是委婉的,好像是弯曲的,同时又是心情上的委婉,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他说,江流宛转“绕”芳甸,我们特别喜欢一个东西的时候,常常会绕两圈舍不得走,因为你喜欢它,你会绕,缠绕的绕,张若虚讲的是这条河流弯弯曲曲的流过了开满鲜花的土地--芳甸,种了很多花的开满了花的土地叫做“甸”,这个字我们现在用的比较少。照理讲应该是一个非常客观的景象的形容,河流弯弯曲曲的留过了开满花的土地,可是你会觉得他用“宛转”这两个字用得非常的巧妙,“宛转”不仅是弯曲,而且是心情上的舍不得,所以你会觉得那条河流忽然变得像是一个有情感的人,他很眷恋那些花朵,所以他故意的要去弯弯曲曲的把他的水去滋养那些花朵,用他的水分去滋养土地,去让那些花朵能够盛放,所以“江流宛转绕芳甸”,七个字每一个字几乎都有情感,情感最深的,是“宛转”这两个字和“绕”。

跟朋友们讲过,中国所有有绞丝边的字都非常有情感,因为是妇女发现的。中国的妇女刺绣,编织,所以缠,绵,全部是刺绣,当她情感上恨一个人、爱一个人的时候,她一面刺一面骂着,那个线就缠在她的手上,她就开始用这个东西去讲那些她解不开的东西,你说她是爱,也不是,你说是恨,也不是,最后只好说“缠绵”。那么所有绞丝边的字都很有趣,都是这种东西,环绕,缠绕,都非常的宛转,非常的委屈。

相关文章

  • 蒋勋系列之张若虚(上7)

    看到在第二段第二个四句里面,他把主题从江水从月亮转到了花朵,他说“江流宛转绕芳甸”,那条河流弯弯曲曲。“...

  • 蒋勋系列之张若虚(上2)

    《春江花月夜》里面是一种现象的描写和状态,而它不去解释现象。文学跟艺术能够变成最动人的东西,常常是因为它根本不去解...

  • 蒋勋系列之张若虚(上4)

    第三句讲的非常的有趣。“滟滟随波千万里,”“滟”这个字,我们讲花很艳丽,一个女子身上穿的颜色很艳,是说强...

  • 蒋勋系列之张若虚(上5)

    我用很多的方法去找这一个理由: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个声音的扩大,在三百多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不能完成,一直要到唐代...

  • 蒋勋系列之张若虚(上3)

    过年的时候贴在每一个老百姓家门口的对联,是中国诗句的第一个组合因素,上联和下联的对仗形式,变成我们所观察的诗的基本...

  • 蒋勋系列之张若虚(上8)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月亮的主题出来了。月亮照在开满了花的树林上,“月照花林”,各位感觉一下四个字...

  • 蒋勋系列之张若虚(上6)

    所以陈子昂和张若虚拉开了大唐的序幕。是因为第一个他们抓到了宇宙的视野。他们很少从自己的视野去看东西,而是从宇宙的视...

  • 蒋勋系列之张若虚(下)

    注:(下)这部分开头就接不上,注意到蒋勋老师应该是把整首诗全部解读了,但蜻蜓fm下半部分不全,有点遗憾。 ...

  • 蒋勋系列张若虚(上1)—诗词中的真诚与感动

    今天我带了一张镭射的唱片,是日本的雅乐,我在很多年以前,大概有十年了吧,偶然的听到保留在日本古典的雅乐当中的一首唐...

  • 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爱的勇气。

    之前更新了蒋勋先生的《孤独六讲》,许多小伙伴在后台留言说听过蒋勋讲红楼梦,都很喜欢。蒋勋先生的台湾文学音乐剧蒋勋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蒋勋系列之张若虚(上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bm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