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山的女儿。
大学时在项目组跟大家写作时聊起我的童年,很多同学说我像是七八十年代的人。我经历过一年四季吃不上几顿肉,几乎顿顿吃酸菜的日子,也经历过上学要走3个多小时山路的日子,甚至从4岁开始,一个人要负责全部家务,因为父母爷爷奶奶有干不完的农活。
有人问我,苦吗?其实在那个时候,身边的小孩大都差不多,所以没有对比,反而也不觉得苦,只是如今生活安逸了,再回去对比,那就觉得苦不堪言了。童年的经历让我比身边很多人多了一分自立和责任心。
我的小学曾是大山脚下风雨飘摇中一幢常常摇晃的教学楼。因为苦,因为穷,因为发不起工资,几乎没有老师愿意来,学校的教师多是学校周边的一些有文化的老人。有的甚至早已超出退休年龄,仍然坚守在那里。我入学那年,乡政府下派了一批年轻教师。她待我们极好,课堂严厉但不失亲切,课后与我们游戏,交流。甚至有的同学家里有困难,她也会伸出手帮助。但现实终究是残酷的。我们二年级那年,她走了,走得悄无声息。许久之后,才从另外一些老师口中得知她在城区找了一个新工作。
在那之后的日子里,做一名乡村教师的种子就在心里萌芽。
中学,我开始学习写作,保持阅读习惯。
遇见最真实的自己我清楚地记得刚到大学的那一天晚上,我开始问自己,这四年想要得到什么?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在忙碌的部门工作中,我渐渐开始找到了答案。我奔波于在团委广播站、勤工助学中心、创意写作团,参与各种活动,我发现,我的大学不能瞎忙和虚度。于是我开始每天总结自己的工作,寻找自己的薄弱点,并努力提升自己,于是我开始学习口才,一次又一次参加演讲比赛,终于我能够在台上侃侃而谈,不再紧张到不知所措。后来我选择去支教,去体会也去回味我儿时的感受。和孩子们相处的日子,愉快同时也很心酸,许多孩子同我一样,承受着这个年龄不应该有的成熟和懂事,我能做的也只是尽我最大努力带给他们快乐和知识。大二的暑假,我去了贵州山区支教,体会了更深刻,更困难的环境,挑水劈柴,生火做饭,备课教学,没有电脑,没有空调,甚至手机信号都很差。但是我十分清楚,这就是我以后想要回归的大山。从贵州回来后,我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我了解到很多孩子可能小学没有毕业就面临辍学养家的境遇。于是我又开始踏上寻找爱心人士之路,这一路的困难,我不愿多说,但结果是好的。
这是一个让人在身体和精神同时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改变了浮躁的性格,认真踏实地做事情。同时也更加努力的阅读,沉淀自己,这让我在很多时候都能真真切切地去为别人着想。
我一直在路上不骄不躁,将所有的动力源泉沉于内心。厚积薄发,终将等到花开那天。而我,一直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