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完人”曾国藩

作者: 布克爱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8-11-18 21:17 被阅读3次

1.以勤治愚

关于曾国藩“笨”的故事有很多,从科举考试也能看出,李鸿章17岁考中秀才,左宗棠14岁考中秀才,张之洞16岁考中秀才,梁启超更是天资超迈11岁即中秀才,这些都是晚清到民国的名人,可谓个个都是少年天才。再看曾国藩,他从16岁开始参加科考,考了七次23岁才中秀才,还是倒数第二名,其资质可谓是平庸至极,与那些少年天才不可同日而语。

可是自从中完秀才,曾国藩十年之内七次升迁,连升过十级。他既非满清贵族,又没有大靠山,只是一个农村出来的普通人。这一切靠的都是一个字“勤”。

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曾国藩在军中时,要求自己早起,不论是什么样的天气,什么样的环境,他一定“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他相信言传不如身教,无论自己做什么,都要给下属要树立一个好榜样。

曾国藩每天都坚持写日记,通过日记反思自己在为人处世方面存在的不足。他还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坚持看书不下十页,饭后写字不下半小时。

大多数人一生平庸,就是因为懒惰。曾国藩以勤治愚,以勤治庸,不管是修身自律,还是为人处世,一勤天下无难事。

2.以拙胜巧

曾国藩在做学问和仕途上,靠的全是笨劲。因为笨拙,所以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因此不留死角。而那些聪明的人不愿下“困勉之功”,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所以曾国藩说:“拙看似慢,实则最快。”

中了进士后,他便留京做了翰林。在翰林院,他做事依然不走捷径,总是按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完成。进翰林院的人都是大才子,看不起俗务。所以办事通常都是做样子、玩花活。唯有曾国藩,做什么事都全力以赴,认认真真,不玩心眼,一丝不苟。而正是因为做事踏踏实实、扎扎实实,十年之中,他竟然获得了七次升迁。从一个小翰林做到礼部侍郎,成为二品大员。

曾国藩说:决定成败的,不在高处,在洼处,不在隆处,在平处。全看人能不能在棘手之处,耐得住烦。

曾国藩打仗靠的也是一股笨劲。他从不求奇谋,只喜欢“结硬寨,打呆仗”。

所谓结硬寨打呆仗,就是湘军每攻打一个城市,并不急着跟太平军开战,而是修墙挖壕。墙要修一尺厚八尺高,用来防止火炮攻击。壕要挖一尺深,再在壕沟外埋种花篱,花篱要五尺,埋入土中两尺。并要设置两三层,用来防止马队攻击。

第二日,往前推进一段路程后,又修墙挖壕。如同巨蟒缠人,用一道一道壕沟把城市困死。

曾国藩攻城,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年两年。等战争结束,城外地貌都被湘军彻底改变。太平军最擅长野战,大规模高速度调兵,而且善用奇谋,经常搞围魏救赵之术。但一遇到曾国藩,就一点办法也没有。

曾国藩打武昌、打九江、打安庆、打南京,采用的全是“结硬寨,打呆仗”之法,

他用这个最笨的方法,打败了最聪明的太平军。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很独特,就是“尚拙”。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笨到极致就是聪明,拙到极点就成了巧。

真正的聪明人,都是知道下笨功夫的人。

自古成名者,多始于笨干,我们成不了曾国藩,不是因为笨,而是下不了他那样的笨功夫。

3.以柔克坚

曾国藩在丧父前后有一次巨大转变,此前的曾国藩可谓是刚正不阿,在家丁忧期间他进行了极为深刻的反思,在熟读黄老之言后,他将道家学说融入自己的儒家体系内,开始了一段以柔克坚的路程,从而一举灭亡太平天国。

曾国藩曾因杀人如麻有“曾剃头”的绰号。因为严惩官吏,还将湖南官员全得罪了。到再次出山时,他大改做事方法对各地官员不再疾言厉色。出山之前,他给要打交道的官员都写了一封信,从督抚大员到一般武将无一遗漏。

抵达长沙后,又拜会了所有官员,连小小的长沙县令也没有遗漏。也不再摆出“唯我独忠”的姿态,努力包容那些丑陋的官场生存者。

从此,曾国藩在湖南江西筹集饷银时,就几乎没人阻拦而“大为顺利”了。

晚清军队,“滥举”之风很盛。每有小胜,领兵大员便拼命保举属下。胡林翼攻占武昌时,一次保举了三千多人,受奖人数达到军队的百分之三十。而曾国藩最恨“滥举”,每打胜仗,保举受奖人数不过军队的百分之三。以至于很多兵将不愿投靠曾国藩之湘军。

这次复出打仗,曾国藩也学会了“滥举”,“诱之以名,笼之以利,才能网罗天下英才。”

于是,天下将士纷纷投奔曾国藩。

唯天下之至柔,能胜天下之至坚。

4.以诚胜伪

都说做人要学曾国藩,他是很多人心中的楷模。这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曾国藩懂得恰当地处理各种关系。他手下幕僚和弟子众多,如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但他知人善用,就算官场上与他们平分秋色曾国藩也从不嫉妒。官场沉浮,这一点极难,可见曾国藩胸襟的宽广。

一个做上司的,有了好处总是让给下属,有了责任总是自己担起来。这样的领导,做下属的怎会不感动呢?

曾国藩对弟弟说:“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对于领导者来说,成就下属,就是成就组织;成就下属事业,就是成就自己事业。“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曾国藩之所以能打造出强悍的湘军,就在于轻财、律己、量宽、让功之诚。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

5.立德,立言,立功,所谓三不朽也。

中国对最为成功者有一个评判体系,就是成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立完人”。

在立德上,曾国藩修身律己,几无瑕疵。梁启超说:“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在立功上,曾国藩创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毛泽东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在立言上,曾国藩留下千万字《曾国藩全集》。蒋介石说:“你们如能详看其家训与家书,不特于国学有心得,必于精神道德皆可成为中国之政治家。”

所以他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6.曾国藩教会我的

①修身十二条心法

主教、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写日记、记茶余偶谈、日作诗文数百、谨言、保身、早起临摹字帖、夜不出门。

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曾国藩成就了伟业。

②八本三致祥

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③三乐

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勤劳而后憩息,三乐。

④八字读书法

“虚心涵泳,切己体察。”

⑤八字家规

“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于衣、食、粗(工)、细(工)四字缺一不可。”

⑥识人要诀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相关文章

  • “三立完人”曾国藩

    1.以勤治愚 关于曾国藩“笨”的故事有很多,从科举考试也能看出,李鸿章17岁考中秀才,左宗棠14岁考中秀才,张之洞...

  • 笨小孩曾国藩的逆袭——向曾国藩学习在挫辱中图强的智慧(二)

    上回我们讲了曾国藩虽然最终被称为“三立完人”,受到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等推崇,但曾经确实一个毛病很多的“笨小孩”...

  • “完人”曾国藩

    曾国藩作为中国历史上罕有的完人,犹如一股清流,特立独行的存在于晚清王朝,洗涤着晚晴世态;犹如一颗“顽石”,盘踞着晚...

  • 古代3个半完人

    两个完人分别是 孔子 王阳明,半个完人是曾国藩。

  • “半个完人”曾国藩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5000年的中国历史上,很多人说的两个半完人,一是孔子,半个是曾国藩,另一个是王阳...

  • 2021-11-02二-不可复制的曾国藩一

    自古来中国有“两个半完人”,两个完人是孔子和王阳明,还有半个完人就是曾国藩。 以前觉得曾国藩是国之栋梁,肯定是书香...

  • 王阳明哲学

    王阳明-历史上二个半完人(孔子、王阳明、曾国藩半个)之一(第一次知道原来曾国藩也是完人,回头再找找曾国藩的书看看)...

  • 曾国藩“屡败屡战”,却被赞誉“古今第一完人”,值得学习些什么?

    曾国藩“屡败屡战”,却被赞誉“古今第一完人”,值得学习些什么? 快乐有趣 “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从穷小子逆袭成晚...

  • 修身之“静”

    近读《曾国藩》,“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为师为相为将一完人”。 可是“完人”并不是天生的完美,其自称“鲁钝”,他谓“...

  • 曾国藩的完人秀

    今天是十二月十三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八十年前的一九三七年,日本侵略者为泯灭我们中华民族的抵抗意志,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立完人”曾国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qn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