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之“静”

作者: 关观 | 来源:发表于2019-02-17 11:25 被阅读71次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近读《曾国藩》,“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为师为相为将一完人”。

可是“完人”并不是天生的完美,其自称“鲁钝”,他谓“儒缓”。要论聪明劲儿,曾国藩比不上同时代的胡林翼、李鸿章、沈葆桢等人,但他坚持修身修心,持之以恒,造就了后天“完人”,终成大家。

曾国藩尊崇程朱之学,在京期间,拜理学大师唐鉴、倭仁为师。

倭仁老师教诲曾国藩,要修心修身,必须坚持做好两点:一是记日记;二是要敬,要慎独。

记日记的目的可不仅仅是为了记下一天来区区琐事这么简单,更重要的,在于对自身每天的所作所为有所反思反省,将“吾日三省吾身”落到实处。

你看,曾国藩早期的日记中记有“自立志自新以来,至今五十余日,未曾改得一过。”

我发誓要改变自己,改正不足,可是快两个月了,原有的检讨出的那些问题,没有一件得到整改,更谈不上立行立改了。

“此后直须彻底荡涤,一丝不放松。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曾国藩全集﹒日记》

为立志立誓改正,曾国藩甚至将自己的号,由“居武”该做“涤生”,自称“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这个立志够果敢、够坚决、够狠了吧。要知道,他“居武”的号,还是他爷爷给起的,出自《孟子∙ 离娄下》中的“曾子居武城”,所以他少时名“子城”,号“居武”。

“忽忽已过两月,自新之志日以不振,愈昏愈颓“忽忽已过两月,自新之志日以不振,愈昏愈颓,以至不如禽兽。昨夜痛自猛省,以为自今日始,当斩然更新,不终小人之归。”《曾国藩全集﹒日记》

曾国藩将修身修心的起点定的高,且定的非常绝对,“不是人,就是禽兽”,没有过渡段。但一晃儿就过了两个月,“愈昏愈颓”,非常痛苦。怎么回事儿啊?

这时,唐鉴老师给曾国藩讲到:“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所以,“最是静字功夫要紧。”

唐老师诊断的非常准,病根就在一个“静”字上。不“静”下来,表症就是看问题看不透彻,做事情常常浮躁。

曾国藩对此极为认同,“既而自窥所病,只是好动不好静。先生两言,盖对症下药也。务当力求主静,使神明如日之升也,即此以求其继继续续。”《曾国藩全集﹒日记》

修身首要的是“静”,但“静”要特别防范出现两大问题。

一是“况乎其不能静也?有或扰之,不且憧憧往来乎?” 《曾国藩全集﹒日记》

受一点影响,就跑题了,跑偏了,甚至跑远了,心猿意马,“心为物役”,很难把“心收回腔子里”,这是一个大问题。修静心,修的是“收放心”,修的是“不动心”。

二是“深闭固拒,心如死灰,自以为静。”《曾国藩全集﹒日记》

这就更不对了,啥也不想,呆若木鸡,还“自以为静”。“静”是为了收心,以反思反省这一天或这一段时间来的是非过错,“省身”要“密”,“见理”要“明”。

曾国藩认为,“静”应该是“有所谓一阳初动,万物资始者,庶可谓之静极。”《曾国藩全集﹒家书》

“内心清静,自有远大。”

正所谓“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相关文章

  • 修身之“静”

    近读《曾国藩》,“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为师为相为将一完人”。 可是“完人”并不是天生的完美,其自称“鲁钝”,他谓“...

  • 中华精神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志当存高远。 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

  • 2018-01-18

    俭以养德,诚以修身 … 俭以养德,静以修身

  • 放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淡泊明志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人生有四种“静”,越是做到的人,就会越有福气

    古语有云:静以修身,勤以养德。 在古人看来,修身讲究的是“静”,而不是其它,即便是治国平天下,“修身”亦是前提。 ...

  • 盘玩小叶紫檀手串从静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从“静”开始 古人的所谓“修身养性”,实际上就是通过自我修炼来达到自我完善的一种途径,就是要把先贤之美德...

  • 静以修身

    原创日记(一百零三)2018.8.22 天气 小雨 随着经历的事情越多,逐渐懂得了如何放平静自己的心态。以前的急躁...

  • 静以修身

    静,所谓安静是也,静之层次分三种:一、人静心乱 二、人静心静 三、人静心静物我一体。慢而轻,必要之动作;心神安定...

  • 静以修身

    静静的待着,无限遐想, 窗外阳光明媚,树叶轻摆, 丝丝微风拂面,惬意荡漾, 茶的清香,书的墨香, 伴随美妙音乐满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修身之“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cg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