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发完年终奖之后的过年前,在“金三银四”到来以前,很多企业都会迎来“离职潮”。安稳的“体制”内有人递辞呈,有人蠢蠢欲动,但多半是年轻人。
图片来自网络记得某个企业大咖曾说过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是钱少、心凉。这句总结,我想说,真的很经典。
向来“不患寡而患不均”,但这均不是平均,是均衡。
钱少和心凉正相关,钱越少心越凉,当付出与期望失衡,自然会有些心凉,而失衡则涉及薪酬的公平问题,这份公平既包括企业内部的公平性也包括外部公平性。
内部公平既包括你付的薪酬要达到企业内部同类人员的水平,同时要达到员工产出与所得的均衡。
外部公平性就是说你付的薪酬至少要与市场上同行业的薪酬水平相当。
心凉,说起来关乎“归属感”,这种归属是一种认可和认同。
关于“体制”内年轻人的离职,在此刚刚好引用几个例子。
引例一:2013年,部门里有一个来了两年的妹子辞职了,“985”的出身,同在“体制”里的男朋友回了南方然后考上了当地的公务员之后两人结婚了,女孩子便也辞职一起去了南方。
记得以前闲聊时候,她说,家里有一个姐姐还有一个弟弟,然后刚好可以远嫁,为了父母来的公司,现在可以为了自己名正言顺的离开,也算完满。辞职后,女孩子的父亲叹息,可惜了这份工作。
也许换做吴海英的妈妈,多半会感叹,心爱的女儿要嫁去那么远,而不会感叹可惜了那份工作。
也许有点跑偏了,回到正题,在很多很多五十、六十年代的人心里,大概只有“体制”内的工作才算得上是一份正经工作,私企、外企的那些都只能算打工。
即便是创业大概也只能被他们看成瞎折腾。所以他们希望或者要求子女可以有一份这样的工作,如此便可以安心了。而子女常常面临“强迫性选择”,你必须去,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这由不得你,如此种种。
引例二:2015年1月份,一个干了一年的男孩子选择了离职,家中多翻反对和制止,记得当时男孩子说,父母说了,如果辞职就众叛亲离,我问,那你还要辞吗?他很坚定地说,辞。毫无悬念。之后听说,他在网路上发表的小说,没半年就出版了。
像毛姆笔下里特里克兰德那样执着的放弃安稳的一切,证券经纪人的工作、妻子、孩子,去追求别人看来荒唐、不切实际的梦想的人,真的是很少。
而体制内干了几十年的老员工,像温水里的青蛙,大多像当时的里特里克兰德当时的安稳,知识、技能、思想也都停留或者一直停留在安稳的状态,不愿意去打破、折腾一番,因为成本会很大,当然也包括心理成本。
只是如果二十出头的年纪,这个样子放弃安稳,又有什么关系,人总是要学会和懂得,摔倒了自己爬起来,也总是要经历别人说什么都没用,一定要自己经历过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阶段。
就像人生,不是听着很多道理过来的,是要去经历的。当你撞过了墙,即使学不会回头,也会知道,不是非得撞上去,还可以翻过去。。
引例三:更早的时候,公司接收过一个年轻人,复转军人,二十六岁,在进入公司前在青海的某企业工作,月薪五千,而进入公司后的薪水是每月两千,入职手续办完后,仅仅上过一天班,便又回了青海。
父母多翻找领导求情,说尽好话,类似于给孩子安排这么一个工作多么不容易,年轻人想不明白,以后结婚、生子、孩子上学事情还很多,这工作是个保障。
公司多次通知其回单位上班,开始还会接电话说这边手续办不了,后来索性也不接了,一直拖了半年,最后,公司以公告形式与其解除劳动关系。
这样的情况,在管理上其实是可以避免的,这样的非个人意愿在面试时难道会表现不出来,这样的招聘本身就是失败的。同时,这也是一个“为了你好”的典型案例,作为父母,能够逼着他去入职,又如何能做到天天“看着”他去上班。
当然也许没有任何人愿意跳槽到比现有薪水低一半多的工作岗位上去,当你所谓的稳定收入都维持不了他的生活时,又怎能说服他,接受你所说的安稳。
换句话说,也许我们都期望,有一份不用上班依然有这份保障的工作,然后在另外一家公司上班也领着工资。
引例四:
2016年年底,也就是去年,一个7月份入职的女孩子在11月的时候交了辞职报告,原因是和男朋友分手了,而男朋友的妈妈和这个女孩子在同一个单位。
也许在献完青春献子孙的体制中,可能一家人,都在公司的某个部门里,这样的企业里也几乎没什么秘密,公司有多少应收款,欠多少款,哪个部门发了什么钱,都知晓。
这样的事情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年轻的时候,大多单纯,刚刚从校园里走出来,面对古槐树根一样庞大复杂的关系网,大多不能应对自如,如果情商也低的,真的是会被这张网箍得想要逃。
或者只剩下逃。
因为年轻,没有经历过尔虞我诈,没有经历过太多是非,不太会处理关系,却又可塑性很强的时候,遇到排斥,更多的是茫然和无助,倘若没有正确引导,费劲招的人,尽心培养,最后终归是给别人做了嫁衣。
每一颗年轻的心,对于梦想的执着决不会低于五十、六十年代的人对于国企、对于体制的执着,要用五、六十岁的梦想去禁锢一颗年轻的心如何禁得住。
二十几岁的安稳,有时候听起来是有点可怜的感觉,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不再是六十年代,有一份体制内的工作,才能保证生活,多渠道的就业和工作方式,让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多彩起来。
如果你是父母,不要为了所谓的“为了你好”去替那个已经成年的孩子做决定,或者逼ta“屈就”,强扭的瓜不甜,在这件事上依旧适用。
如果你刚刚走出校园,请自己做决定,不要“委屈”自己成全父辈的梦想,因为每个人的梦想,都要自己去实现,如果你的梦想同他们一样,那么,祝你好运。
向来,对于每一个递了辞呈的阿好都不会劝留,你能因为一时地劝说将ta留下来,因为企业的某方面原因而提出离职的,这些原因若会一直存在或者不会消除,要不了多久ta还是会再交一次辞呈。从离职管理上来说,离职必然要聊聊原因。
一旦ta正式交了辞职报告,一个月后,你批不批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所谓的档案,倘若ta不再进体制、不考学、不考公务员,转不转又有什么关系。
在刚刚好办的那些解除里,也有年轻人是因为老同志的“教导”离开的,曾有个年轻人离职后才说,部门的老同志很排外,但凡年轻人有个什么出色的地方便冷嘲热讽。也有年轻人说,自己刚进公司的时候,在一次户外活动时,有个老员工对他从“咱们这企业就是羊粪蛋蛋,外头光”开始传授了不少的“经验”,如果,你也是一个HR,会不会思考,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一个年轻人能留下来多久?
在这样的环境里,如果本就生了“二心”,辞职也就是一张A4纸的事。
辞职这种事情,像情绪一样,是会传染的。出现一个,就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
亡羊补牢,耗得最多的是心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