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今天需要发扬光大的人文精神。
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察看了托老所,并指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另据报道,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得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这关系到老年人的晚年幸福,也关系到他们子女的工作生活,是涉及人民生活福祉的大事。总书记近年来到各地调研也常常关注当地的养老情况,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
养儿防老,曾经是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子孙养老送终,是孝道的应有之义。然而,独生子女们婚后要面对四个甚至八个老人,压力巨大。这就要求社会化养老、社区养老的公益事业为个人分忧。 老有所养,不仅要在物质生活方面关怀老人,社会各界也要为老人们提供精神食粮。比如,一些收门票的参观场所可以对老人免票;电视频道、广播频率增加专门时段为老人播放适宜的节目;文艺团体到养老院或者社区为老人举行公益演出等。 老人自己也要尽可能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年人是社会的财富,仍然可以发挥余热。比如参加老年合唱团、老年舞蹈队、老年书法班等,娱人娱己,也是亮丽的风景线。有些老年人大器晚成,成名成家的也大有其人。笔者的一位中学女老师,在老伴去世后,坚持两年整理出版了两人积累一辈子的诗歌选集,获得亲友们的赞赏,自己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还有的老人趁腿脚还灵便,外出旅游,原有病痛反而不治而愈。
叶剑英元帅晚年的《八十抒怀》诗句:“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何等豪迈,天下老年人可当做榜样,活出老年的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