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解析国学每天写1000字
向雄读《论语》之:阳虎之才

向雄读《论语》之:阳虎之才

作者: 刘向雄_ | 来源:发表于2017-06-06 11:40 被阅读24次

        传统认识中,阳虎是个反派,而且是个大反派,他作为季氏家臣,逐步架空鲁国三公,独揽大权,最后甚至犯上作乱,试图夺权篡位。孔子称之为“贼”,即是乱臣贼子之“贼”,后世谈到阳虎,也是骂声一片。

        可是,阳虎真的有才,如果他的门人也能像子贡等人一样,给他编撰一本语录,相信也是非常可观,只可惜,留下的寥寥几句名言,反而是出现在《论语》和《孟子》中,说明孔子和孟子也很欣赏: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为富不仁,为仁不富。”

        这两句话,足够精彩,孔子表达这个意思,也只能说个“逝者如斯夫”,稍带些遗憾和丧气,诸葛亮说的“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想来也是得到了阳虎的启发。至于“为富不仁”,孔子也没能总结得这么现实,只是理想化地说“富而好礼”,《大学》中说“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却不及“为富不仁”流传得广泛和久远。能说出这样有哲理的话,表明阳虎的文化水平很高。

        阳虎和孔子,从相貌看,两人长得很像;从才干看,阳虎似乎更胜一筹。如果说孔子还是贵族出身,有着家传的文化和地位,那么,阳虎则毫无贵族血统,完全凭着自己的才干逐步登上鲁国政权的巅峰。

        阳虎曾做过季平子、季桓子的家臣,公元前517年,鲁昭公突发奇想,计划驱除季孙氏,并联合不满季孙氏的藏昭伯与郈昭伯,在九月,向季孙氏发起了突击,眼看就要打败季孙氏了,但孟孙氏与叔孙氏果断出兵协助季孙氏,合兵一处,打败了鲁侯的亲兵,杀了郈昭伯,鲁昭公兵败逃亡齐国。三桓拥立昭公之弟公子宋为鲁侯,即鲁定公。在这次征战中,阳虎功不可没,由此,逐渐执掌季孙氏的军机大权。

         季平子死后,阳虎就架空了年少的季桓子,完全掌握了季孙氏的政权,由于季孙氏是三桓之首,执掌着鲁国政权,也就是说,阳虎成了鲁国政权的第一号人物。

        随着季桓子长大成人,阳虎感觉自己的地位不保,于是谋划着杀掉季桓子,驱逐孟孙氏,由自己取代孟孙氏的地位。但警觉的季桓子和孟孙氏及时地挫败了阳虎的阴谋,阳虎之后逃往齐国。

        凭着过人的才干,阳虎竟然获得了齐景公的重用,可他并不甘心于自己的失败,找到机会向齐景公进言,说鲁国政权未稳,正是攻打鲁国的最好时机。齐景公犹豫不决,向鲍文子请教。鲍文子说:“阳虎很有本事,深得季氏宠信,但阳虎却想杀死季氏,进而祸乱鲁国。这个人曾说过‘为仁不富,为富不仁’这句话,他是一个只知利害,丝毫不讲道义的人。现在鲁国总算免除了这个祸害,贤君却收容他,进而听信于他,这不是引狼入室吗?”齐景公想想也对,这是阳虎在假公济私,于是下定决心逮捕阳虎。

         阳虎听到消息,先一步逃离齐国,奔到晋国,投在赵简子门下。赵简子也听闻了阳虎的才干,于是重用阳虎为辅臣,放手由阳虎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使得赵氏的家族实力日益增强,在诸侯中的声望也与日俱增。

    可是时间一久,阳虎又有些飘飘然了,开始旁若无人地敛财,并聚集了一帮门客。一日,赵简子将一个密折给他,上面赫然记录着阳虎网罗家臣、侵吞库金的事实。阳虎看过以后,吓出一身冷汗,以后行事再也不敢胡来了,细心辅佐赵氏。

        从这些记载来看,阳虎所到之处,都能得到重用,确实具有过人的才干,同时也有很高的文化水平,若需要比拟的话,大概可以拿三国的曹操来相比较:治国之奇才,乱世之诡才。

        但阳虎有这样的才干和水平,人品估计不怎么样,他曾对赵简子说过:“有三个门人,在他的举荐下,都做了令尹,而政变失败后,这三人却积极地协助鲁国抓捕自己;在齐国,他也举荐了三人,一个在齐景公左右,一个作为县令,另一个候补,可当自己获罪于齐景公时,在王左右的人却躲着自己不见,当县令的那个拿着绳索来抓我,候补的则追捕自己到了边境上,直到追不上了才停下来。”最后,阳虎感慨说:“虎不善树人。”也就是不善于培养人。

        其实,并不是阳虎不善于培养人,而是,他自己就是一个只知道利害关系、钻营权术、不讲道义的人,又怎么会培养出正直、忠心的门人呢!

        反过来看孔子,也游历过诸侯国,始终得不到重用,却有弟子三千,成就七十二贤人,死后门人为其守墓三年,子贡更多守了三年。

        就这样,孔子与阳虎,两个极其相似的人,相会于春秋,命运则截然不同,只在于正与不正而已。

    (向雄读《论语》之九十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雄读《论语》之:阳虎之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yg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