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新家后,唯一感到不便的是跑步不方便了。
原来的家附近是公园,从家到公园虽然也有一公里,但道路比较简便,一条直直的、宽宽的公路,人行道也宽敞,过一次红绿灯路口即可。每次我都会下楼就开启小程序,直接开跑。
公园内就更不用说了,跑步的环境属于绝佳。每次围湖两圈半就回家,来去刚好十公里。沿湖的步道宽阔,即使散步的人比较多,也能容纳得少。最理想的还属道路两旁的大树,樟树、柳树、杉树、桃树、杏树,李树、桔柚,一年四季,绿意盎然,就算是夏天,也不用担心被太阳晒。
有时候,赶上时间不够,还可以去更近的蓉园宾馆内,里面同样是绿树成荫,清幽寂静,路宽人少,也很适合跑步,一圈下来也有一公里,不算特别小。
可是新家这边,一条都不具备。对跑步来说,很不友好。
说起来新家附近也有一条河,但距我们家还有些距离。搬家之前,曾往河的南边去探过一次路,据说这条河往南延伸有几十公里,跑个半马都是足够的,可惜沿河步道有些复杂。
因为这条河穿过好多条公路,每隔一段就会有一条公路阻断步道,需要穿过公路或在公路桥底下顺着台阶上下,如果是散步,这样的台阶当然不是问题,但对于跑者来说,是相当困难的。影响速度暂且不提,对跑者的应变能力也是一种挑战,上上下下的起伏也很难适应。
那次探完五公里路后,我便打定了主意,这条道,不适合我。
小区院子里开发商特意做了跑道,搬过来的第一个周末,因为没找到合适的地方,便在楼下院子里跑起来,一圈约500米,比原来的院子倒是好了一丢丢。
听先生说沿河往东方向有专门的河边步道,适合跑步。先生建议我去看看。从小区后门出发,先往北跑约500米,再往东跑约500米,就到河边了。算起来跟从前差不多,都是一公里左右的距离。但比起路况来,相差甚远。一路过去,细数下来,光红绿灯就有四五个,马路都要穿过三四条。确实不太方便。
好在到了河岸边,河堤上的健康步道还不赖。路面平整、宽阔,而且人极少。昨天早上起床有些晚,太阳已经老高了,将近十点才出门,河道上人不多,几个孩子在堤上玩花炮,那种极小的,朝外一扔就响的那种。我家孩子小的时候,好像也玩过。不远处的地上,留了很多燃放烟花后的垃圾,估计是前一晚大人带着孩子来此地玩过。
跑到四公里处,遇到了两三个跑者,前面是一对夫妻,后面是一个独行的中年女子。看那女子的跑姿,像是一位资深的跑友,想必以后在这河堤上相遇的机会不少。继续向前,听说到尽头是五公里,等跑到尽头,转个弯跑向河对岸,手机开始报五公里。确实是往返刚刚好十公里。
从河对岸接着往回跑,便实成一个闭环。整个河边跑道,算起来差不多八公里吧,加上到家的公路距离,才够十公里。除了从家到河道的这段距离不太好跑,河道上跑步还是很令人满意的。
有些美中不足,但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好歹还有条河堤,算是幸运的!
小区东边围墙外是一所小学,大门正对面还有一所小学,向北500米处是一所高中学校。家被学校包裹着,却无便利。
每天我站在阳台上,看着对面崭新的塑胶跑道,就会幻想自己在上面跑步的感觉。塑胶跑道是比较吸引人的。可惜只能是想想,这样的操场是不可能接纳外人的。
我有一同事,住在一所大学的附近,每天早上,他都去这个学校的操场上跑步。真的很羡慕啊。我经常想,安全确实重要,学校要进行封闭管理肯定是必要的。但早晚留一点时间给公众,或者允许办张通行证,在规定时限内可以刷卡进门,那该多好。毕竟一般学生是白天在,晚上和清早,学校内其实是没有学生的。资源的闲置也是一种浪费。
管理者站在自己的便捷上综合考虑,这样的便民除非有统一要求,否则增加麻烦,增加成本的事谁愿意干。
倡导全民健身运动后,各小区各个公园都建设了大量的健身器材。刚刚兴起时,人们带着几分新奇,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今呢?几年下来,每次经过那些器材区,已经只剩寂寞的器材独自零落,使用者寥寥。初心很好,效果却并不佳。
今天,窗外又是艳阳天,跑步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