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现代人总是手机不离身,手机变成了你最亲密的云端好友,它带给你新鲜感,它也带给你陪伴感。如果某一天失去手机,是不是也和失去一个熟悉的老友一样措手不及。
用手机比喻交友这件事是有根据的,我们身边就在发生这样的事。一个单身女人通过交友软件认识一个男人进行约会。姜思达在奇葩说上讲述自己在社交app上和一个不知性别的网友聊天的经历。
交友已经不再只是面对面的交流才是交流,网络时代的交友也在更新。比如现在很火的直播软件,粉丝和明星的互动更近了,明星也可以接地气话家常开直播。
人们甚至愿意付费和各种大神聊天。去直播app看各种人的搞笑表演。我们交友的目的不再只是单纯的闲聊,我们想要“有用有趣”。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你愿意以真实状态面对的人才是真朋友。
二
大多数人最无功利心的友情最初是发生在童年时期。因为那时候的小伙伴是最天真无邪的,没有牵扯利益关系,是最纯碎的一种友情。
进入学生时代,友情的共情值大大提高。天天待在一起上课,放学一起回家,女同学还会一起结伴上厕所,就像一对形影不离的双胞胎。
那个年纪的我们最需要的是存在感。学校就像是一个封闭的大型园区,除了每天学习之外,我们心里拼命想得到别人的注意。你会看到有人打架,有人顶撞老师,这些都是叛逆期想证明自己存在感的行为。大部分人在学生时代结下了最深厚的友情,幸运的话以后会成为一生挚友。
进入成年社会后,好友们都去了不同的城市。起初通电话一礼拜一次,接着一个月一次,后来变成一年一次的新年祝福短信,直到现在变成了朋友圈点个赞的关系。
三
现在想想做学生时为什么容易交到朋友?因为大家身份都差不多,没有形成完整的三观,没有社会的压力,没有脱离父母的庇护,还没有形成真正的自我意识。
直到工作以后,发现交朋友这件事越来越难。工作圈子太窄,每天面对一样的人,说着同样的话,看到的面孔还是那几张熟悉的脸。
每到周末,约出去玩的朋友总是固定的那几个。开始变得懒得交新朋友了,我们懒得再花精力重新介绍自己,懒得去摸清对方的喜好。
四
成年后我们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社交上。既然父母无法选择,至少朋友可以由自己挑选。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就是选对爱人和选对朋友。
每个阶段对于朋友的定义是不一样的。童年只要一起玩闹就可以做朋友,学生时代是给你抄作业、放学一起回家、一起吃个麻辣烫就可以成为朋友。进入社会以后要看三观,看圈子,看个性等等。朋友可以分成吃喝的,聊八卦的,深度谈话的。每个朋友的属性有自己的一套判断体系。
所以,与其说我们的交友条件变高了,不如说是对自己要求变高了。认清现实,不着急交到新朋友,不如先去朋友圈给老友点个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