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三国和企业文化

作者: 真阿当 | 来源:发表于2016-12-09 20:05 被阅读656次

我很喜欢看三国,中学时候第一次看《三国演义》的书,某个暑假花了半个月看完。然后零零散散看了些三国的电视剧,看得不全,却也不少。再然后喜欢听易中天品三国,每次易老师的解说都听得津津有味。以上这些是我对三国文化最主要的了解途径,我不是个三国专家,但对三国文化也算有点小心得。而自工作以来,我也辗转过几家不同的公司,亲身经历过不同的公司企业文化,另外,也从朋友们口中了解过一些其它公司的文化。昨天看到腾讯小马哥谈“工程师文化是IT企业最好的文化”,我没待过腾讯,不知道腾讯的工程师文化具体是怎样表现的。想依我这个普通工程师自己的一些见闻,就着三国漫谈一下我个人觉得最靠谱的企业文化。

   看三国时,有几个点让我印象很深刻:

   1)十八路诸侯联军大战董卓——人多心不齐,难成事。

这是三国早期,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高潮,非常好看。单凭那阵仗,多气派啊,而且是正义之师,师出有名,照理说,这仗应该是不难打赢啊。可是,这里面实际问题大着呢,十八路诸侯是真心想来讨伐董卓的吗?大部分人不是,所以袁绍联军总司令这个位置只是大家表面上投给他的,诸侯们却各自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出工不出力。这么群乌合之众,袁绍想做事也会力不从心,十八路诸侯联军以失败告终。别看表面人多,热热闹闹的很欢型,但凝聚力不够实际战斗力会非常差。

企业也要注意相同的问题,凝聚力很重要,别只看表面一片大好,就忽略了内部隐患。盲目扩张,企图通过简单的扩大规模、增加人手就直接增加执行力,是非常天真的。高朋进入中国后,疯狂招人,花几倍的薪水挖人,扩张速度很快,可是据后来大规模裁员时离职的人说法

是,高朋内部管理非常混乱,简单一团糟。和腾讯各占50%的股份这事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一山不容二虎,真遇到问题听谁的?两边的人都各自维护自己的利益,心不可能齐,从高层到底层,我猜层层都在争吵。

2)吕布——能力强的人才,非常重要,一个顶百个,但重能力也要防人品。

董卓能顺利对抗十八路诸侯,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他手里有吕布。吕布是三国中第一武将,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和长坂桥一人喝退曹军一支部队的张飞,加上刘备(刘的战斗力不明,应该很弱吧我猜),刘关张三人三打一也没能战胜吕布。一等一的将才,非常重要,哪怕董卓这个“帅”没看出有什么过人的本事,单凭一个超级"将才"吕布,就够他对抗联军了。

有好的“将才”对企业非常重要。因为冲锋上阵的人拼的是硬实力,虽然整场战役拼的是“帅才”的战略布局,但每场局部战争的胜利都是要靠将才才能打赢的。蜀国前期人才备出,到了后期名将差不多死光了,“蜀中无大将,廖华当先锋”是多无奈多悲催的事啊。企业一定要吸收将才进来,人才很重要。

但吕布人品很差,十八路联军那会儿,吕布其实一开始并不在董卓门下,而是某路诸侯丁建原的义子。董卓手下谋士李肃去拉拢吕布,吕布就将干爹给杀了。吕布投奔董卓后,董卓很器重他,也认他做干儿子,委以重任。后来王允用干女儿貂蝉离间董卓和吕布,吕布又把董卓给杀了(这些干爹干女儿的,在三国时代就盛行了,咱也别难为郭美美了,这是传统美德啊— —!)。因为认过两个干爹,所以吕布后来上战场经常被人骂作三姓家奴。

人才重要,但是否可以委以重任,是否应对其设防,要看对方的人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说法有待商榷,表面上应该充分信任,提高对方的满足感,但私下其实还是应该防着点,不然被委以重用的人摆一道,真是会伤不起啊。这点诸葛亮对魏延就做得很漂亮,知道你是个人才,我用你的才,但我其实准备了一手防止你叛变,给马岱留了一个锦囊妙计,以防魏延叛变。企业也应该注意这一点,对人在充分信任的同时也要防一手。

3)温酒斩华雄——英雄不问出身,敢于给没名气没光环的能人机会。

温酒斩华雄的是咱关二爷,这事还是发生在十八路诸侯战董卓这会儿。当时刘备还寄居在赵云的第一任雇主公孙瓒这儿,刚出山一点资本也没有。关羽这时只不过是个小小的骑兵,一没军衔,二没名气。话说当天董卓军的将军华雄,连斩数名联军的大将,联军一下子士气大降。袁绍说自己爱将颜良文丑都不在,联军中还有何人敢出战?没人敢吭气。咱关二爷站了出来,请战。袁绍这没眼光的高富帅,一打听关羽不过是个骑兵,马上瞧不上眼了,心想这哪儿来的农民工,见过市面吗你?这边几个大将军都挂了,你一小小骑兵,哪儿来这么大自信。再说,派你出去,我这不很没面子吗,显得我这儿多没人啊?

还是咱曹爷有眼光啊,要不我怎么这么爱曹操呢。曹操看关羽气场绝非凡人,出面说了几句好话,给了关羽一个机会。曹操作为一个一流的帅才,身上有太多太多的优点了,我这篇文章会多次提到曹操,咱一点一点地说。曹操除了很有眼光,还很懂得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真的爱才,就该懂得尊重——曹操给身为骑兵的关羽敬酒。关羽说先不喝,斩完华雄后,再回来喝不迟。为什么不喝?我分析原因有二,其一,对袁绍反应的不满,哥是一真英雄,本想为联军应这个战,一展才华,你丫因为我的出身看不起我,真不识货,哼! 其二,对曹操的感激,这小哥还不错,有眼光,而且态度诚肯,很给我面子,谢谢你给了我这个机会,我一定努力做出超过你预期的成绩,我不但要把华雄这倒霉蛋给斩了,还秒杀给你们看,给你长脸。再然后,果然温酒斩华雄,一战成名。

企业雇人,也不应太看重过去的工作经历,什么什么样的光环,过于依赖过往的title来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很容易像袁绍一样漏掉怀才不遇的人才。应该像曹操学习,有看人的眼光,并且敢于给看好的人一些机会,成就他们,也就成就了自己——当然,这事是有相当的风险的,降低风险的办法不应是过于保守地依过往title判断价值,而是提高身为“帅”的你的看人眼光。

ps : 关羽刚出道时吃过“被看出身,不给机会”的苦,虽然后来功成名就了,但其实他本人还是很看重别人的光环的,封五虎将时,张飞因为是拜把子兄弟,没什么意见,另外几个出身不错的富二代也没意见,唯独对出身贫贱的黄忠很有意见,对他和自己平起平坐有点不爽。人越缺什么,对什么越介意。大多数人都无法克服的人性问题。

4)三顾茅庐和亲解其缚——招人策略。

刘备的招人策略和曹操完全不同。刘备招人喜欢听口碑和内部推荐,是个缺乏自己判断力的人,这点比曹操差太远了。刘备喜欢招江湖上有名的人,觉得有名的人一定有能力,遇到个能人,会当根救命稻草般捧在手上。刘备招人的基本策略是主动上门去请。最出名的是三顾茅庐请卧龙出山,而卧龙诸葛亮其实是徐庶内部推荐给刘备的。徐庶本来是刘备的最信任的军师,后来因为曹操挖角,身在曹营心在汉地去了魏。提辞职报告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然后就有了传为佳话的三顾茅庐。因为出名而被招来的还有马良、庞统等。

而曹操招人有两个策略:一是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竖立口碑,吸引能人自己主动来投,二是上战场,收纳敌军的精英降将。说到魏的企业文化,第5点我会详述,这里先说说收纳降将吧。曹操很爱人才,特别是有节气的人才简直就是大爱。一般来说,有节气,忠诚度高的敌方精锐,你是不可能指望他主动来投的,而这帮人一旦被你感化了,转投你的门下,也一样会对你忠心耿耿,成为你的得力干将。

三国演义里,你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情景:曹操带兵打仗,打赢了,捕获了敌方一员大将。敌方大将将头往别上一扭,哼,要杀要寡随你。然后曹操不顾危险“亲解其缚,以衣衣之”,敌将被曹操的亲和力和诚恳态度感动,跪下表示愿为曹爷效力。这样的情景多到我记不清了,徐晃、张辽还有谁谁谁好像全是这样招过来的,反正曹营人才多得数不过来。

刘备是爱才,不过更爱才子们的名声。曹操才是真爱才。这点从庞统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庞统名声不小,和诸葛亮齐名,诸亮亮人称“卧龙”,庞统人称“凤雏”,江湖传言“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虽然这两人都到蜀营了,也没见刘备安天下。庞统入职蜀国有限责任公司以后,董事长刘备只是因为庞统“长得丑”,就不待见他了,打发他到一个偏远小山村做村支部书记去了。庞统很生气,一两个月都不干活,直到资深总监张飞过来问责的时候,才当着他的面把几个月积累下来的word文档一下子全打完了,打字速度之快惊着张总监了,所以后来才被刘董事长招到内阁了。

曹操是怎么对庞统的呢?赤壁之战的时候,蜀吴决定用火攻魏军,但为了效果好,需要忽悠曹操把所有的般绑在一起,说是为了“看起来更像陆地,魏军会更舒服些”,其实是为了“让我们烧起来更爽些”,谁去演出无间道呢?就让庞统去了。曹爷一听凤雏庞统来了,高兴得鞋子都不穿直接往外跑啊,那个激动啊,那个爱才如命啊,高高兴兴带着庞统看了自家水军的演练,布阵方式,把核心机密全给他看了。如果我是庞统,想想刘董事长之前怎么对我的,再看看曹董,我肯定就真心投奔曹董,假戏真做,真在曹营留下来了,副总裁也许有难度,做个资深总监总是没有问题的,更重要的是有曹董这样的领导者,企业做到垄断只是早晚的事。志为知已者死啊,庞统这傻子,怎么对得起曹董的信任!曹董的垄断大业,就差一步时,被庞统给毁于一旦。

我个人非常喜欢曹操这样的领导者。刘备这样的领导者,恐怕在招进来真才实学的名人的同时,也招了不少江湖骗子。加上刘备爱人才的名声胜过爱人才的才能,很不妥。

说回“亲解其缚”问题上来,曹操那会儿是真上战场,抓住敌将没将他杀了就是很给他面子了,“不杀之恩”已经够挖角用了。咱企业打仗不可能真的把对方的大将抓过来杀掉是吧——绑架个人回来,问你降不降,不降就斩了那还得了,是吧?所以这“亲解其缚,以衣衣之”,换到企业来,我觉得直接变成“给高薪水,高职位”比较对得上。能人得挖啊,挖过来就强大了自己,削弱了敌人,特别是对大将,有诚意地给出挖角条件,是很好的做法。

5)曹操模式和刘备模式——自己带队,还是请职业经理人。

刚才说的是如何招人的问题,现在来说说企业运作机制。刘备和曹操相比,除了有个皇叔背景,没什么地方比曹操出色,我猜刘备本人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如果企业交给自己去管理,很可能哪天破产了,所以他三顾茅庐,请了诸葛亮这个职业经理人来做ceo,自己只做董事长,企业运作全交给ceo了。

要专心做董事长的话,必须请个靠谱的职业经理人,哪怕花再多精力,耗再多钱也得请来,从后来诸葛亮的表现来说,别说三顾了,三十顾也是值得的。你如果请回来个马谡,不得把你企业往沟里带啊,那失的就不只是个街亭了,如果请回来个司马懿,企业就直接改姓了。

而曹操是自己兼ceo。他有识人的眼光、挖人的手法、服人的做事风格、行事风格也稳重踏实,不“慕虚名而处实祸”,爱才如命,文武双全,看得了C++,也写得了PRD,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本人有作为ceo的战略眼光和判断对错的能力。刘备这边完全借诸葛亮的智慧,过于依赖ceo的个人能力,基本上所有事情都是诸葛亮一个人拿出意,虽然他极少出错,可是这样的运作机制还是风险太大。而曹操这边,经常会一群人吃吃喝喝摆个酒席,席间曹操让众人积极发言,因为曹操善于识人和收人,所以有真才实学的人才特别多,加上曹操提供一个较扁平的组织架构,积极和众人一起头脑风暴,所以这些能人有机会说话,也敢于说话来证明自己价值。这样的运作机制,可以集思广义,只要智囊团靠谱,就可以产生非常多好的火光,大的方向就不容易产生问题。当然过于民主的话,除了陷入无止尽的争论,没有别的可能性,最终是需要一个有智慧有迫力且能对结果负责的人做出最终决定——曹操来做这个人再合适不过了。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靠谱可信的“帅”,是军队是否强大最关键的决定因素。

我喜欢曹操这种模式,强大可信的帅才 + 扁平的结构 + 鼓励说话的氛围。理论上非常理想的结构。

6)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赵云为救阿斗,在长坂坡一个人三进三出曹营,如入无人之境——赵云是个S级人才无疑,可是他能三进三出,其实还得感谢曹操。曹操在长坂坡第一次见到赵云,特别惊讶于他的勇猛,爱才的老毛病又犯了,下令不许放箭要抓活的,估计又打算“亲解其缚,以衣衣之”了,哪想到实在抓不到他,放虎归山了。

赵云救回阿斗后,将其交给刘备。刘备把孩子往地上一摔,说“就为了你这个不孝子,差点牺牲了我一员爱将”。你想啊,如果我是赵云,刚拼完命回来,一方面可能难免有点怨气,另一方面也希望老板奖点零花钱,完全没想过老板居然会因为重视我,摔自己的孩子!这可是公子爷啊,您亲骨肉啊,这得多器重我啊,比您儿子都重要!这回报远超过心里预期,比送套外滩四居室的江景房还让人高兴——呃,夸张了点,还是江景房实惠。

识人,收人之后,还要会收买人心。这是增加企业凝聚力和归属感的重要方法。为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阿里的企业文化也提出了“价值观”“社会责任感”云云,可是总感觉说的都是些高高加上的大道理,对于普通小老百姓来说,总觉得不实在。不如小马哥直接给员工发买房免息贷款实在。最近的一次什么什么峰会上,李彦宏和小马哥在一起谈到了员工买房的事,李总责怪员工不该互相攀比谁谁买房了,导致心浮气躁无法安心工作。小马哥不同意,认为员工想买房是客观环境造成,不该苛责,应该理解并帮助解决问题。高下立见。

7)火烧密信——作为总帅,换位思考,严于律已,宽以待人。

刘备懂得收买人心,所以刘备的员工流失率不高。 曹操也懂得收买人心,所以也很少见曹操的员工跳槽。官渡之战,是三国初期最精彩的一场战役,曹操PK袁绍。当时曹操只是个很有势头的创业公司,而袁绍则是一个家底殷实的富N代家族企业接班人,袁绍家四世三公,绝对的豪门,虽然被弟弟袁术分了不小的一笔家产,但也应该是当时的中国首富了。官渡之战是曹袁两家的决战,而当时曹操其实占绝对劣势,要不是袁绍这个高富帅太不懂管理了,把许攸这个小人给得罪了,官渡之战曹操绝不可能以少胜过,历史就会改写了。许攸在袁绍那儿受了气,一气之下带着公司核心机密投奔曹操去了。曹操当时粮草已经断绝了,正为公司倒闭的事发愁呢,许攸把袁绍军的粮仓位置告诉曹操了,曹操高高兴兴火烧了袁绍的粮仓,然后转败为胜赢了官渡之战,占领了北方。

官渡之战结束之后,曹操搜到了战争期间曹军叛徒和袁绍方的秘密书信。正当叛徒们人人自危,夜不能寐的时候,曹操出人意料的,当着所有人的面说“我没有看这些书信,现在一把火把他们烧了,过去的事我既往不咎”,然后真把书信全烧了。作为一个总帅,能换位思考,理解叛徒们的难处,知道已方和对方的实力实在相差悬殊,为了保命不得已留后路是人之常情,非常难得,非常有人情味,非常实在。曹操是真没看,还是为了让叛徒们放心才说没错的,我不知道。但曹操这种做法特别能收买人心,能服众,有大将之风。而这种处理方式能带来实在太多好处了,最主要的是能对主帅曹操形成一个微妙的信任关系,打心眼里服,也敢对这样的人说真话了。这也是后面曹操为什么能够扁平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6)许攸之死,杨修之死,弥衡之死——扰乱组织纪律的人,不能留。

曹操爱才,但也懂得分寸,什么样的人不能留,他心里有数。我就举许攸、杨修和弥衡之死来说一下在曹操看来,什么样的人不能留。

许攸前面我讲到过,他是官渡之战的大功臣,说是第一大功臣也不为过。他本人和曹操在以前就认识,没记错的话,好像是发小,不知道是出于“称兄道弟套交情,以在别的大臣面前显得自己位置特殊”,还是出于“不习惯由发小关系转变成上下级关系,对故人拉不下面子”的缘故,加上仗着官渡之战的功劳,许攸从没有把曹操真正视为领导,总是叫曹操小名“曹阿瞒”,然后经常邀功,说话不看场合经常给曹操弄得很没面子。许攸的这种傲慢终于付出了代价,有一次和曹操的爱将许诸吵起来,说你们这些人只会匹夫之勇,我猜可能许攸这种态度平时就得罪了不少人,包括曹操也可能脸上能看出不愉快,所以许诸火了,一刀把许攸给砍了。照理说,这样没有组织纪律的事,曹操应该狠狠处罚许诸才是,可是曹操没怎么难为许诸这事就完了,我猜可能曹操心里还在想“杀得好”。

杨修之死,中学的课文里都有这一课,我想大家应该还有点印象吧?杨修这人有才,但是个性张扬,当时的语文书上怎么说来着?“恃才放旷”,这一点也很要命啊,有才归有才,可是组织就是组织,有纪律性,有上下级,虽说官本位思想不好,可组织就该是有组织结构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哪怕领导再怎么爱才,再怎么亲民不摆架子,可是你也不能太过了。如果只是两个人之间还好,问题不大,顶多觉得你人品一般,不怎么跟你玩就是了。可是曹操是组织的领导啊,你这么明显的不给领导面子,如果形成风气该怎么办?在组织中,每个人的行为,都会被别人看到,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微妙但不能忽视的。杨修就是看不明白这点,才被曹操给杀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弥衡和孔融是对好朋友,这两人都有点死脑筋——咱都知道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天子就在曹营里做着傀儡呢。虽说名义上是最高领导,其实谁都知道曹操才是真正的领导。一朝天子一朝臣哪,换了天子了,还硬是仗着“我是正义的”不识时务,公开唱反调。曹操为了羞辱弥衡这个硬骨头,让他去给大家敲鼓表演,弥衡这二货把衣服脱光了出来打鼓,一边打一边大骂曹操。这文人的清高真是害死人哪,当初我在看《三国演义》关于弥衡这一段时,忍不住想“这SB不是找死吗?”,果然曹操大怒把他给杀了。

三人的死因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当着众人的面,公开唱反调”,作为企业领导,为了维护组织纪律,对于这样的人,只能除掉了。不有个词叫“杀鸡儆猴”吗?千万别去当那鸡。

7)孙权砍桌角——新任领导需要采取强硬的态度来竖立威信。

曹操因为年纪大,资历高,大部分的人才又是自己亲自招聘的,所以他可以轻松做到“集思广义,但由我做决策”。但孙权不行,孙权是继承家业的官二代,他年纪轻,满朝文武都是跟他爸或他哥一起打天下过来的老人,他想做些事比较难推动。为了维护他的地位,孙策死时还跟他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留了两个忠心的辅政大臣给他。我猜没这两人罩着,孙权的王座稳不稳当都不一定。

赤壁之战前,诸葛亮来东吴请求孙刘结盟,共抗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嘛,孙权其实是个有勇气有热血有野心的人,他本人应该是不想投降曹操的,但无奈资历尚浅的他,很难推动一些事。当他对满朝文武征求是“战”是“降”的意见后,虽有人提议战,便更多的人提议降。这些提议降的人,都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降的话,吃亏的是孙权,他自己前后并不会受太大影响。这些人虽可恶,但也是人性问题,不可避免的。

孙权为了断绝大家留退路的想法,做了件很有范儿的事——拿出宝剑,砍掉一个桌角,然后对着大家说,我主意已定,战!谁敢再说降,就如同这桌角!然后就没有人敢吭声了。作为资历不够,难以服众的新领导,采取一些强硬的态度竖立威信,是非常必要的。我猜孙权在砍完桌脚后,哪个傻瓜不怕死接着说降的话,孙权真会动手,哪怕杀一半的大臣,此时也只能进不能退了。一旦退了,威信就再也无法竖起来了。

8)群英会监酒——不好处理的事,先立规矩,对事不对人。

还说赤壁之战的事,赤壁之战时,曹操这边有个谋士叫蒋干,他是周瑜的老同学。蒋干这人有点二,赤壁之战快开打之前,蒋干向曹操请愿,说可以去说服周瑜。曹操高高兴兴地让他去了。蒋干自以为聪明,可是他那点花花肠子哪是周瑜的对手,周瑜一下子就看穿了他过来的目的,然后装傻只叙旧,不谈公事。为了防止蒋干谈说降的事,在请他喝酒前,特意立了个规矩,席间不谈公事,谁谈公事斩谁,然后请了个监酒在旁边站着。

这个规矩立得合理,让人没话说,不好拒绝。所以蒋干只好在酒席上避口不谈说降的事。

周瑜这个做法很聪明。对于不好处理的事,先立规矩,规矩明明白白地说清楚,并且放一监酒在那儿站着,防止规矩明存实亡。这么一来,一些微妙不好处理的事就全都解决了,既不伤和气,又不用循私做些不愿意又不好拒绝的事。

9) 火烧博望坡——空降要让人信服,拿出实力出来。

说完吴,咱再说说蜀。前面不是说到刘董事长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当刘氏集团ceo吗?孙权这官二代上位难以服众,诸葛亮这空降高管一样面临如何服众的问题。

诸葛亮出山时就要价太高,讨价还价三次才顺利入职。副总裁资深总监关羽张飞对此意义老大了,特别看不惯这年纪轻轻的新任ceo。心想我们和刘董出生入死这么多年,一起打江山才爬到这位置的,你一年纪轻轻的外人,给你个高管的位置本来就是给你机会了,你还讨价还价三次,切~。

给这么高薪水肯定不是白给的呀,诸葛亮上任这会儿,正是曹氏集团快要把刘氏集团逼破产的当口,诸葛亮出师表不是说“受命于危难之时”吗?眼瞧着一个不小心,就要被迫从纳斯达克退市了。诸葛亮新官上升三把火,第一把火就火烧博望坡,解了企业的第一个危机。到底还得要靠真本事说话呀,火烧博望坡之后,关张两位高层才渐渐对诸葛亮有了信任。

10)华容道放走曹操,诸葛亮佯斩关羽——空降PK犯错的资深高管。

关羽和曹操有很多私交,而关羽又是个非常讲义气的人(其实和曹操人格魅力大也不无关系),所以赤壁之战曹军失败后,曹操在逃跑的路上被关羽堵着时,关羽念旧情,放走了曹操。回到军中后,诸葛亮要斩关羽。

这事吧,虽然关羽犯了个天大的错误,但一来关羽是资深高管,二来他和刘董事长是拜把兄弟,这事的确有点棘手。诸葛亮作为ceo,对这事绝对不能不处理,不处理无法服众,以后别人有样学样还得了。所以诸葛亮必须严肃处理,丢了这么大个case,你引咎辞职吧,不辞职我也得开了你。诸葛亮很清楚不可能真的开得了关副总裁,他在公司关系硬着呢,可是做做样子吓吓你是必须的,一来给别人看看,我是严肃处理他了的,刘董的面子我也不给,二来灭灭关副总裁的锐气,竖立一下威信。

这事在执行前,肯定是要跟刘董事长事先商量好:老刘啊,你几个老部下不好管啊,这次又犯这么大个错误,我必须严肃处理,不然以后没法做事了,一会儿咱俩演个戏吧,你可得配合我,站在我这边呀。。。

11)挥泪斩马谡——问责,对事不对人,公私分明。

除了《杨修之死》,中学时候还有另一篇关于三国的课文,叫做《失街亭》,不知道大家还有印象吗?街亭是诸葛亮出祁山攻打魏国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

这个case是交给马经理负责的,马经理平时表现不错,之前做的几个项目都特别成功,这次又主动要求跟进这个项目,诸葛亮虽有点担心,但还是答应让他负责了。可是最后项目办砸了。

对此,诸总的处理是解雇,不论你之前做的事有多漂亮,这么重要的项目你办砸了,就要为此负责。咱们私交再好,公事公办,不讲情面。

记得马谡被斩前的情景吗?马谡没有为自己求情,只求诸葛亮能照顾自己的妻儿。诸葛亮其实很舍不得斩马谡,可是公私必须分明,公私不分难为服众,难以保证组织的纪律严明。诸葛亮一一答应马谡的请求,挥着泪还是将他斩了。这,就是纪律!这就是做事的人!这就叫对事不对人!

12)良禽择木而栖——关于跳槽和对企业忠诚度。

三国中有两种人才得到了发挥:一是一开始就跟对了创业团队,跟对了人的,比如关羽张飞周瑜,但更多的人其实是通过跳槽来得到了更好的上升空间和能力发挥,比如赵云张辽吕布黄忠马超。三国中君主特别多,袁绍、袁术、刘表、刘璋、董卓等等等等,好多的君主都是SB,听不进意见、自视甚高、听信禅言。。。很多能人因为跟了个错误的君主,不是被气死,就是被害死,可惜了。三国早期的几大巨头全是SB,一直到曹操出来创业,看到曹操的处事方式才眼前一亮。

三国中的人才有忠诚度5颗心的老顽固,也有不少主动跳槽的,更多的是被挖角的。我虽然一方面佩服那些忠诚度很高的人,但另一方面也替他们不值,因为他们常常守着的是一个SB主公。那些说“良禽择木而栖”,而愿意跳槽的人反而活得很好,得到了重用,也发挥了才能。我觉得坚持很重要,不要轻易跳槽,大多数人需要在某个岗位上熬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被重用的机会。

但在开始坚持之前,请先抬头看看你的主公是不是一个明君,企业文化是不是合理,跟着他是否有前途,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再开始坚持不晚;如果答案不明显,不妨先静下心来看看再说;如果你的答案是,哇靠,这不是一SB吗?那赶紧跳吧。

相关文章

  • 漫谈三国和企业文化

    我很喜欢看三国,中学时候第一次看《三国演义》的书,某个暑假花了半个月看完。然后零零散散看了些三国的电视剧,看得不全...

  • 漫谈企业文化

    陈春花是一位我一直非常景仰的管理学者,近日阅读了她的《企业文化塑造》一书,很有感触,企业文化是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领...

  • 漫谈企业文化

    你肯定听说过这样的话“有知识没文化”。可见只是与文化并不是一码事,它们是有差别的。我还听过这样一句话:所谓教育就是...

  • 企业文化漫谈(国企之敝)

    "许多中国企业的价值观的体现,仅仅停留在口号和板报上,对价值观的描述很漂亮,但对企业的行为没有任何实际的指导意义,...

  • 企业文化漫谈(企业败象)

    如果一个企业有如下现象: ⑴、高管越来越忙,举棋不定。 ⑵、中层越来越怕负责任,如履薄冰。 ⑶、基层做事越来越难,...

  • 企业文化

    当下,企业文化很时髦,各种关于企业文化的讨论和注解。尤其是企业,言必及企业文化。关于企业文化的解释很多,有的说是企...

  • 企业文化漫谈(二)公正与私情

    我始终认为,公正是团队氛围的清流,私情是团队氛围的毒瘤。 无论多大的团队,做到公平公正都是第一位重要的。 古人云:...

  • 企业文化漫谈(队伍建设)

    业绩提升和基业长青并不矛盾,可以并行不悖。 两条线的交叉点就是队伍建设,而队伍建设有两个层面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是人...

  • aisino应知应会

    战略和企业文化 1.什么是战略 2.公司战略 3.什么是企业文化?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4.我们的企业文化 5.组织...

  • 天雨设计讲解公司文化墙包含哪些内容

    企业文化墙的设计肯定要体现公司的企业文化,不仅要体现公司的内在气质,而且要对外宣传企业文化和价值,那么企业文化墙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谈三国和企业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pky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