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读书文惠书屋
《论语》讲堂留影209

《论语》讲堂留影209

作者: 饮酒扬波 | 来源:发表于2024-05-13 17:40 被阅读0次

2024-5-13 二百〇九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9.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语音整理
从今天开始,我们共同学习《论语·子罕》篇。以前说过《论语》各篇的名称,一般都是第一章的前两个字,它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意义,就是不同篇章之间做一个区别。这一点与现代编辑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现代编辑学对标题非常重视,这个标题应该是本篇所要讲的核心内容的概括,我们不能拿今天的标准来衡量《论语》。
“子罕言利与命于人”。这一章如何断句是有一些争议的,因为断句的不同,直接导致了本章含义的不同。一般认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意思就是孔子很少谈论“利”,也很少谈论“命”和“仁”。
这个断句方法,我是不太支持的,因为明显和《论语》的实际内容不相符合。通读整部《论语》,发现孔子谈“利”有六次,谈“命”有九次,谈“仁”就很多了,不计其数。
孔子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到底给弟子们讲了什么,我们现在也无法考证。因为《论语》只是孔门弟子对夫子言论加以整理,毕竟能够收录的只是少数,更多的可能就没有收录。
我们从儒家思想的核心来看,“仁”他不可能不谈论,谈论的次数明显是比较多的。所以第一种断句我觉得是不够准确,于是就有了第二种,“子罕言利,与命,与人”。这样的话,这个“与”就不是连词了,而是一个动词。就是孔子很少谈论关于利益的问题,而对于命与仁谈论的就比较多。这个命既有“使命”,又有“天命”,甚至还有“宿命”。
同时也要注意一下,“罕言”并不是不言。比如前面讲过“子不语,怪力乱神”,“不语”是根本就不说。“罕言”是也会说,说的少而已。
我们在解读《论语》的时候,情况也确实如此,孔子对于“利”的态度是很明确的,谈论的不多,而且基本上都是否定的,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而谈到命这个问题的时候,孔子基本上都是一种肯定的态度,比如“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从以上两点我们基本上可以判断,本章的断句应该是“子罕言利,与命,与人。”
对于“仁”,孔子谈论的很多,但是,自始至终都没有给“仁”一个明确的定义。我们前面多次说过,“仁”就是把人类所有美好的品德集中在一起,这个境界很高,孔子很少说哪个人达到了“仁”。如果有人问他,某某人是否达到了“仁”的标准,除了古代圣贤以外,孔子一般都含糊其辞说“我不知道”,甚至孔子都不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仁”。所以我们只能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把它作为一个努力的目标,不断地、无限地去接近它。

〔按〕这章各家断句不一样,还有“与”字解释不一样。各种解释都不完美,包括增字解。子罕言利,其实命也说得少,却“与命与仁”并立。估计是哪个笨蛋弟子理解有误。

孙中兴详解

子罕篇是《论语》的第九篇,有三十章和三十一章两种分法,我们根据第二种。

这章是弟子记载孔子平常“言”的范围,不是孔子自己讲的话。

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命运和仁德三者。

此章虽短,争议却不少,关键在于怎么理解这个“与”字。

最常见的是将“与”当成连接词,就是“及”或“和”。如此,此章就是:孔子很少谈论利、和命、和仁(三者)。邢昺和朱子都是这样解释的。可是,如果细查《论语》中的章节,谈论“仁”的特别多(有人说过出现一百零四次,我没敢算),其次是“命”(共二十一章),最少的是“利”(共九章),怎么说也不能说是“罕言”啊!所以这种解释和事实不符。

另外一种是皇侃的解释,将“与”当成“言语许与之也”。如此,此章就是:孔子很少谈论利,可是却常常赞许地谈论命和仁。这比较接近《论语》中的实情。孔子主张行仁,也要君子知命,就是谈利之时,特别强调“见利思义”。

程树德认为真正的关键是大家都忽略了“言”的解释。他主张“言者,自言也”。如此,这章的解释就是:孔子很少自己提到“利、命、仁”三者,都是别人问起,他才回答的。如果是这样,孔子“罕言”的应该就不只这三项才对吧!

今人黄怀信用“增字解经”,主张本章的“子罕言”之后漏了一个“其”字,也就是“子罕言其利,与命与仁”,白话就是“孔子很少谈说自己的利益、命运和仁德”。这种解释可以表现出孔子的谦德,和孔子的形象也比较接近,不无道理。

我觉得皇侃和黄怀信的解释都比较贴近孔子的整体思想体系。

孔子对于“利”的态度,不仅罕言,生活上也不把利当成追求的目标。对于“命”,他强调自己“五十而知天命”(《为政篇》2.4),以及“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曰篇》20.3),特别是他处处关心的“仁”,恐怕也不止于“知”或“言”的层次,而是落实在他日常生活的行为之中。

用“身教”而不是“言教”体现自己的“修己”,也希望可以借此“安人”。这是孔子的一贯教学之道吧!

钱穆解译

〔解〕

利者,人所欲,启争端,群道之坏每由此,故孔子罕言之。罕,稀少义。盖群道终不可不言利,而言利之风不可长,故少言之。与,赞与义。孔子所赞与者,命与仁。命,在外所不可知,在我所必当然。

命原于天,仁本于心。人能知命依仁,则群道自无不利。或说:利与命与仁,皆孔子所少言;此决不然。《论语》言仁最多,言命亦不少,并皆郑重言之,乌得谓少?或说:孔子少言利,必与命与仁并言之;然《论语》中不见其例,非本章正解。

〔译〕

先生平日少言利,只赞同命与仁。

李零讲解

《论语》的字频,只是参考,我们并不知道孔子说话的全貌。传世古书还有很多孔子的话,比如大小戴《记》等书所述,但即便加上这些,也不是全貌。孔子讲“仁”多,讲“利”讲“命”少,只是大致估计。

孔子讲利少,是因为他重义轻利;讲命也少,是因为天命难言;讲仁很多,是因为他推崇仁。《后汉书·方术列传》说,孔子“不语怪神,罕言性命”,后人以为,孔子从不关心天道、性命,但郭店楚简告诉我们,孔子对这类问题还是挺关心的。只不过,他更关心的是天命之命,人性之性,而不是天道运行、死生寿夭。

这句话,如果以讲多讲少论,孔子罕言,可不止是利,还应有命,孔子应该说,子罕言利言命,不该把命和仁放在一起,与利对照,或把三者视为一类;如果以肯定否定论,孔子应该说,子罕言利,但赞同命和仁,后者和讲多讲少没太大关系。

两相比较,我觉得,后一说法好一点。

铎罡 书

相关文章

  • 《论语》讲堂留影62

    2023-10-10 六十二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

  • 欢迎关注《论语大讲堂》和《三笑集》

    《论语大讲堂》发表友友们关于《论语》的解读和学习笔记,各抒己见,一起学《论语》。 《三笑集》发表友友们关于儒、释、...

  • 209讲堂设备使用说明

    1.红色钥匙是总开关,旋转90°即可开启所有设备,如下图所示: 2.待机柜里设备全部亮起,用遥控器打开投影仪; 3...

  • 子厚论语讲堂

    语文百群读书会讲座076期 主题:《论语·八佾第三》上 时间:3月29日周四20:00-21:00 主讲:子厚(博...

  • 每天读论语-209~210

    读论语-209 原文(9-1):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译文: 孔子很少谈到功利和天命,却赞许仁德。 小感悟: 利和...

  • 《论语》209◇吾无间然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本...

  • 读《论语》有感

    高中语文老师酷爱读《论语》,还曾多次赴北京听《论语》讲堂,即使在高三那样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还抽出几节课来给我们讲《...

  • 道德讲堂开课有感

    河南长垣 朱利民(2019.3.4) 昨天在众人的努力下,大张庄村《论语》一百公益读书会和道德讲堂成立。按...

  • 【新月《论语》小讲堂】为政篇1

    新月论语小讲堂 学而篇小结1至7 据上次洋洋洒洒一日万言,冒着灵感的小泡泡,写完《论语》学而篇小结,已经足足半个月...

  • 25《论语》为政第二209

    原文: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译文: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讲堂留影20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pvp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