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艺术之家今日看点
《蒋勋破解莫奈之美》14:光的消失

《蒋勋破解莫奈之美》14:光的消失

作者: 山中的雾气_岚 | 来源:发表于2016-07-29 16:56 被阅读870次

      莫奈众多作品中有一副是卡蜜儿和他们的8岁的长子让为模特儿创作的,名为《持伞的卡蜜儿》。“画里的卡蜜儿姿态不太僵硬,在云天的背景里一转身,一回眸,风吹着草,吹着云,仿佛即刻也要吹散卡蜜儿,整个人像要幻化而去,令人无限伤感。”

莫奈《持伞的卡蜜儿》1875

      这幅作品完成于1875年,没错,就是完成《和服女子》和《做针线的卡蜜儿》的那一年,也即是卡蜜儿罹患绝症的那一年。从这一年起卡蜜儿的身体每况愈下,长期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而那折磨也是莫奈一起要做的功课,他总想要留下每一瞬间的光,然而光一直在消失,从来不会为他的惋惜哀伤停留。”

      1878年卡蜜儿生下了第二个孩子,取名为米歇尔,这一次的生育彻底加重了她的病情,在同一年,卡蜜儿没能逃脱死神的魔掌,“卡蜜儿要在光里消逝了”。

      其实这一篇读书笔记几天前就已经在计划中了,因为内容需要写到《卡蜜儿之死》这幅画,迟迟不愿动笔,无上限不想触碰关于“死别”的话题,为了这本书的读书笔记足够完整,我决定还是写出来。

      卡蜜儿(1847~1879)是莫奈的第一任妻子,角色从模特儿、朋友、恋人、母亲到最后的妻子、两个孩子的母亲。1865年相识并成为他的模特儿,直到1879年去世的一刻,“卡蜜儿因此在莫奈的早期画作中不断出现,直到一八七九年卡蜜儿逝世,莫奈还在卡蜜儿临终的病床前画了她的最后一张画像。”这种敬业的程度也许属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吧。

莫奈《卡蜜儿之死》1879

      “莫奈拿出画笔,拿出画布,挤出油彩,开始画画,画下卡蜜儿最后的面容,画下那脸孔上一直在消逝的光,画下他自己深深的凝视,仿佛要在来世还要相认的凝视。”

       “这幅画里没有什么色彩,只是一种近于灰色的浅紫蓝,一种光,一种光的消逝,像落日余晖最后留在天空的灰紫色的云,是死亡的光与色彩。”

       我这个纯粹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幅画没有焕发的容光,只有死气缠绕的病容,一个被病痛折磨了多年的将死之人,干瘪的面庞,凹陷的两腮,可以说看这幅画体会不出美感,但是却能感受到莫奈似乎想用这种方式从死神手中抢回心爱的人。

备注:书中将这幅画成为《撑洋伞的女人》,配图为《持伞的卡蜜儿》,大陆多译为《持太阳伞的妇人:莫奈夫人和她的儿子》,英文Woman with a Parasol - Madame Monet and HerSon

上一篇:《蒋勋破解莫奈之美》番外篇02:“撞衫”的油画

下一篇:《蒋勋破解莫奈之美》15:油画到诗词

相关文章

  • 我看到光和影的舞蹈,也看到爱的流动

    蒋勋先生写了好几本《破解XX之美》,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这本《蒋勋破解莫奈之美》。原因很简单,单有莫奈的画,就已值回...

  • 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

    ----《蒋勋破解莫奈(或梵高)之美》的读后感

  • 《蒋勋破解莫奈之美》14:光的消失

    莫奈众多作品中有一副是卡蜜儿和他们的8岁的长子让为模特儿创作的,名为《持伞的卡蜜儿》。“画里的卡蜜儿姿态不太...

  • 蒋勋破解莫奈之美

    蒋勋破解莫奈之美 莫奈,光的追随者。用颜色锁住阳光的诗人。他一生在绘画里寻找光,光成为他领悟生命的符咒他走进光,看...

  • 一本书、一种病、一个人、一种情绪

    一本书:《蒋勋破解莫奈之美》 摘下腰封和护封,轻轻地捧着这本书,一页一页地阅读着蒋勋先生的文字,感受着“...

  • 《蒋勋破解莫奈之美》07

    终于可以从画中看到卡蜜儿的脸了 莫奈在1872年完成的《春天》,为了帮助莫奈完成这幅画卡蜜儿需要微微低...

  • 《蒋勋破解莫奈之美》10

    当~当~当~终于看到书中第98页开始讲述最最著名的《日出印象》了! 开始写这篇读书笔记的时候也看过其他的资料,毕竟...

  • 《蒋勋破解莫奈之美》11

    有了自己这种“胡乱涂抹印象”的名称,“莫奈和即为长时间为美学革命努力的画家都异常兴奋,他们有了更确定的努力目标,相...

  • 甘狒狒阅读记

    “记忆一点一滴的积累就是美,每天阅读20页,50天就可阅读1000页,这是惊讶的发现。” ①《蒋勋破解莫奈之美》 ...

  • 《蒋勋破解高更之美》写在前面的话

    这本《蒋勋破解高更之美》不能算是从《蒋勋艺术美学》里面随意抽取出来的,前两个月一直在莫奈和印象派里面“浸淫”,自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蒋勋破解莫奈之美》14:光的消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uz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