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想法简友广场
《入行论》摘要(八、痛苦的功德)

《入行论》摘要(八、痛苦的功德)

作者: 身临其境的感悟 | 来源:发表于2021-02-09 21:57 被阅读0次

《入行论》的大乘修行方法,对某些人而言可能闻所未闻,从来没有接触过,修起来也有一点困难,但若能再三串习,逐渐逐渐,自己一定会有变化的,尤其是这部论典的价值相当大,听完一遍以后,心态和行为肯定有极大的改变。这部论也是专门让初学者磨练的方便法门。

苦害有诸德,厌离除骄慢,              悲悯生死众,羞恶乐行善。

痛苦能让人们生起厌离心,遣除傲慢的心态,对众生萌发大悲心,羞耻作恶而乐于行善。

我们遇到苦难时,若能将其转为道用,就会成为修行的助缘,但如果用的不好很可能变成极大的违缘,比如说我们正在学佛时,突然身患重病,他人制造违缘,如果自己是个坚强的人,了解大乘佛法的教义,在这个关键时刻如同噶当派的大德们一样把痛苦用上去,那他会非常有价值,但若反生邪见,觉得诸佛菩萨没有加持,业因果不一定存在,这个苦就是致命的危害。

所以当我们遇到痛苦时,应该看到这个痛苦能不能用得上,如果用得上的话便可以产生以下功德:

1.厌离。若从来没有感受过痛苦,就不会对轮回生起厌离心,想要出离获得解脱。

2.除骄慢。如果一生中样样圆满顺利,没有遇到丝毫挫折,那始终会高高在上,傲气十足,而一旦经历了痛苦,原来的傲慢会大大折扣,所以痛苦能令傲慢心得以摧毁。

3.悲悯生死重。痛苦能激发对六道众生的悲悯之心。自己生病以后才能体会有病苦的众生,多么需要他人帮助,自己感受到天气的寒冷以后,才能了知寒地狱众生的切肤之痛。故而苦难可令对众生的悲心自然增上。

4.羞恶乐行善。对痛苦有了真实体会后,便明白恶业乃为痛苦之因。为获得平安快乐,必须不再造作恶业,从今以后断恶行善,努力行持善法,这样的话自己的修行定会有所助进。

所以每当遭遇不幸感觉痛苦的时候,要学会将其转为道用,以大乘的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来摄持,若能如此,不论遇到多大的苦难,也一定会化为功德,因此应以欢喜的心态来面对一切逆境。

相关文章

  • 《入行论》摘要(八、痛苦的功德)

    《入行论》的大乘修行方法,对某些人而言可能闻所未闻,从来没有接触过,修起来也有一点困难,但若能再三串习,逐渐逐渐,...

  • 生活随记1

    今天看到了,学习地藏经的功德,还有学习佛法的功德。 1.每日早上五点起床,念诵一章地藏经,听一节入行论。 2.六点...

  • 佛前供水的利益

    佛前供水的利益 在《俱舍论记》中提到八功德水,说明净土的水有八种功德: 1. 澄净。 2. 清净。 3...

  • 编号080

    《入行论》云:“自身过患多,他身功德广,知已当修习,爱他弃我执。” 这句话,其实就是在表达我们人都不是理性的动物,...

  • 入行论

    修炼菩提心是大乘佛教弟子的基本修行。 世间所有的痛苦都来源于我执,只有放弃我执,升起慈悲利他之心,才能远离世间痛苦...

  • 入行论

    趴在床上,拿起手机左翻翻,右看看,觉得也没啥感兴趣的,一看时间一个多小时就这样过去了 想想7年前,...

  • 功德论

    世之所谓功德者,为人之所不能为也。人之吝财,我之施财,其乃功德。人之持恶,我之守善,其功德也。人之好嗔,我...

  • 2020-01-10

    入行论第六课笔记 一、科判介绍 《入行论》分论名与论义两个科判,论名前面已经讲完,论义分三个方面。 甲二(论义)分...

  • 《入行论》摘要(六、作意轮回之自性)

    若事尚可改,云何不欢喜。 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 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假设尚有扭转的余地,那有什么不...

  • 《入行论》摘要(13.说明自身之过失)

    身似人形疮,轻触苦不堪。 盲目我爱执,遭损谁当嗔。 虽然得了这么不好的身体,但如果没有执着也不要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入行论》摘要(八、痛苦的功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ac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