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与心灵(八)

作者: 林汉扬 | 来源:发表于2019-08-08 00:06 被阅读2次

【八】“自我”与“客我”的同一就是“真我”

什么是“真我”的境界?就是精神和形体、肉体生活与精神生活、潜意识与意识、本我与自我和超我或者客我或者生理上的需要与心理学和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的境界!

获得健康与幸福和成功方法,我认为可以通过两个方向:一种是内求,主要是放下过度的自我(国学称之为识神),顺应合理的本我(国学称之为元神)需求的满足,这是进入一种身体由自律神经系统主导的潜意识活动的本我(元神)状态,中枢神经系统主导的显意识的自我(识神)在慢慢引导、说服、催眠自己身体感觉器官和感受器放弃监控身体的实体器官(比如,五脏六腑)之间的物质、能、信息量交换进入自组织、自律状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也是显意识的自我(识神)在慢慢逐渐放弃自己对于身体的控制权(识神退位)的过程,从而发挥自身的整体的自我调节和修复机制来达到身心健康与幸福的目的;总是使自己的行为生产供给量=消费使用量、消费使用量=(生理上的)必要需求量,知道自己什麽时候口渴了就喝水,什麽时候饥饿了就吃饭,什麽时候困了应该几点钟就睡。。。。。。那么,他的意识层次这时便是出离生死烦恼的自在之我。从人体行为科学的角度来说,是生理需要=心理支配下的行为,是知与行的统一。

另一方面是在顺应合理的本我需求的满足的基础上,引导自我选择在社会之中合理的定位,扮演正确的人生角色,与人和谐相处,在社会生活中顺应社会价值规律办事体现出仁义礼智信;在与宇宙自然的相处之中使自我所在的人类社会与和宇宙自然的生态系统之间谐合一。用集体的、社会的、宇宙自然的整体观念思维来思考人生,以集体的、社会的、宇宙自然的需要来作为自我的需要,以超我或者客我(大我)的精神状态出现。

以上,是两个极端的方法,一个是向生理上、潜意识方面、本我上面内求获得人生的健康、幸福的意义;一个是向社会、自然方面、超我或者客我(大我)的精神状态上面外求获得人生的成功的意义;而“真我”的实现却是要合二为一,实现人生的大圆满!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是生产量=消费量、供给量=需求量、使用量=必要量(在这里这六个量的均衡已经不再是主体作为生理上的本我与心理学上的自我,而是客观上的“真我”),从物质、空间的角度来说,如果是引入时间的话,应该是:生产量/时间=消费量/时间、供给量/时间=需求量/时间、使用量/时间=必要量/时间,就是人得“道”时的状态是边际效用为“o”态,这是一个空间与时间的比率;那么,只要这样才是“真我”的实现!由此可见, “真我” 就是“自我”与“客我” 统一。

相关文章

  • 道与心灵(八)

    【八】“自我”与“客我”的同一就是“真我” 什么是“真我”的境界?就是精神和形体、肉体生活与精神生活、潜意识与意识...

  • 道与心灵(九)

    【九】“真我”的阶段性实现是向天人合一之道(圣人与佛境界)实现的逐步扩充 那么,如何去实现“天人合一之道”呢?我认...

  • 道与心灵(十)

    【十】实现天人合一之道的条件 2009-06-12 21:23 事实上,严格来说人与环境系统相互之间的价值关系的系...

  • 道与心灵(四)

    ㈣“自我”与“客我”的矛盾 写到这里又使我想起老子道德经二十章的文字:“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于恶,相去若何?人...

  • 道与心灵(五)

    【五】、“自我”的概念。 “自我”属于意识范畴,就是心理上的“我”,是本我和外界的中介。是对于上面所说的三种“客我...

  • 道与心灵(一)

    (又叫《分析“我”的数学关系》) 林汉扬写于2011-07-01 检阅了有关于“我”的理论,从佛学、道学到现代的西...

  • 道与心灵(十一)

    【十一】极端偏离“真我”的自我与超我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已经明白这个“道”就是个人与社会环境系统之间价值都是为正...

  • 道与心灵(三)

    林汉扬写于2011-7-1 16:14:16 ㈢、“宇宙的我”即宇宙之中的客观的我。 当“我”作为以宇宙之中的立场...

  • 道与心灵(七)

    【七】“自我”可以经过下面几个步骤认识、调节接近“真我” 自我认识: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是谁?包括生理、心...

  • 道与心灵(六)

    【六】、“自我”与“客我”的对立统一。 “自我”与“客我”的关系是一个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自我”是心理意识上的“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与心灵(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gz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