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菜头在他的微信公众号(槽边往事)讲过一个故事:
说是阿里收购了一家小型创业公司,派驻了一批老阿里员工过去参与公司运营和管理。在产品讨论会上,创业公司提出许多新产品提案。但几乎所有的提案都被那几个阿里老员工给毙了。
因为无论他们提交一个自认为多么有创意,多么独特不凡的产品创意,那几句阿里老员工会非常冷静地告诉他们,在多少多少年前,他们在阿里已经尝试过这个想法。当时的产品是什么什么样子,上线之后是什么什么情况,当时分析过不成功的理由是怎样怎样。
读完这则小故事,有一种深深的悲凉在内心升起。
创业公司小伙伴们自认为独特不凡的创意,已经被人验证过根本不是什么好创意。可以想像他们知道真相后的心情。无数次因为自己创意兴奋不已,甚至觉得自己已经窥破天机,掌握世界真理。当他们意识到自认为的真理并不是真理,只是错误的幻觉的心情,除了悲凉还能有什么。
我也曾无数次为自己突然冒出的想法激动过,觉得自己可以改变世界。了解到真相后,才发现这只不过自以为是。知道这个真相后,内心悲凉,我能听到梦想破碎的声音。
比梦想破碎更多可怕的是——无法摆脱自以为是的牢笼,梦想永远无法实现。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自以为是大体为两类:
一类,认为自己是对的。
另一类,认为别人是错的。
当然,我们可以说前者是好,是一种自信的表现。自信值得鼓励。但自信并不代表你是正确,这点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即自信和正确之间并不划等号。
过度自信,我们就会陷入固执的境地,这时,会坚守自己的想法,甚至为了悍卫自己想法,去做一些让人感觉无法理解的事。
这种事情不只在我们普通人中有,很多科学家都会因为固执坚守自己想法,与和自己不同见解的人争论不休。
就如王阳明所说,你学得越多,掌握的知识越渊博,其实就越给你带来伤害。——王阳明大全集
人一固执,意味着改变的停滞。所以,需要放下固执。
认为别人是错。否定别人并不能证明自己是正确的。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希望通过否定别人来证明自己是对的。其实,我们应该清楚,双方都有可能不对。
我们讨厌自以为是的人,自己却常常做一些自以为是的事。
自以为是是一种无知的认知状态,也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很难改变一个人(包括自己)自以为是的状态。这是一个危险的状态,比在漆黑夜里行走在山崖边上还要危险,它会毁掉人一生。
我现在虽然也困在这自以为是的牢笼里。即便是牢笼,我要想办法把它做大一点,让自己有更多的空间。怎么做呢?
首先,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以为是的的状态。这种状态很难避免,我们要做的就是经常检视自己的想法,保持开放的心态。
其次,
从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开始。先搞定自己再说,表达能力不好,学啊;沟通能力不好,学啊。写作不行,写就是了。
唯一能证明你想法是否正确,就在于,你是否能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说到,不如做到。
解决具体问题,可以让我专注于某个特定领域,避免被天马行空的想法迷失在这世界里,找不到出口。
这世界如此有趣,给了我们美丽诱惑的星空让我们仰望,她的另外一个作用是,让我们忘记脚下的路怎么走。最可怕的是,到了四十岁,才想起看看脚下的路怎么走,这时却发现时间已不属于自己。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当你感叹时间不多时,请留一些精力思考一下,你曾经固守的自以为是的想法有多少,哪些需要删除,哪些需要升级,哪些需要真正的坚守一辈子也不放弃。哪些能够解决具体问题,那些不能。
想一想,自己曾经坚守的东西,带给自己的伤害或收益。这时,再讨论是否坚守也不迟。
最后的话:
自以为是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心理状态,它会蒙蔽你的双眼,让你看不清这世界真实的模样。它会影响你的选择,进而影响你的一生。
我们应该把更好焦点放在,自己的坚守能否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再一步,能否解决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上,更进一步,帮助更多人解决问题上。
有了这个思考,你会对自己的状态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加油!
这是【全过程工程咨询——时间管理部分第146篇文章。】
注:(时间管理)观点来源于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10大模块: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时间管理、自我管理、表达沟通、谈古论今、逻辑思维、心理学、营销、认知升级,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迭代:
1、构建系统思考能力,正确做出判断和决策。
2、构建有效的表达、沟通系统,打磨世事练达、左右逢源的人脉资源。
3、打磨一套自我迭代升级的认知系统。
以全过程工程咨询为专业基础,力求打磨出个人持续成长方法论。
全过程工程咨询主要学习书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