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堂姨妈之死想到的

作者: 荠菜小花 | 来源:发表于2018-07-22 04:10 被阅读364次

昨天父亲打电话我,说一个远房堂姨妈死了,要我抽空回家吊唁。这位堂姨妈已经80挂零,瘫在床上3年有余,她的死在我意料之中,但我还是随口问了句:“她怎么死的?”“吊死的。”父亲轻描淡写地回答。

我心中滑过一阵酸楚,复问:“她怎么想到要用这种方法死?她不是动不了吗,怎么能上吊?”

“唉,活着还不如死,瘫在床上几年,从来没出来透过气,身上也生了褥疮,往年大表嫂一人照顾(说照顾其实就是一天送两餐饭,换一下尿不湿,偶尔抹一下澡。),其它弟兄姐妹出点工钱,今年大表嫂提出两兄弟一人一个月轮流照顾,小表哥一家在县城打工,每天跑不方便。也不晓得堂姨妈是不是受了言语上的刺激,还是自己难得磨,反正也不知什么原因,她把床单撕破编成绳子,一头就系在床头的窗子上,一头系在脖子上,再用力一拽,就断气了。人啊,抚养子女也没有多大想头,其实三年前她不过是到地里去把屁股骨摔破了,只要花一、两万元完全可以治好走路,生活自理,但两个儿子、四个女儿都不愿拿钱出来,说这么大年龄花这么多钱治没多大意义。……”父亲没完没了说了一大堆。

我怕父亲性情直到外面乱说,引起老表们气恼,连忙叮嘱要他在外面不要乱说。父亲说他不会说,只是和我说说而已。

其实老人寻短路,在我们这地方农村,真的见惯不怪,特别是老了得癌症或得了不能根治的病,也或者卧床不起的,还有一些身体好但个性强听不得后人的闲话的,也有些特别心疼子女不愿拖累子女的,基本上都走这条路。

我随便一算,一个小组就有五六个。想想,觉得人老了真是可怜!城里老人还有退休养老的时候,农村老人都是做到不能动的那天止。

“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其中有子女不太尽心尽力,不够孝顺的成分,也有些子女是为生活所迫,出于无奈。

现在父母七老八十岁的,子女一般也四十多岁到六十多岁,这时有的子女成家了要帮忙带孙,还要拼命多做事以便帮衬子女们尽量过得好一点;有的子女没成家还要挣钱帮助子女们成家。

反正中国式父母总是这样麻绳打草鞋——一带(代)管一带(代)。对待子女可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来形容。

我的父母也都七十大几了,母亲身体还算硬朗,但父亲一直病病落落。所幸的是,他们生活都还能自理,还种着大块菜地,养着猪、鸭、鸡,逢年过节回家总有土鸡、土鸭、土猪肉吃,平时有好多土鸡蛋、土鸭蛋和绿色蔬菜水果给我们。

我真的暗暗感谢老天爷保佑我的父母一直生活能自理。如果卧床不起,我们兄弟姐妹也都还在外为生活奔波,肯定也会乱成一锅粥。

面对我的父母,我感到惭愧。父亲长年累月治病,基本上都是在医院工作的二姐出钱出力。母亲身体好点,我们认为她会长寿,前几年交97300可以买社会养老保险,那年她已经71岁了,我们兄弟姐妹还是凑钱给她买了,但我和另外一个姐姐因相对条件差些,没让我们出钱。

母亲现在每月1500元左右养老金,父亲年青时做过代课老师,国家每月有120元补助,加上农村老人每月的几十元养老金,每月也有200元零花钱。另外家里还有一些田地包给别人种,一年可收几千元租金。如果不生病,父母的钱还花不完。

因此我们逢年过节给钱,老人们从来都不要,反倒还给我们鸡蛋、鸭蛋和各种瓜果蔬菜,腊鱼、腊肉等。世间任何感情都和父母对子女之爱无法比拟,而我们回报给父母的却很少。

见多了上一辈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想到他们一般都有3个以上的子女,最终还过成那样,而我们这一辈人一般只有1到2个子女,而且基本上都娇生惯养着,晚年何去何从,想想都怕。

因此我想我们这一辈人如果还在工厂打工,最好能在厂里给自己买社会养老保险;如果搞个体经商或在家包田地种,如果条件允许,也要给自己买社会养老保险。

这样晚年生活会更安稳一点,同时也减轻了子女的负担。因为今后子女少,孩子们负担父母的任务更重。另外还要注意锻炼身体,学点养生,争取老了少一些病痛,生活尽量能自理。

相关文章

  • 由堂姨妈之死想到的

    昨天父亲打电话我,说一个远房堂姨妈死了,要我抽空回家吊唁。这位堂姨妈已经80挂零,瘫在床上3年有余,她的死在我意料...

  • 由蓝洁瑛之死想到的...

    继李咏金庸之后,因为她的孤独惨死,又引发了新一轮的慨叹和唏嘘,最近人们的感慨有点多。 90...

  • 由阮玲玉之死想到的

    前段时间看了阮玲玉的故事介绍,作者写得再怎么扼腕叹息我也觉得惊诧不已。一个耀眼的明星,一个成功的女人,人生就败在怕...

  • 由阮玲玉之死想到的

    (原创MathTeacher)(本文为复制粘贴的) 前段时间看了阮玲玉的故事介绍,作者写...

  • 由吴聘之死想到的

    文 | 安澜 吴聘死了。 死的蹊跷,死的突然,死的让一帮吃瓜群众们不明所以然。 他先是与大恶人杜明礼饮过酒,然后是...

  • 由白起之死想到的

    央视一套热播的《大秦帝国之崛起》因其忠于历史、还原历史,被我追上了。尽管我知道,历史不一定是事实,加之演员的演戏,...

  • 由茅侃侃之死想到的

    突然之间,十年前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又成了个热点人物。这两天他的死被朋友圈刷屏。侃侃的名字,我是熟悉的。因为他上过...

  • 姨妈之死

    我在医院见到二姨妈的时候,她肚子的下半部分已经被掏空了。 但是她坐在病床上,却是一副很矍铄的样子,神采飞扬的指点着...

  • 由刘学州之死想到的

    前段时间刷抖音,突然被一个男孩吸引,这个男孩叫刘学州。之所以被他吸引,是因为他小小年纪,独自在网络上发视频,寻找自...

  • 由尤二姐之死想到的

    尤二姐在贾蓉的安排下,被贾琏收了房,成为了贾琏的妾室。对尤二姐而言,似乎是苦尽甘来,坐享革命胜利果实的日子来了...

网友评论

  • 玩乐人生:牛逼,屁股摔破了都能死
  • 习习凉风过:让人心酸,苦了老人,只怕堂姨的孩子在这十里八村也难做人了。一辈子心难安
    荠菜小花:@座看屋顶 应该是这样吧。但临死前并没有争吵,我们这里的农村好多老人难受病痛折磨都选这条路,所以外人也不会有太多非议。
  • M曼君:这种事情尤其在农村,有不少,一个社会性的大问题啊~
    荠菜小花:@勤明茉莉女装 确实,我们这里农村见惯不怪。
  • 湘梅子:这是农村最现实的问题了。真令人担忧呢。
  • 足下渺渺路:是农村,条件吧都还可以,但在养老送终这方面还说得过去,不说特别体贴照顾,还好吧。所以父母不会选择这条路,主要是村里的人都看着呢。
    足下渺渺路:@荠菜小花 其实抚养小孩和赡养父母都很不容易,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道德观念的提升,这两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每个人都能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荠菜小花:@心落潇潇雨 确实,选择这条路,后人还是会受到道德和社会舆论的遣责。
  • 足下渺渺路:在我们这里,如果有这样事情发生,那就有些天理不容,子女就颜面扫地,所以父母不会选择这条路。但是农村和城里真的不一样,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再没有比这更贴切的形容了。薪火相传,代代如此,为父母感到痛心,却又无能为力。能尽点孝心,就更好,少一些自责。
    荠菜小花:@为你浪费那么多时间 我们这里是农村,但条件并不是很不好,但选择这种死法的老人确实不少。
    和_美女_谈恋爱:不知道你说的"在你们这里"是不是农村,是不是条件不太好的地区,我见过多了,和作者写的一样的一样的,没有见过一个人伺候老人好的,但是周围的人都说照顾的挺好。在我看来,这样走比一直躺在床上强多了。。。
    荠菜小花:@心落潇潇雨 确实,我们唯有尽力尽孝,待父母百年之后我们才会不后悔,少一些自责。
  • 叁宝:🌹🌹🌹👏👏👏
  • 阿杜_1950:写得实在,情真意切。人生自古谁无老?面对身边的有些残酷的现实,思考了自己的人生。养老问题是个社会问题,只有国家富强了,养老保险政策全面覆盖了,这个问题才不会“心酸”了!😓😓😓
    荠菜小花:@阿杜_1950有道理, 你比我考虑周全些!
  • 子龙路一号:农村人,我们一样。
    荠菜小花:@子龙路一号 同感之人。
  • 静夜风:农村真实生活。酸酸的。祝您父母亲身体健康。
    荠菜小花:@静夜风 谢谢你的祝福!🌹
  • zy子悦:这也是残酷的现实。
    荠菜小花:@子悦小生活 现实生活。
  • 邱士舰:欣赏佳作!
    荠菜小花:@邱士舰 谢谢老师!🌹🌹🌹
  • 霞_9667:让人心酸啊!养老问题我们应该重视起来,免得以后自己受作难,现在独生子女们负担很重,活得也非常不易,自己身体健康对人对己都有利,好好爱惜自己吧!🙏🍎💖
    荠菜小花:@霞_9667 人口老龄化,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确实是令人心酸的话题。
  • 六月荷清香:有道理,道出了农村老人的现状:+1::+1::+1:
    六月荷清香:@荠菜小花 :cherry_blossom::cherry_blossom:很不错:+1:
    荠菜小花:@六月荷清香 老乡早上好!其实我也想多写点正能量的话题,但生活原本就这么样。

本文标题:由堂姨妈之死想到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eh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