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刘十九》
唐代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01
微醺,在词典里的解释是稍有醉意。也就微微醉,有点飘飘然的感觉。古今的诗人词人们对酒、对微醉迷醉之感堪是有偏爱,与酒和醉有关的诗词不胜枚举。其实不饮酒也可体验微醺之妙。最喜爱的还是鲁迅在《三闲集·怎么写》里的这一句“寂静浓到如酒,令人微醺”。在鲁迅看来,微醺是一种状态,是一种令人沉醉又欢欣的心灵体验。
我不爱酒,真正爱酒之人对各类酒如数家珍,更会藏酒品酒,并以此为乐趣。我应该算好酒,就是那种不用人劝也会自己找理由喝酒的人,只要不是太差的酒,有那个氛围,都可以喝几口,反正也喝不出什么门道来,享受的是那种酒过三巡半醉半醒的感觉,喜爱小醉时仍带着克制的热闹喧嚣。
02
身为女性,喝酒自然是要相对克制,喝到微醺就是最佳状态,否则酒后失态就很不好了。微醺薄醉的女子,言谈比平日奔放幽默,声音更清脆响亮,举止又能保持优雅得体,脸颊微红,举手投足之间都更有风韵,这样的女子少了日常拘谨,不那么单调乏味了,称为醉美也不为过。偶尔为之,打破一点点生活的常规,对于生性要求温顺的女性来说是一种释放,更是一种解放。如果说男性宜向内收缩雄性的能量,需要敬畏,那么女性反倒应该多几分豪情壮志,恰如微醺时多了几分胆量,少了几分骄矜,爽朗起来。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03
《笑红尘》
词:厉嫚婷 曲:李宗盛
醒时对人笑,梦中全忘掉,叹天黑得太早;来生难料,爱恨一笔勾销,对酒当歌我只愿开心到老。风再冷不想逃,花再美也不想要,任我飘摇;天越高心越小,不问因果有多少,独自醉倒;今天哭明天笑,不求有人能明了,一身骄傲;歌在唱舞在跳,长夜漫漫不觉晓,将快乐寻找⋯
与微醺相对的是轰醉。喝得酩酊大醉,肝肠寸断,翻江倒海,实在是太难受了,简直就是糟践自己的身体。不仅毫无美感可言,而且倒头就睡,不省人事,就算第二天醒来还是头痛欲裂,什么也干不成,白白浪费了大好的光阴。倘若常常这般大醉,不光身体受不了要反抗,精神也趋于麻痹和麻木,好好的人生也随之消磨殆尽。
微醺薄醉的状态就是做什么都别做得太满,要为自己留有一丝余地。轰醉就是太满了,过犹而不及,一不小心就伤了自己。待感情太用力,反倒成了爱人的枷锁,令彼此都无法呼吸;待事业太较劲,反而乱了心性,得不偿失。就什么都留着一点,好有回旋的余地,既可优雅转身,若真是到了某个沸点,再全情投入也未尝不可。
工作的前几年,季度会、年会、陪客户、应付上级单位,总有那么些机会可以名正言顺地喝酒。公司里酒桌上各路英雄豪杰层出不穷,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半醉半醒时,寻个僻静的角落,既躲了酒,又能看戏,特别怡然自得,有种隔岸观火的快感,又有种坐壁上观的超然。眼睛一眯,看什么都多情,又看什么反都清醒,那些嬉笑怒骂,或真情或假意,反正都是在这半醉半醒之间,不那么重要了。
04
《有心人》
词:林夕 曲:张国荣
寂寞也挥发着余香,原来情动正是这样;曾忘掉这种遐想,这么超乎我想象。但愿我可以没成长,完全凭直觉觅对象;模糊地迷恋你一场,就当风雨下潮涨。如果真的太好,如错看了都好,不想证实有没有过倾慕;是无力,或有心;像谜,像戏;谁又会,似我演得更好?从眉梢中感觉到,从眼角看不到,彷佛已是最直接的裸露;是无力,但有心,暗来,明往。谁说,这算是情愫?
微醺即是做事的分寸,又是待人待物的境界。进退自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是一种自在,是一种懂得,带着一点点欣喜若狂,又保持着该有的理智和清醒。
人生难得几回醉,让生命里所有的一切都慢慢发酵,静静守候,静静等待,总有酝酿到浓烈时,取一小瓢,一饮而尽,稍稍有了醉意就收手,不输豪情,亦不留遗憾。
听几首老歌,喝一杯老酒,明月也笑我痴笑我狂⋯明月可知我痴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