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每天写500字每周500字
向雄读《论语》之:有“最好”的教育吗?

向雄读《论语》之:有“最好”的教育吗?

作者: 刘向雄_ | 来源:发表于2017-06-20 10:28 被阅读59次

    公办教育确实很累人,从校长到老师到学生到家长,都累。我妞妞也在学校念书,都在拼成绩、博名次,稍微考少几分,就落后几十名。在学校整日都是背书、做题、测验,晚上宿舍关灯了,还要挑灯夜战到半夜,即使放假回家,也是整天在书桌面前写作业,看她这么累,倒想叫她看看电视,看看她喜欢的湖南台,可总是没什么时间。看她这么辛苦确实挺心酸的,但除了她回家时,尽量多做点好吃的,其他的,好像什么忙也帮不上。

    就这个问题,我也问过她,问她是否后悔去到这么辛苦的学校?她的回答倒还坚定:“不后悔。”至于如何不后悔,估计她也没想过,所以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如果把公办教育成为“中间派”,那么左派就是来自于西方“先进”的教育,右派则是来自于“复兴”中国传统的教育。

    凡事都有利弊,因为关乎每个家庭的利益和子女的前途,公办教育的呈现的弊端似乎更加多,常常被众人所诟病为“应试教育”、“泯灭个性”、“扼杀天赋”、“流水线商品”、“考试机器”、“德育缺失”、“唯考试论”、“题海战术”、“成绩评判”、“高分低能”……

    这些弊端都是公办教育的,可是,谁都擅长批评,从来都是找缺点很容易,但谁能找到一个更好的教育制度来替代?孔子的私塾是不是?西方的家庭教师是不是?如今的“读经”教育是不是?各门各派的西方教育理论是不是?谁都标榜自己的教育是先进的,事实呢?显然都是利弊共存,优点缺点同在。

    朗读古代经典,我也坚持了四年的时间,从《论语》到《大学》到《中庸》,还有一些自己喜欢的古文经典,感觉非常好,没专门背诵,但读得久了,自然而然就能背诵下来,如果是几岁的小孩子,背诵的速度应该更快。这本是好事,但我是成年人,以自我修养为目标,有一定的理论和古文基础,读的过程能品味其中的“微言大义”,算是自觉接受“洗脑”了,而小孩呢?看网上有视频,几岁的小孩子就能流利地背诵完《论语》,这术语叫做“包本”,当时也是惊了。但能背诵固然好,若是不去讲解和示范,只是把背诵当成目标,则又偏失了——这与公办教育有什么不同?

    至于西方的教育理论,其实接触挺多的,首先公办教育的知识架构本身就是西方的,教材中思维方式也是西方的,只不过加上了高考这根指挥棒,变成了中国特色。每次出去听“专家”讲教育理论,感觉很新,其实也是西方的教育理论。

    西方教育,重在个性发展、创造力培养、参与和分享,九十年代中国就曾经想改革教育体制,给出了个“素质教育”的名称,要各个学校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却又没有具体的指导措施,于是,各个学校就奇葩了,有开缝纫课的,有开烹饪课的,有开活动课的,也有的,开个小菜地,叫学生种菜……

    这样是否就能找出学生的个性和天赋来?即使找到了,又如何?比如,姚明的天赋或许是做个厨子,马云的天赋或许是做个翻译官。而我的天赋其实是做个园丁——真正和花草打交道的园丁,结果一不小心读了大学,当了老师,变成了另一种“园丁”,如果顺着我的天赋发展,我现在就应该是叼着烟,剪着草坪,修着盆景,浇着花圃。但我想,还是做个老师好——尽管不是我的个性,不是我的天赋。公办教育,确实弊端不少,却也有一丢丢好处。

    我也是公办教育出身,我和我妞妞的想法一样,不后悔。至少,我收获了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大学同学,一年可以参加好几个聚会,这是友情;还有各科知识,乍看上去是学了很多无用的东西,也把很多知识交还给了老师,但却获得了思维模式、思考方法;还有我的偶像,某个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他们的人格魅力让自己膜拜,能在不同年龄段模仿这些偶像,形成自己的性格和个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最好的德育。

    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更符合实际的教育。如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并非因循守旧的人,也是与时俱进的。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之事,没有说一定要这样做,也没有说一定要那样做,只是看是否合理恰当。”)

    子曰:“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孔子说:“我和他们这些人不同,没什么是不一定的,也没什么是不一定的。”)

    这是孔子的变通,不固执,也是与时俱进,不墨守成规,根据时代、事情的变化而变化,只要核心精神仍在就行,其他都是细枝末节,因而,孟子将孔子称为“时之圣。”

    如果一定要找个更好的教育,我想应该是孔子的这句话: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己的品行端正,不去命令别人,别人也会遵从;自己的品行不端正,即使下了严厉的命令,别人也不会遵从。)

    做个品行端正的家长,做个品行端正的老师,用“身教”无形地进行教育,做个好榜样,才是更好的教育。

    (向雄读《论语》之九十七)

相关文章

  • 向雄读《论语》之:有“最好”的教育吗?

    公办教育确实很累人,从校长到老师到学生到家长,都累。我妞妞也在学校念书,都在拼成绩、博名次,稍微考少几分,就落...

  • 《论语》晨读心得

    鲵影萍踪收集整理 (2018年10月17日) 来源:刘向雄《论语译注》 向雄读《论语》之修养 (2017-01-1...

  • 向雄读《论语》之:《论语》怎么读

    “专家们”看《论语》都往高处拔,总结个一二三四点,归纳个五六七八条,要么就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来吸引眼球,...

  • 向雄读《论语》之:形象

    酷暑已至,穿个短袖,坐在电风扇前,仍是酷热难耐,索性光个膀子,这才感受到习习凉风。这不雅形象,无人看见,倒也不...

  • 向雄读《论语》之:毁誉

    “谁人背后不说人”。 人生于世,免不了毁谤与赞誉,甚至,毁誉成了为人与做事的动力和压力。“闻誉则喜,闻毁则...

  • 向雄读《论语》之:读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迷惘无...

  • 向雄读《论语》之:无欲则刚

    林则徐有一幅著名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

  • 向雄读《论语》之:修养

    修养,不是等到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才能体现,反而,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更能反映内在的品德。对此,子游就表达得很...

  • 向雄读《论语》之:见利思义

    孔子周游列国,也获得了一些国君的礼遇,不用去追求富贵就能得到,如齐景公给孔子的待遇就是“季孟之间”,孟孙、叔孙...

  • 向雄读《论语》之:德治

    古代君王集权力于一身,一言一行均可对国家产生巨大的影响,因而在儒家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无不把注意力放在君王身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雄读《论语》之:有“最好”的教育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yjoqxtx.html